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视角下的海南乡村绿化树种选择
2018-01-16杨黎旭
杨黎旭
摘要: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视角,在对海南乡村绿化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海南乡村绿化树种选择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为海南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美丽乡村;海南;树种选择
1研究背景
美丽乡村是指中共第十六届五中全会在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时,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具体要求。“美丽乡村”不只是外在美,更要美在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美丽中国”的全新概念。美丽中国的建设不仅要在城市中展开,同样也要在乡村中进行,城市和乡村都是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缺一不可。
作为“国际旅游岛”,海南最大的优势就是生态、环境与绿色优势。这些优势为海南美丽乡村建设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美丽乡村建设符合海南需要,对推进海南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以美丽乡村为视角,对海南美丽乡村建设中关于城镇绿化树种选择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对策。
2乡村绿化的特点及其意义
乡村绿化是城市绿化的一种延伸,但又区别于城市绿化,农村绿化景观通过对农田、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向人们展示了人工與自然、建筑与风景之间的和谐美,同时也体现着民俗风情与现代文化的交融共存。
海南乡村地域面广量大,就绿化建设发展创新而言,原有的大中城市,如海口和三亚,绿化增建扩建的难度非常大。相比之下,这些城市周围的乡村地区的景观绿化则有更多的可能,可以成为城市地区的氧源基地,也可以成为城市人口周末家庭旅游聚会的目的地。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不少负面效应,不少农村企业存在排污量大,污染严重等问题,给土壤、水资源、农作物以及人体健康带来明显的危害。农村环境的恶化,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危及农村人口的健康与生存,而实施乡村绿化,正是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环境与协调发展的有力措施之一。
3树种选择的地位和重要性
由于乡村特定的地理、气候、经济及文化条件不同,要搞好乡村绿化,选择正确的树种至关重要。树种的选择关系到绿化成效的快慢,绿化质量的高低及绿化效应的发挥等,是决定村庄绿化生态、景观效果和后续管理支出的最重要因素。树种选择好了,可以有计划地加速育苗,提高绿化速度。树种选择不当会直接影响绿化效果。如玫瑰、虎刺梅、仙人掌、龙舌兰等草灌木,虽然观赏性较强,但如果靠近人们频繁活动的空间,它们的刺也很容易伤人。
4海南的地理和气候特点
海南岛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年降水量1000~2600mm,年平均降水量为1639mm,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5~10月份是多雨季,总降水量达1500mm左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0%~90%,雨源主要有锋面雨、热雷雨和台风雨,每年11月~翌年4月为少雨季节,仅占全年降水量的10%~30%,少雨季节干旱常常发生,尤其是海南西部地区。
海南岛四周低平,中间高耸,以五指山、鹦哥岭为隆起核心,向外围逐级下降。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构成环形层状地貌,梯级结构明显。因中部高山的阻挡和来自西南方向的季风影响,海南岛东部多降水,西部较干旱,在绿化树种的选择上应区别对待。
5海南乡村绿化树种选择上存在的问题
5.1盲目跟风 海南乡村与城市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人口密度,再加上城市和乡村的经济发展程度上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城市中的绿化因人口居住较集中,其绿化分布往往也比较集中,而且也有条件和资金进行精细化管理。而海南农村的民居形式往往是分散布置的,特别是在山区,因此人口居住分散导致绿化也是这种分散式的布局。这种绿化的分散式布局也意味着管理上的难度比较大,且农村财政来源并不多,因此,海南乡村绿化树种应选择耐粗放管理的,且中低成本树种,以在本地能够生长良好的乡土树种为主。不宜盲目地去学城市,去引进外来树种以及需要花大量时间和金钱进行养护的树种。乡村树种选择应以绿化为主,适当考虑美化效果,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果树也采用,切不可过分追求美化效果而本末倒置。
5.2缺乏特色 现今海南乡村绿化建设严重缺乏特色,很多地区的绿化风格是重复的,海口地区到处都是椰子树,三亚地区也到处都是椰子树,文昌、琼海地区也是一样,这对海南美丽乡村建设是非常不利的,这种不同地区植物景观上的重复使游客产生视觉疲劳,逐渐地使海南失去旅游竞争力。海南岛面积很大,各个地区的地形和气候都是有差异性的,我们应该根据各个地区的这些差异去选择绿化树种。海口是有名的“椰城”,绿化树种的选择上可以多使用椰子树,因海口属于介于热带和亚热带之间的区域,凤凰木在海口虽也能生长良好,但因温度和光照等仍不够充足,所以在海口种植的凤凰木花期普遍不长,且凤凰木枝叶较稀疏,无法为行人提供足够的树荫,在环境生态效益和人的舒适度上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在三亚地区,温度常年都要比海口高一些,因此凤凰木在三亚地区生长非常好,而且花期极长。凤凰木的花够大、够艳、够多、够热烈,和三亚炎热的气候特点很是搭配。在三亚游人较多的风景区内种植非常适合。凤凰木在三亚地区所表现出的这种视觉审美上的优势足够弥补其在环境生态效益上的不足,如能与其它树种合理搭配种植可起到很好的效果。在相对比较干旱的海南岛西部地区,如昌江儋州,这里的气候非常适合木棉的生长,但目前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可以建设成具有海南西部风情的木棉特色景观。
5.3树种单一 海南乡村地区在绿化树种选择上常常是非常单一的,人行道上可能一整排都是同一树种,这是非常不合理的,一旦病虫害发生,往往都会全军覆没。我们需要提高海南乡村绿化树种选择上的丰富性,品种要丰富,树龄也应该要选择不同的,这样植物的层次才会更加丰富,当雨水落下时能够更有效地截流雨水,减小地表径流,减少水土流失。这种模仿大自然群落更替过程一样的树种选择与配置,是非常符合国家建设海绵城市要求的,而海绵城市的这种生态化的理念,同样也应该推广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来。
5.4管理缺失 虽然乡村绿化在树种选择上应尽量选择耐粗放管理的树种,但这并不代表乡村绿化彻底不需要人为养护,尤其是在气候干燥的海南西部地区,如在旱季能有专门的绿化管理人员给树木浇几次水,那树木的生长情况会有非常大的改善。但目前海南乡村绿化总面积大,而且很分散,难以管理。应由当地政府主导,各村村委会牵头,提高村民们对居住环境重要性的认识。推行责任到户制度,每户村民对自家门前的绿地负责,定期组织村民对乡村绿化进行养护。除此之外,还可以鼓励村民对自家庭院进行绿化,并定期举行“最美乡村庭院”的评比活动,并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既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又调动了村民参与绿化管理的积极性。
6结语
用绿化改善乡村生态环境,美化我们的生活,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村民审美品味的需要,是实现“村容整洁”“生态良好”的有效途径,也是美丽乡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通过各级政府引导和村民广泛的参与,逐步恢复青山绿水的美丽乡村生态化的绿化格局,实现海南美丽乡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状态。
(收稿:2017-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