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舞台表演的认知过程

2018-01-16黄茜

青年时代 2018年30期
关键词:再创造人物形象

黄茜

摘 要:表演的认知,是从单一的美到丰富情感脉络再到揣摩角色的表现力,再到用理论细化表演。演员本身既是创造者,也是创作材料和工具,又是艺术品本身,并称为“三位一体”。在不断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并反复认知中“再创造”,才能由内而外的将角色塑造并表现出来。

关键词:情感脉络;人物形象;揣摩内心;再创造

表演艺术是由表演者通过现场展示艺术技能,直接给与人们的视觉、听觉及精神上艺术感受一种形式。如音乐演奏、演唱、舞蹈、曲艺、戏曲、戏剧等艺术种类。通过演员的表演,把各类艺术的文学脚本所提供的间接形象转化为直观的形象,使人在欣赏演员绘形绘声绘色的表演中,如亲临其境、亲闻其声、亲见其形,产生情感交流,了解作品形象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思想内容,获得审美享受。

在艺术领域中,演员是个创造性的职业。然而,表演艺术又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以自身扮演角色,用自己的身心创造出形色各异的人物形象来;演员本身既是创造者,又是创作材料和工具,他所表演的角色就是艺术品本身。这就是我们常常说到的“三位一体”,是表演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的重要区别。这也形成演员与角色间永远的矛盾,演员演好角色就必须要不断地解决这个矛盾,这就是演员职业复杂性之所在。但它同时带来的奥妙,也使得表演艺术显得越发诱人和富有魅力。

表演者即是艺术作品的创造者,又是创作的原材料,并且还是艺术作品本身。了解了这三个要素,作为演员就必须在自己身上下功夫,去训练表演。训练表演是需要在学习、经历和磨练中不断提升的过程,需要用时间和精力通过不断的思考和领悟去沉淀的过程。在这里就学习表演的几个阶段做一些浅显的分析。

一、第一阶段,初识表演的阶段---只看见了美

当我们开始学习表演艺术的最初,曾经都是一个懵懂的状态,是一个用单一的美来感受舞台表演的阶段,那时丑的内容是不想接受的,只觉得演员在舞台上好看就行,作为演员就只是表演美,以至于把所有的动作只想做出漂亮的意思来。但当身为表演者的自己看到自己的表演展现在舞台上时,会感觉并没有想象中的好,这是为什么?在摸索中去找原因,于是进入了下一阶段。

二、第二阶段,情感脉络丰富阶段---是表演提升的开始

在这里就本人所从事的舞蹈表演为例。在经历一次全国舞蹈比赛时,我作为领舞演员,导演说我表演太过单一,需要有层次和变化,特别是要用真挚的情感表演才能有感染力。当时我感到很困惑,开始一次次的审视自己的演出视频、一次次的思考自己的表演,去琢磨每一个动作的肢体语汇和需要传达给观众的情感语意。经过不断地观察、尝试、对比,我在生活和舞台之间去找,发现舞台上的表演是从在生活中来的,需要用生活情感去带肢体动作,舞蹈的动作应该是在生活中的情绪酝酿在一定的程度上所自然带动出来的,如哭泣时就会抹泪,高兴时就会跳跃,只有这样的表演才是真情实意的表现。在愉悦的情绪中舞蹈动作是轻盈的,节奏是欢快的,舞蹈的肢体语汇以跑跳、旋转和上扬的动作为主,眼神和面部表情在喜悦中充满了美好的神韵,舞台调度也是多方位、多变化的;相反,忧伤的情绪则是舒缓而沉重,节奏是慢而低沉,以拖沓、摇摆、倾倒的步伐和地面的动作为主,有上扬的动作时都又会很快的回到下沉的动作。面部的表演也是以皱眉、抽泣、哀怨为主,舞台调度起来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有了这些的多层次、多角度的感受后,内心的表演竟然很快的丰富起来,舞蹈动作也跟着丰富了,在舞台上展示出来的人物形象变得鲜活起来。提炼出情感变化和肢体动作后,再把表演进行创作性的加工、艺术性的夸张,当再一次审视自己的表演时,看到的不只是单一的美,而是情感脉络的层次变化:有美的、也有丑的,有喜的、也有悲的……情感豐富了,表演才能更丰富,多层次的表演才具有感染力,才会让观众感受到所要表达的内心语言。

三、第三阶段,揣摩人物角色阶段---进入了表演的状态

对比戏曲和戏剧中的表演又不一样了,它以塑造人物和讲述故事为主。演员的创作是以剧本为依据,并忠实于剧作家笔下所创造的人物。所谓“忠实”不是机械地翻版,而是包含着生机勃勃的“再创造”。首先要分析、揣摩角色的语言、动作、眼神和心理活动,将内心潜在的情感外化成欲要表现的语言,用情感语言带动行为表演,通过点和线的连接呈现出来。即内心潜台词变成情感语言及动作的外化,并把这些外化的内容艺术夸张并加工和提炼,用到恰好。尽可能去做真性情的流露。一个称职的演员正是通过“再创造”,给剧本中“死”的角色,赋予了“活”的生命,使他们树立在舞台和银幕上,成为可视的形象。

除了导演的引导外,演员在表演过程中时时刻刻支配着角色的行动为活动,角色举手投足也渗透着演员对剧本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对生活的感知。除了注意表演起与伏的延展性,在表演设计动作时,要做到上场展神、下场留韵;还要注意演员与演员之间相互给情感、给戏,以及与观众的互动,还有对情感变化的把握…… 这些表演的方方面面是一个细致入微、不断积累的过程,只能长时间细细的揣摩,而并不能用几句语言去传达这种语境。没有演员就没有角色,没有演员的二度创作就没有角色的诞生。

演员扮演角色就是把自身变为剧中人,在自己身上创造出另一个人物形象来。天下没有雷同的人物,任何一个角色也都不同于演员自己。而没有性格特征的角色同样是不可能存在的,因此,演员创作的宗旨就是创造鲜明的人物性格,体现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演员要通过人的特征、性格和行为等来表达活生生的人。表演艺术就是要在艺术虚构的条件下再现人的行为,即由演员扮演角色,创造人物形象。这,是表演艺术的根本。

四、第四阶段,表演实践阶段---丰富的理论知识是提升表演的重要依据

在表演理论中,学会解析了演员表演的一些程式化的技术技巧,要从认识、构思、体验、表现四个阶段去挖掘。表演除了需要表现在细微处,更重要注意首尾连接和末端的情绪、语言和动作,这些是最能表现演员表演的精湛之处。脚、手、眼是塑造表演最活跃的部位,要做到“心到、手到、眼到”,“眼明不离丹田”。塑造角色时心中要有总谱,演员的表演并不是一层不变的,应该有轻重、缓急、强弱、高低起伏的变化,也就是节奏感的把握。还要向服饰、道具要身段,利用服饰和道具的特点去创作动作,来表现不一样的动作造型感,即物的人格化,做到物与人合、物与情合、物与境合,才能有角色形象的递进。

综上所述,在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中反复的去细化认知,才能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表演的学习、积累和沉淀是没有尽头的,是一个不断去体验的过程。在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中反复的去细化认知。在行动中去意色、体会情感;在挖掘、创作中去设计、去比较。演员只有找到深刻的体验才能做好准确的表现,做到感于境、动于衷、形于外,而这不仅需要演员具备功力、魅力和活力,更重要的是在平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将各种经历和情感通过积累、沉淀和思考,把它不断外化和艺术融合,使观众能感受并感染,而为之感动。

参考文献:

[1]《文艺常识》马龙·白兰度.

[2]《文艺常识》张福起.

[3]《戏曲表演规律再探》阿甲.

[4]《演员的自我修养》史坦尼斯拉夫斯基.

猜你喜欢

再创造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设计与包装设计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从残缺到完美:论阿来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转变
目的论视角下看《瓦尔登湖》徐迟译本再创造
广告翻译探微
理解力培养与高中数学变式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