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城味道

2018-01-16李欣

广州文艺 2018年11期
关键词:骑楼台风

李欣

1.花之恋

某日,与女友到天河城的一家寿司店用膳。坐在“团团转、菊花圆”的椭圆形桌旁,一边喝着麦茶,一边紧盯着从眼前缓缓流过的一碟碟五颜六色的料理,女同事快速取了一份三文鱼卷。两片粉色的三文鱼如烈焰红唇,裹卷着一团乳白色的沙拉,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花瓣簇拥着雾一般的花芯。女同事说它的菜名就叫“花之恋”。

多好听的名字!

于是联想到花。花为媒、花弄影,花好月圆、花枝招展、花开富贵、花团锦簇、花容月貌、花花宇宙……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自古以来,中国人对花卉的比喻多是喜气和美好的。在我眼里,中国人包括我们老广们,大多是爱花之人。

记得以前在花城广州逛市场买菜,花档里面摆卖的剑兰、菊花、玫瑰、康乃馨价廉物美,通常用一个塑料桶装着买,一扎扎地卖,鲜花卖出白菜价。某日在荔湾街头,台风肆虐下,一老妇肩挑两箩筐康乃馨、百合、剑兰,一手还打着伞,沿街叫卖着。广州市民的单车篮里常常把鲜花青菜猪肉海鲜堆在一起,清脆的铃铃声携着缕缕花香一路春风,满屋的饭菜香夹杂着满屋的花香。

南国的花卉品种繁多,四季常开,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炮仗花肆意地开满农家小院的墙头,一串串一团团的花朵虎头虎脑,红扑扑的小脸蛋似要大声告诉人们过年了。红棉硕大丰满,是南国街頭一道独特的风景,给温润内敛的南方平添了一股傲气。夹竹桃花红粉菲菲,从小见过的夹竹桃都是深粉色的,现在却能见到白色、浅粉和粉紫的,令人惊奇。

簕杜鹃的生命力无比强大,公园、广场、阳台、马路、山坡上都可栽种,随意插两支就能成活,大簇大簇的紫红色热烈得让人惊喜,平民化的气质更深受人们喜爱。种簕杜鹃想种得精致一点可做盆栽剪接,实用一点可用作篱笆来种植,做配角的话可种在马路边和公园、广场里,把旁边的乔木衬托得异常高贵。凤凰花树高大舒展,花朵长在树冠上,像一朵朵橙色的云飘在空中,颇有义盖云天的气势。洋紫荆的花形很美,一开满树,花香袭人。

岭南地区除玉兰树长得稍高外,鸡蛋花、丁香花、桂花都是矮小的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大多安静地长在花圃的角落,低调、平实,却暗香浮动。大丽花、炮仗花、簕杜鹃、夹竹桃这些花卉野性十足,生命力极其顽强,台风暴雨都打不死,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铺天盖地就像我们中国人、广东人,去到哪都能见缝插针地开枝散叶,绝对的人丁兴旺、风生水起。

现在的园林花艺技术愈发精湛高超,巴西异木棉,黄花风铃树,都能入乡随俗、安身立命。在路边、公园里热热闹闹地开着,颇有喧宾夺主的气场,莫非真的演绎了植物版的“来了就是哪里人”的隐喻?广州就是这么一座包容、温和的城市,如鲜花的手臂。

以前云英未嫁还时不时会收到花,但嫁作他人妇后就鲜有人送花了。发花痴时,自行去花店选几朵百合玫瑰回家插了自赏。老公说买花的钱不如用来买奶粉,无奈,逢母亲节、情人节、生日只能自己买花给自己,当犒劳也好,当慰藉也好,总之都是畏惧花样年华行将逝去,徒劳地想揪住青春的尾巴罢了。

花儿很美,花期却短,就像爱情。

2.花街

喜欢这样那样的街,仿若大客厅,人们自由出入,谈笑风生。街上有街头艺人,有流动小贩,有各色的人,各自忙乎。这些街那些街因各式的香而变得活色生香,尽管它们多是寻常巷道,但街道让我们原本寡而无味的凡人生活,因这些香气弥漫,变得内心宁静,心生爱意。

老省城广州,一座充满花香的城市,一个让人觉得平实而又不失优雅的城市。虽不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却对云山珠水一往情深。今年春节回了趟广州,便捷的交通,列车上周到的服务,让休闲的心情更添几分慵懒。

还是那座古老又现代、风情十足的城,名字也好听,五羊城、穗城、花城,充满吉祥喜气。在北京路、东风路,一边赏着路边的宫粉紫荆、黄花风铃、紫玉兰、红棉,一边回味着这座老城的浮光掠影,一种“闲云野鹤伴清风,漫敲旗子品香茗”的惬意感悄然涌上心头。

住在越秀和荔湾交界的西门口,周边的文物古迹俯首皆是。名气响当当的陈家祠百看不厌,秋日里细细欣赏檐顶的彩色泥塑、檐下的金色木雕,很钦佩前人的心灵手巧和兰质蕙心。千年光孝寺千年香火缭绕,木鱼清脆,让人顿生虔诚之心。北京路在大红灯笼的烘托下愈加繁华喧嚣,人气超旺,商家大声吆喝叫卖着。狭长的李白巷、状元坊、高第街人头攒动,各色小商品琳琅满目。千年古栈道在钢化玻璃的封存下,默默向世人展示它曾经的车水马龙和沧桑巨变。南越王博物馆里众多精美的文物让游人驻足流连,也让我等南粤土著顿感自豪。下到地宫亲睹赵佗等一干王子王孙王妃们的墓穴,想想多少豪门夜宴也不过过眼云烟,不禁扼腕叹息。中山六路的古城墙虽已残垣败瓦,芳草萋萋,却依旧顽强地保留下来了,还残存着一丝昔日的霸气。尚有许多不知名的文物古迹在激进的城市破旧立新中侥幸逃过一劫,孤寂地散落在寻常巷陌间,高楼大厦旁,散发出一种神秘而古老的气息。

逛广州城最爱逛她的老街、老巷,上下九、东山口、长提、北京路、光复路、宝华路、一德路,边走边唱,清风过耳,唇齿留香,能让人长很多知识,民俗的、宗教的、建筑的、美学的,为有机会享用一次次丰富的精神筵席而窃喜。在市井之间,在林荫道中,紫荆、木棉、凤凰树下,赏一地的落英缤纷,满眼的青翠,淡雅的花香,熟悉的巷道,过的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日间穿行在寻常巷陌的老树虬枝下,不太显眼的岭南民居里,追忆一段渐行渐远的前尘往事。夜里信步帮衬附近的糖水店,感受到的是食客们那种不温不火的淡定。端坐老村里的老井旁、大榕树下,与大黄狗和老花猫相伴,抿一口凉茶,就着昏黄的街灯,娓娓道来,让人回味。

广州不愧为千年商都,国家级、世界级历史文化名城。狗年春节这几天,领略到满城花香,浓郁的文化气息,沁人心脾,连貌似威严端庄的寺院也是繁花似锦,美不胜收,信徒们虔诚又轻松地上香、膜拜、祈祷,心中有佛,春风拂面。满街的文物、非遗、美食,吸人眼球,撩人味蕾。广州的城市管理水平极高,连城中村也一样干净整洁又不失烟火味,市民生活富足、安逸、淡定。一路走来,满眼春色。皇家寺院、岭南园林、民居小院,货真价实、无花无假,这不是靠吹出来,也不是剽窃别人的,都是老广们一点一滴、一手一脚沉淀下来的。当地居民视若珍宝,自信满满,这就是文化自信啊!

一座城市不可能没有过去。所有热爱到古都、历史文化名城旅游的人大多会有着怀旧情结,冲着那“原汁原味”而去。只要城市规划做得好,只要心中更包容一点,老城区的古朴美、残缺美,是可以和新城区的繁华、簇新、干净和谐相处的。

老城市之所以吸引人,就在于它能新旧并存。就像广州,越秀区也好,天河区也好,荔湾区也好,我都觉得别有风味。

3.打风

台风对很多人来说是恐惧,是灾难,是惊天动地,但气象学家总爱给不同时期的台风起一串动听的名字:杜鹃、海棠、麦莎、玛利亚、榴莲、海伦、珊瑚、珍珠、艾云儿,能让人产生无限美好的遐想。可台风一来,美好的遐想顷刻荡然无存,台风肆虐时横风横雨、乌天黑地的情形与那些美丽的名字真是大相径庭。

但我还是喜爱南方沿海的台风季节,它能涤荡城市污浊的空气,带来碧空如洗。它能一扫三伏天的酷热,给人们带来清凉舒适的好天气,带来一周的好心情。最重要的是,它带来充沛的雨水,潮湿的气候,冲积出肥沃富庶的三角洲地貌,使处处河道纵横,桑基连片,一派鱼米之乡的美景。

台风过后,雨打芭蕉的岭南水乡让人神往,荔枝累累、树菠萝喷香的果实流金溢彩。河道、水库是满满的,滋养着越来越膨胀的都市人群,给他们带来必需的生活用水,使这座城市长流不息,生机盎然。

但台风的破坏力也极大,惟有心中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不管怎样,每次台风来,我都欢呼雀跃:啊,打台风啦!下大雨啦!小时候唱的广东童谣“落雨大,水浸街”,今天仍能激发我的童心。卷起裤子,拖着凉鞋,吧哒吧哒沿街踩水玩,一辆大巴呼啸而过,溅起大片水花,躲不及的路人被溅个当头,一脸的狼狈。

台风雨来时马路总是大塞车,雨水冲刷着车窗,通透明净。车外滂沱大雨,灯影迷蒙,车内的乘客却不急不躁,有的静静观雨,有的在小声议论着什么。街头的人们撑着五颜六色的伞,送货工、送餐员风雨不改,风里来雨里去为市民提供着生活的便捷。红绿灯处一位奶奶与孙女各自裹着薄雨衣,一前一后骑着单车迎着风雨艰难地前行,脸上满是雨水,没有宝马车的祖孙俩忍受着生活的窘迫却享受着一份难得的祖孙情。

台风雨已成为南方这块土地上的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没有台风,也许他们的生活会缺少一些色彩,一些内容,一些回忆。

身处台风季节的城市总是枝繁叶茂,花开不败。经历狂风暴雨后的天空湛蓝如洗,夜空可观星星点灯,给深受大气污染困扰的人们带来不少惊喜,还有些许欣慰。

街道上的人们步履匆匆,我想,他们可能大多都赶回家吃饭去了。台风雨过后的城市万家灯火,催促着都市夜归人归家心切,温暖了这座城市的夜空,也温暖了我偶尔寂寥的心。

4.骑楼

在我的印象中,南方人在建筑上是有着独特的风格的。珠三角地区、潮汕地区、梅州地区和粤西地区,每种类型的建筑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文化时期发展形成的,承载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不同的需求。

我觉得最实用的还当属骑楼,它堪称建筑艺术中的一绝,务实、开放、兼容的气质深受南方地区人民的喜爱。游走各地,居然发现很多地方都建有骑楼,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广州、南海、顺德、佛山、香港、澳门和五邑侨乡。前段时间到福建的厦门、泉州玩,居然发现当地市中心也建有大片骑楼。远至广西的北海、钦州、南宁、梧州也有成片的骑楼,真让人喜出望外。

在南方的骑楼下散淡地走着,沉思着,在这个相传古为百越(粤)之地的神奇土地上,翻开厚厚的史书,一代天骄秦始皇开疆拓土,挥师南下,把这一块既布满蛮烟瘴雨,又温暖富庶的南方地域纳入中国版图,使其发展成为中国最早的航运和贸易发源地,且经久不衰,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浏览史书,才知道广府民系文化特征是以珠江三角洲最为突出,它既有古南越遗传,又受中原文化哺育,还受西方文化及殖民地经济因素影响,具有多元的层次和构成因素。

因岭南特殊的气候条件,乡村的集镇和城市的商业街区,大都建骑楼,方便潮湿多雨环境下的顾客和行人逛街购物,骑楼因此成为岭南独特的建筑形式。走在街上,街道两边都是二三层高的骑楼建筑,楼上是居室,楼下是店铺,后面为仓库,楼下的店铺往后退两米多,林立的方形立柱支撑着二楼的房屋,形成步廊,为行人遮风挡雨。而如今,各地的骑楼历经时代的风雨后,仍发挥着不同的功能,仍被人们广泛喜爱。骑楼下的店铺一家连一家,寸金寸土,人流稠密,古老的铺匾、堂号与现代的霓虹灯广告交织在一起,延续着昔日的繁华和热闹。

每当走在熙熙攘攘、商贾云集的上下九路街骑楼下,古朴的南洋风迎面而来。金与黑的装饰格调与四壁的诗词相映成趣,古色古香的装饰,连桌上的玻璃转台也刻满了古诗词,感受着古老文化底蕴的同时,品尝着姜撞奶、龟苓膏等传統小吃,以及木瓜炖雪蛤、芒果刨冰等现代美食。惟有身临其境,方感别样风情,若是轻挑眉梢,墙头上那粤味十足的泥塑、砖雕便可映入眼帘,人物刻画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将你的思绪带到珠江两岸、荔枝湾畔、越秀山城墙下。

在这幅南国的风情画里,我们看到一位摇着蒲扇纳凉的老者,一边哼着粤曲小调,一边品着功夫茶。路边的卖货郎,挑着琳琅满目的货担,嘴里吆喝着“卖榄咯”。卖艺人玩着杂耍,喷着火球,完了不忘向围观的路人讨辛苦钱。西关小姐依着吱吱作响的趟门,望着门外穿木履的小童在青石路上边跑边唱“落雨大,水浸街”,渐行渐远……

传奇是那么悠远,故事依然流传。骑楼还在耸立,但这一切都掩饰不住时代的变迁和情感的剥落。更上层楼,欲说还休,记住它,南方,骑楼。

猜你喜欢

骑楼台风
室外微气候对骑楼室内热环境的影响研究
台风过韩
台风来了
台风过后
我爱南华路的骑楼
台风爱捣乱
与台风的较量
骑楼人家
骑楼的故事
话说骑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