APP下载

天津市北运河生态景观廊道重塑建议

2018-01-16张爱鹏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北运河生态景观重塑

摘 要:文章对天津市北运河及周边文化景观建设的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天津市北运河历史文化景观建设实例进行论述,提出天津市北运河历史文化景观重塑的策略,以推动京津冀区域下的北运河的整体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北运河;生态景观;重塑

中国大运河不仅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中国的宝贵财富,更是流动的文化。保护和传承大运河文化遗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共同使命和责任,我们要不断延续文化命脉。作为大运河沿线的重要节点,天津北运河在大运河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意义。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实施,天津北运河作为连接京津的一条水上纽带,对发展带动整个周边区域的经济文化建设,具有相当重要的战略地位。近年天津北运河总体开发规划已初步形成,把握好天津北运河开发尺度,建设生态化景观,既是推陈出新,又是尊重传统,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一、天津市北运河的历史文化概述

古时称为“御河”的北运河源起天津市流经北京市东郊,是天津的重要河道,也是天津海河干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防洪引滦供水的重要功能。河流自西北而东南流入通州,与通惠河相汇合后,再流经河北香河,中通天津武清,最终在天津大红桥汇入海河。北运河是古时漕运的重要水路河道,其漕运咽喉设在天津武清河西务镇,曾盛极一时,是历史上天津通向北京的重要通道之一。明永乐年间,漕运大興,天津发展为商埠,运河对当时的经济文化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历史上的天津北运河对天津城市形成以及工农业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千百年来,由于运河所形成的开放包容与融合交流的文化特征,培育了运河两岸独特的人文精神与历史积淀,造就了天津多姿多彩、宽容开放的文化特色。

二、天津市北运河及周边的历史文化景观现存的主要问题

(一)保护力度不够,历史遗迹几近消失

随着漕运的衰败,北运河失去昔日的繁荣与辉煌。同时随着近现代天津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也迅速攀升,加之盲目追求利益与过度开发建设使得曾经繁荣兴盛的北运河背上了沉重的负担,比如两岸民房占堤,河道河床污染,垃圾杂物随意丢弃造成蚊蝇孳生,这些都对引滦水质造成严重污染,影响着运河两岸百姓的生活,进而影响天津的城市形象。通过调研发现当今的北运河虽有水流通过,水质却遭到破坏,河道两边仍然保持着原有的自然生态景观。总体上看,运河沿线历史遗存几近消失,古建筑缺少维修,迫切需要保护和整治。但在如何保护好现有的历史遗存,形成富有地域性特征的生态景观的问题上,要避免借“运河文化”再建人造景观,而要采用还原重塑遗址景观与自然生态相结合的路径进行开发。

(二)整体建设意识性不强

目前,天津北运河区域整体规划欠缺。比如,天津三岔河口地区的运河都铺设硬质驳岸,缺乏绿化生态廊道,湿地受到污染,林地覆盖面积不足;周边建有很多设计风格参差不齐的商业建筑,导致区域天际线过高,影响整体视觉感官;空档面积过大,没有根据使用频率分隔出多用途的活动空间;景观层次欠佳,没有区域空间的过渡与衔接。

(三)地域性特征不足,缺乏地方个性

河道景观规划是整个运河规划中的重要内容。河道景观对丰富城市旅游项目和提高城市整体形象有着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在河道景观的规划设计中,要充分依托岸边景物特点巧妙结合,实现河道特色景观设计。但在实际环境中遇到的常见问题是景观设计特色性不足,运河河道景观设计未能结合运河地域节点的自身和河道岸边景物特点进行规划,出现了千篇一律的设计现象,没有体现出运河的地域文化特征,识别性不高,也使得景观地域亲和性不足。

三、天津市北运河文化景观的重塑策略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实施,天津北运河的开发建设逐步进入公众视线,要根据运河特点,依据保护传承和创新体验的开发思路,整合运河两岸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和人文历史等资源,将北运河打造成 “水清岸绿、功能完善、产业齐全、布局合理”的京津冀“水上通道”。由此可见,如何制定规划北运河沿线和周边景观的重塑策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

(一)生态优先策略

北运河保护与治理的原则首先是生态优先,在满足河道行洪功能,确保水域面积充足之外,还要保证运河自然景观特征。一是在运河的景观开发设计中,不仅要强调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更好营造出自然生态之河,把空间中的部分河岸坡度设计成平缓坡度,最大限度地呈现运河的自然之美,从而更好地保护生态功能和系统平衡。二是在河道景观设计中,要注重结合河道岸边原有自然景物,可以采用混凝土和砖石结构进行硬质堤岸建设,与原有的自然环境相协调。三是在设计过程中,避免将原有的岸边浅滩被笼统规划为水渠,以致失去河堤原有的游憩空间。

治理和清淤运河河床的垃圾杂物。由于人口不断快速增长,生活垃圾增多,天津北运河河床垃圾成堆,漂浮在水面上,严重污染河水质量,清澈水质不复存在。北运河通过堤岸整修、河道治理、水体改善,有效改善京津冀旅游性通航的航道环境。

满足运河行洪和蓄洪工程的功能。让运河遵循河流本身的水系统循环模式和规律,软化河底及护坡,促进地表水的交换,自然调节水位,从而达到滞洪补枯的目的。河道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载体,在设计中要保持河道原有的形态结构,保证充分的水面面积,为河道生物提供丰富多样的自然环境。

增加绿植,塑造清澈水质的生态运河。为打造自然生态河道,首先需要在有限的空间中采用缓坡设计原则,尽可能地保留原有的植被,还需要增加对特色植被的保护,使其河道景观具有一定的标识性,比如可以种植果树进行河道绿化,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由于维护方法简单,尽量避免传统绿草坪种植,应多选择观赏性较强的乔木类植被和花卉。其次在景观配置上,可以种植大量多种的水生类和湿生类植物作为景观植物,使运河两岸成为植物的展示观赏地。伴随着水生植物群落的形成,大量昆虫和水中动物将得到繁衍和栖息,从而形成优质的河流生物链,最终呈现出一片和谐的生态景观。

(二)文化重塑策略

天津北运河的历史文化是天津的宝贵历史财富,是天津发展不可缺少的资源。它见证了天津整个城市的历史发展,是天津历史文化的延续,恰如一条纽带把城市的古今串联,延续地域特色文化。由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导致文化遗产遭到严重破坏的案例屡见不止,文化遗产大量遗失,还原运河生态和文化景观是当今保护和开发运河的重要手段之一。北运河沿岸及周边的文化遗产重塑是一种有效方式,重塑不代表重新人为造物造景,而是将遗址景观与自然生态相结合,通过多种艺术手段和主题表现,凸显天津北运河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和内涵,从而塑造符合地域特征的河道景观文化,比如,可以在北运河历史时期的重要节点设置停靠驿站。在明清著名的河西务、蔡村、杨村等节点还原昔日码头景观,是北运河通航的旅游建设发展的重要解决方案。驿站周边铺装石子地面,蜿蜒的道路和灵活的休息区域相辅相成;河岸码头的两侧铺设木质步道,修建栈桥和亲水平台,为游客提供休闲享受的亲水空间。景观建设也要更多地呈现地域性和文化性,运河沿岸和周边的景观要尊重历史,突出地域文化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满足个性需求,延续特定的民俗活动,比如武清的天齐庙庙会俗称“三八”。每逢农历三月二十八,作为民俗文化的“三八”庙会在元明清时期盛行一时,周边乡邻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拜佛祈福,观看庙会,进行市场采买等活动,各种庙会汇聚一堂,包括高跷会、小车会、竹马会、龙会、灯会等,甚是热闹,成为当时人们在一年中最为重要的节日之一。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在天津北运河大开发大发展中,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天齐庙和“三八”庙会可以借势发展重建规划,通过艺术化和主题化的手法表现当地传统的民俗文化,不仅可以带动当地旅游发展,而且有利于当地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当地特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三)旅游振兴策略

天津北运河的治理开发是发展天津旅游的重要举措,对提升天津旅游经济增长起到至关重要作用,也对天津地域文化的传播发展起到不可或缺的推广作用。积极推广旅游振兴是加快挖掘运河文化资源重要手段之一。

首先是突破乡村传统僵化的体质,通过制度改革创新和政策执行,解放束缚旅游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和机制,从原有农田、林地、湿地等资源释放整合层面,将原有农田、林地、湿地等土地资源还于自然,积极探索因地制宜的农村旅游模式,为当地人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提高当地经济发展。其次是引进外部资源,政府利用招商引资,积极引进外部资金进行投资,在不破坏北运河自然生态资源和文化遗产资源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挖掘运河文化元素,再造符合地域文化的旅游项目。最后是完善现有旅游资源,积极深入保护和传承文化资源。比如保护较为完整的杨柳青古镇,石家大院等院巷狭窄幽长,民居建筑沿街分布富有北方地域特色,形成較为完整的古镇肌理,如今已经成为北方著名的旅游胜地,吸引着八方来客。但有的古镇却黯然失色,未能得到更好的开发。比如也是“因运河而生”的武清河西务镇、静海的独流镇仍需大力开发规划,使得它们再现元明清时期的繁荣与风采。在大力发展运河旅游的同时,也需要对运河沿线一些成为历史的河闸、古桥等建筑进行重新修缮,比如静海区唐官屯镇的九宣闸、独流镇的老木桥、北辰区的屈店闸和北仓桥、武清区杨村镇的八孔闸等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景物,以此见证古代水利工程的辉煌成就。

四、结语

综合所述,天津北运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决定了运河及其周边文化景观重塑需要将传统元素与现代风格巧妙结合进行合理规划。尤其是在倡导自然生态景观建设的今天,要巧借优美的自然环境并融入历史文化因素,合理创造出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景观。运河景观设计中不能仅注重河道的行洪功能,还要注重景观设计的特色性,对岸边景物采取融合性设计,注入地域文化元素,提升自然环境的舒适度,使大运河景观真正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王瑜.基于生态视角下的河道景观探析[D].天津大学,2013.

[2]李红艳.大运河北京、天津段历史城镇遗产调研与分析[J];建筑历史与理论,2008.

[3]龚颖博.河道景观设计如何结合岸边景物特点[J].城市建筑,2014,(32).

[4]张博.京杭大运河天津段保护与利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5.

[5]霍艳虹.基于”文化基因”视角的京杭大运河水文化遗产保护研究[D].天津大学,2017.

作者简介:

张爱鹏,硕士研究生学历,天津职业大学艺术工程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北运河生态景观重塑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北运河水环境保洁设备及配套设施研究
北运河(北京段)水环境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
骊山森林公同人文景观规划设计探析
北运河河流生态需水分段法研究
冀中廊坊市北运河雨污水资源利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