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残疾人择偶的“工具性”倾向分析与社工介入策略

2018-01-16张峻豪

科技视界 2018年28期
关键词:工具性残疾人

张峻豪

【摘 要】针对残疾人在择偶中存在一种“工具性”倾向的问题,本文从“过日子”的视角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指出这是残疾人期望获得更便利生活及下一代向上流动的必然后果。但是这一倾向也给残疾人的婚姻带来了一些问题,本文探讨了社工如何介入的策略。

【关键词】残疾人;择偶行为;工具性倾向;社工介入

中图分类号: C91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28-0114-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28.051

【Abstract】aiming at the problem that disabled people tend to be "instrumental" in mate selection,this paper makes a theoretical analy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aily life",and points out that this is the inevitable consequence of disabled people's expectation of more convenient life and upward mobility of the next generation.However,this tendency also brings some problems to the marriage of the disabled.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trategic tendency of social workers intervention.

【Key words】Disabled persons;Mate choice behavior;Instrumental tendency;Social worker intervention

0 引言

婚姻是困擾残疾人群体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条件约束,残疾人的初婚率低于健全人。目前一些学者对残疾人的婚姻状况婚姻模式进行了研究,主要探讨了影响残疾人初婚的因素,但总的来看,从残疾人主体选择的角度进行的研究不多。择偶一直是社会学关注的研究主题,其反映了社会建构对个人的约束和个人的应对策略。作为婚姻的前端,婚前择偶和婚后家庭和谐实际上是紧密联系的。当前存在的残疾人与健全人结合后的离婚率较高的问题,体现了残疾人择偶中存在一种“工具化”倾向,对此社工有介入的必要性,但首先需要研究者为社工的介入提供理论研究基础。

1 残疾人择偶的“工具性”倾向的形成分析

1.1 “工具性”倾向的表现

择偶是一种选择行为过程,该过程中一方建构了与另一方的亲密关系。也就是说,如果择偶时的目的性不同,配偶双方的关系也会不同。对于残疾人来说,婚姻是一种渴望也是一种自我满足的方式。目前,残疾人择偶中表现出了的“工具性”倾向,其表现在,他们对配偶的要求首定于健全人,尤其是残疾人女性,希望自己的另一半能是健全人。在实际调查中曾经遇到一个案例,被访者是一位按摩店老板,他是一位视障者,其已婚妻子是一位健全人。在谈到婚姻与爱情时,他说在择偶时可能会选择一位视障者,但是那样会带来很多困难。不可否认,现实中这位受访者还是首选了健全人为妻。其次是在无法匹配健全人时,身体功能上的互补成为择偶的次优选择。而在所能见到的案例中,两个视障者或两个听障者的结合相对较少。由此可见,残疾人择偶观的“工具性”倾向,让配偶的“生活帮扶者”角色定位多过“亲密伴侣”定位。

1.2 “工具性”倾向的解释

对于残疾人择偶的“工具性”倾向,可以借用“过日子”这个分析范式进行解释。对于残疾人来说,由于生活在由健全人构建的社会之中,其的功能性障碍就会给其在日常生活中带来非常多的不便。例如视障者的出行,肢体障碍者的日常行为等。由于一直在体验不便,因此,残疾人在择偶中便有了两个很重要的改变预期,第一个是希望能通过婚姻过上更好的生活,而这个“好生活”中,“便利”成为了重要的部分。第二个是希望下一代能够成为健全人而摆脱自己作为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并向上流动。选择一个健全人而非仅仅是基于感情做出选择的好处在于,健全人可以在生活中充分帮助残疾配偶,还可以在下一代的学习生活中提供有力支持。针对以上理性化的解释,一个可能的疑问是,残疾人是不是在婚姻上不顾情感呢?调查发现残疾人与健全人一样,还是注重情感的,只不过这个情感也可以看作为实现“过日子”这个目标的一个重要手段,完全没有情感是难以结合的,但情感因素往往是次优于“便利”因素的。

1.3 “工具性”倾向的实现条件与可能后果

不论是残疾人还是健全人在择偶中其实大都会服从“男高女低”这个社会一般性原则。一般来说,女性倾向于匹配比自己更优秀的男性,而这个优秀主要用财富、地位、工作等来衡量。对于残疾人女性来说,健全人男性天然的就更具有比较优势,而对于残疾人男性来说,如果自身条件不好,不但难以匹配到健全人女性,连残疾人女性也很难匹配到。可以看到,在择偶上其实存在者婚姻挤压的现象,于是残疾人在择偶中的“工具性”倾向的实现就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对于残疾人男性来说,由于存在婚姻挤压效应,那么其为了实现策略目标就需要具备一定的经济条件,或者能够将健全人女性卷入到自己的圈子中,比如访谈时遇到的按摩店老板,其作为健全人的妻子就是该店的打工者。对于残疾人女性来说,她们较男性具有更多优势,因此,很多在择偶方面有更高预期的残疾人女性就会在开始时拒绝来自群体内部的追求,只是在实在无法实现期望时,才按照互补原则在群体内进行选择。

残疾人与健全人的结合,对残疾人来说是要承受一定风险的。这个风险的一个表现就是,残疾人与健全人结婚后,离婚率非常的高,其原因之一可能是健全人为某一现实目的与残疾人结合,当获得该利益后就会放弃这段婚姻。而原因之二可能是健全人婚前低估了婚姻的困难性和高估两人的相处模式,最后导致婚后不久的矛盾和分离。正是基于这一点,在进行调查中,许多残疾人女性在是否选择健全人男性的问题上是有所犹豫的,她们往往会在群体内选择功能互补者做配偶。

2 残疾人择偶中的社工介入策略

2.1 残疾人择偶中社工介入的必要性

家庭是个人幸福的源泉,残疾人也渴望通过婚姻组成新的家庭。但是总的来看,残疾人成婚难度较大,这个困难的原因大致有:(1)残疾人的家庭条件一般较差,因此在婚姻市场上面临更大的被挤压。(2)残疾人自身功能性条件和世俗观念对婚姻造成限制。(3)残疾人的社会关系网太小,不能有效对他们的择偶行为进行支持。要解决这些困难就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婚配信息支持,因此,许多残联才会举行大规模的相亲大会。但从本文分析来看,残疾人择偶的一大问题其实还在于在择偶观方面帮助他们,实现他们在配偶定位上从“生活帮扶者”向“亲密伴侣”的转化。这样一个转变得好处在于,可以提高残疾人的婚姻质量,从而减少他们受到婚姻伤害的风险。社会工作者是帮扶弱势群体的专业性工作者,他们希望通过帮助如残疾人等群体,来减少社会问题。因此,在残疾人择偶观的转变方面,考虑到对残疾人家庭婚姻质量的影响,社会工作者是完全可以也是有必要介入的。

2.2 社工介入的策略分析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残疾人在择偶上的“工具性”倾向,是一种应对当前健全人构建的社会的一种被动选择策略。在这个选择上,既体现了残疾人个人的因素,也有社会的因素。因此,在该问题的社会工作者介入中,就有着宏观和微观两种介入策略。

2.2.1 微观介入策略

这种策略着眼于残疾人群体本身,社会工作者从残疾人择偶时就开始进行介入。这一策略可以分为观念性介入策略与行为性介入策略两种。前者指社会工作者可以组织进行残疾人择偶的个人评估,通过评估分析出他们的择偶倾向,并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此外,还可以进行提高婚姻质量的讲座,让残疾人到婚姻质量的影响因素与低质量婚姻的严重后果。后者指社会工作者应该着眼于残疾人自身恋爱能力进行介入,例如进行残疾人的恋爱行为学习。在这些列活动中,都以自我定位与自信心的培养为导向。

2.2.2 宏观介入策略

这种策略着眼于残疾人群体与社会的关系建构,在这个关系构建中可做到:(1)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残疾人加强就业技能的培训,帮扶残疾人的就业;(2)可以在残疾人家庭子女的学习方面提供帮助,例如课后辅导,这样可以大大减轻残疾人父母的学习帮扶责任。(3)进行适当的宣传,改变健全人家庭认为子女嫁给或者娶到残疾人很丢脸的传统观念,让更多健全人可以进入残疾人的婚姻市场。

【参考文献】

[1]徐安琪.择偶标准:五十年变迁及其原因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0(6).

[2]解韬.我国成年残疾人口的婚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人口学刊.2014(1).

[3]杨晶.農村残疾女性择偶过程的扎根理论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5(6).

[4]刘利鸽.婚姻挤压下农村残疾男性的婚恋机会和婚姻策略[J].青年研究.2017(1).

猜你喜欢

工具性残疾人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中职数学“工具性”教学模式探究
向量的巧用
浅析残疾人就业对策
我骄傲
方便残疾人用的橱柜Chopchop
便于残疾人进行登机的Skycare轮椅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
语文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