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前后中国青年价值观的流变特征及其根源

2018-01-16刘文陈旋

青年时代 2018年30期
关键词:根源特征

刘文 陈旋

摘 要:中国青年价值观的流变是一个完整的历史过程,客观解读中国青年价值观流变特征是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正确姿态。用改革开放后青年价值观出现的新特点否定改革开放前青年价值观的历史特征,或者用改革开放前青年价值观的历史特征否定改革开放后青年价值观的新特征,都是一种错误的姿态,这可能会导致价值领域的混乱。对待改革开放前后青年价值观的正确姿态是了解导致改革开放前后青年价值观流变的根源及其发展规律,以进一步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科学发展。

关键词:青年价值观;特征;根源

对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青年价值观的历史分析,如果画一条粗线条作为区分中国青年价值观流变的时间临界点,大家往往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区分改革开放前后中国青年价值观流变的重要时间分割线。此问题关系能否正确认识中国青年价值观流变轨迹,能否正确认知中国青年价值观发展的历史规律。

一、改革开放前后中国青年价值观的流变特征

新中国成立至1979年改革开放,中国青年价值观总体上以国家利益为本位,无私奉献是时代精神的主要表现。伴随着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重大决策的制定,1992年邓小平南巡重要讲话的发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最终迎来发展新机遇,中国青年价值观发展发生前所未有的价值流变。

(一)价值标准多元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青年价值观流变总体来说,是从一元价值观转向多元价值观并存。这种时代特征在当前大数据时代尤为明显。在当前经济、文化全球化的视野下,中国青年价值观更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能更好的处理国家价值和个人价值之间的关系。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社会结构以高度集权的政治体系、意识形态单一为主要特征,价值领域以社会主导价值观为单一价值评价标准。当前中国不仅有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有传统价值观,不仅有支撑工业文化的现代价值观,还有消解主体性的后现代价值观,不仅有理想价值观,还有世俗价值观,不仅有整体价值观,还有个体价值观,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多元价值观共存的格局。当前中国青年价值观尤其是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现实生活中诸多色彩斑斓的现实元素成为当前价值选择的重要价值目标。[1]个人价值发展的定位上不仅倾向于贡献自我、服务社会,而且更加注重个人发展、成才和情感满足的需要。价值评价标准更加倾向于价值标准的多重化,不再是改革开放前单一的政治标准,而是利益标准,不再是单一的民族价值标准,而是开放的国际化标准。中国青年价值观正在经历着从一元向多元价值并存的深刻价值流变。

(二)价值追求个人本位化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发展,价值观领域发生深刻变革,个人更加注重个人价值的思考。改革开放前的中国青年往往以集体主义为价值准则,自我牺牲、公而忘私、大公无私等精神被广泛推崇。舍小我,保大我,舍小家,保大家被奉为金科玉律。尤其是极左思潮盛行时期,个人合理价值追求被狭隘的视为利己主义,将其与集体主义对立起来,忽视个人合理价值利益的存在。改革开放重大决策的执行,“以阶级斗争为纲”路线的放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新路径的实施,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并存,青年价值观逐渐从社会本位价值观转向个人本位价值观。个人价值不再作为集体价值的对立面而存在,个人自由发展被推崇,个人价值实现逐渐成为时代新风尚。但随着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尤其是西方个人主义的深刻影响,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成为部分青年人的价值准则,个人主义色彩强烈,甚至出现忽视集体利益,实现个人利益现象。[2]

(三)价值目标世俗化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理想是支撑对社会主义道路艰难探索的强大精神支撑。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青年价值观经历了从理想价值观向世俗价值观的转变,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成为青年的重要奋斗目标。改革开放前无数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坚定理想信念,书写美丽青春岁月,不惜舍弃个人得失。在国家利益面前,个人得失是渺小的,甚至是卑微的。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文化全球化的影响,西方多元文化生活方式的传播,世俗价值观兴起,而原有的政治性色彩浓烈的理想价值追求日趋被与人们生活紧密相关的世俗价值追求所替代。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世俗价值观的合理发展。

二、社会思潮的兴替是影响中国青年价值观的流变的重要因素

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青年价值观的发展和变化深受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社会大变革必然集中體现于意识形态领域,表现为思想领域的巨大变化,尤其表征为价值领域的形成与发展。价值观的流变深受社会思潮兴替的影响,价值观的流变又反之促进社会思潮的涌动与发展,价值观和社会思潮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伟大的改革开放历史征程开启以来,中国人的思想逐渐冲突了“极左”思潮的束缚和影响,极大地实现了思想解放。于此相随,世界诸多社会思潮涌入中国,如存在主义思潮、自由主义思潮、未来主义思潮、唯意志主义思潮、异化思潮和人道主义思潮等诸多种思潮以各种形式影响着中国青年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自由主义思潮在中国广泛兴起,广大青年高呼个人价值,热烈拥护西方人道主义,深刻影响了那一时期中国青年价值观的形成。但由于部分青年人盲目崇尚存在主义和个人主义,热衷于西方的自由与民主,出现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动摇、价值判断模糊,给国家建设带来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市场化进程加快,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巡重要讲话,人们的思想禁锢在社会加速的变革中被逐渐打破。中国社会变革客观上促进了新自由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中国青年价值观随之发生分化,部分人开始热衷于下海经商,开始更加关注个人的成功与发展,不断追求实利,政治热情逐渐消退。人们开始调整自己的价值观念,正视自己的现实生活,少部分人出现个人主义膨胀和功利主义泛滥。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那种温和的、适用社会主义实践的价值被广大青年人所接受。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3]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更加广泛,中西文化交流也日渐频繁,多元社会思潮并存格局逐渐形成且深刻影响着中国青年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思潮、新左派思潮、普世价值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等各种思潮碰撞交锋。

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年价值发展

如何培育青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青年价值观流变和社会思潮更替变迁思考的结果。中国青年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顺利实现。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加强青年价值观的引领,加强共同理想的教育,才能提高青年识别各种价值观和社会思潮的能力。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就是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地位。在当前多元价值观、诸种社会思潮并存碰撞交融的新时期,面对各种反马、非马克思主义思想严重威胁、挑衅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的新形势,应更加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确保发展方向的正确性。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才能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事业的快速前进。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就是要提高青年对各种社会思潮和多元价值观的判断力,矫正那些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观如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引导那些错误思想如消极腐败、理想信念缺失等,以形成全体青年共同追求的良好风气。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参考文献:

[1]郑洋.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的发展及培育[J].甘肃社会科学,2015(2).

[2]王丽丽.功利主义对当代青年价值观的影响及其途径探索[J].2018(2).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

猜你喜欢

根源特征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认识
一道电偏转创新题的命题根源剖析
帮孩子找出问题的根源
如何表达“特征”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抓住特征巧观察
凑合是离婚的根源
线性代数的应用特征
基因组揭示结核杆菌耐药性根源
论美国卷入朝鲜战争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