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津水西庄的兴盛与消亡研究

2018-01-16赵佳丽杨传贵

现代园艺 2017年8期
关键词:风景园林文化

赵佳丽 杨传贵

摘要:天津水西庄作为清朝时期北方著名的私家园林,由长芦盐商查日乾和其子查为仁建造。这座历史名园始建于雍正元年,后经3次扩建到乾隆初期达到鼎盛。水西庄的兴建和繁盛是天津查氏家族走向鼎盛的标志,而查氏家族的兴衰也直接影响到水西庄的兴盛与消亡。水西庄是清朝时期南北文化交汇处,作为天津历史文化的坐标,研究它的兴衰历程对水西庄的复建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

关键词:风景园林;水西庄;查氏家族;兴盛与消亡;文化;复建

水西庄从初建至今已有近300余年,它在天津具有独一无二的历史地位,像一座巨大的文化宝库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包含着清代天津的政治、经济、园林等方面的宝贵信息。

水西庄的建造和兴盛历经清代雍正、乾隆2个时期,到咸丰、同治年间庄园开始衰落,最终光绪年间一代名园毁坏殆尽。它的兴盛与消亡不仅见证了天津查氏家族的兴衰,也折射出了清王朝统治的政治风云变换。水西庄反映了清朝时期盐商所建造的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特色,时至今日,繁华一时的亭台楼阁已成陈迹,但其所代表园林风格、文学成就却无愧于历史的高峰。所以,研究它的兴盛与消亡对了解、复建水西庄具有重要意义。

1水西庄历史概述

清代天津历史名园——水西庄,凭借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地位,被誉为书史收藏之家、文人雅集之所。它的问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与清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在水西庄历史兴衰演变的进程中,查氏家族的兴盛与衰落对其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1.1查氏家族简介 具有“北查”之稱的天津查氏与海宁查氏源于同宗同脉,关系密切。起初由宛平迁入,资产不丰。查日乾(1667~1741),经商才能突出,来到天津后依附盐商张霖以业盐为生,成为巨商富贾。但查日乾喜好读书,颇具儒商风范。所以,第1代园主人查日乾仕途坎坷之时,在雄厚的经济能力支撑下,兴建庄园。庄园第2代园主人是查日乾长子查为仁(1694~1749)和其弟查礼(1715~1782)均才学出众,在他们的经营下,水西庄走向繁盛。到第3代园主人查为义(1700~1763)和查善和(1733~1800)时期,水西庄开始走向衰落。

1.2水西庄的兴建 水西庄是天津查氏的别业,它位于天津城西,南运河之南。关于园子的选址查为仁在《水西庄》诗序中做了详细的介绍:“天津城西五里,有地一区,广可百亩,三面环抱大河,南距孔道半里许。”水西庄东、西、北三面环水,因位于运河西侧,命名为水西庄。

水西庄的兴建处于清朝天津盐商私家园林的兴起时期,在盐商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后,建立私家园林。一来显示其财富,二来吸引著名的文人墨客、居官者的青睐,提升自己不受尊崇的富商的社会地位。盐商虽富可敌国,但获取受到尊崇的社会身份成为士人是唯一途径。查氏家族也难逃禁锢,在进入仕途的过程中,坎坷不断。父子2人历经家族罹难,牢狱之灾,决定不再入仕,终息心水西,这是查氏兴建水西庄的直接原因。从此,一代名园落成,在德才兼备的园主人经营下,逐渐走向鼎盛,也翻开了查氏家族的新篇章。

1.3水西庄的发展 水西庄是查氏父子前后建园4期工程的总称(图1)。查日乾父子相继出狱后,于雍正元年(1723)开始修建水西庄。从兴建之日起到雍正七年(1729)庄园初具规模,此后陆续兴建到乾隆元年(1735)水西庄规模已具。此时,恰逢乾隆元年博学鸿词科的举行,天津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水西庄吸引了无数进京的文人才子驻足,水西庄凭借盛极一时的园林之象和著名文人官宦聚集开始走向繁盛。

该园随着查氏家族的兴盛而发展,此后历经了3次扩建。水西庄第2期工程建于乾隆四年(1739),名为屋南小筑,是查为仁和其父所建的晚年的娱乐场所。第3期工程建于乾隆十二年(1747),名为小水西,位于1期工程的西侧,是园主人查为仁逸养晚年之所。第4期工程建于乾隆二十三年(1757),名为介园,是查日乾次子查为义所建,介园取“一介”之意。乾隆三十五年(1770),建河神庙。乾隆三十六年(1771),乾隆皇帝为水西庄赐名“芥园”。至此,水西庄全部工程均已建完,但繁华却大不如前。

2水西庄的兴盛因素

在清朝复杂的社会背景下,盛极一时的天津查氏私家园林水西庄的兴盛不只体现在丰富、壮观,兼具南北园林特色的园林景观上,更体现在这座名园中文人志士所酬唱的诗文雅集文化上,查氏水西庄可谓是推动雍、乾之际文学走向的一个关键因素。

水西庄的建立与兴盛也并非偶然,有着清王朝统治时期特殊的历史背景。在诸如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等有利的历史条件下,才会出现如此合乎时宜汇聚天下文人的私家园林水西庄,继而引发水西庄文学创作的繁荣,见证水西庄发展的兴盛时期。

2.1经济基础 查氏家族以盐业起家,积聚了巨大财富,使得兴建水西庄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并且,园主人在庄园内款待、资助著名宾客、落魄下士、文人僧侣等从未间断,使得水西庄蜚声南北。

2.2政治因素 雍乾时期清廷为维护政权统治而大兴案狱,很多江南文人遭遇频繁且惨烈的荼毒,文人内心凄苦无助,借助水西庄雅集酬唱的平台得以抒发缓解和慰藉。同时水西庄的兴盛与乾隆元年博学鸿词科的举行分不开,因博学鸿词科而来到水西庄的宾客有很多,包括汪坑、万光泰、王霖、余峰、张凤孙、周长发等。

2.3文化因素 在水西庄中进行诗文酬唱的文人雅客尤以江南文人居多,往往都是在科场、仕途不如意或对当朝心有不满的布衣寒士。这些人的到来为水西庄添注了一股强大的力量,扩大了水西庄的影响,引得更多文人墨客来到水西庄,促成了乾隆前期水西庄的繁盛局面,也形成了水西庄在天津历史上文化的巅峰。

2.4地理位置和人脉 水西庄因沿接运河,为文人入京的必经之地,引得众多名士驻足流连于此。而水西庄主人源出江南的人脉关系和颇具同情的遭遇也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独特的地缘和人缘共同促成了水西庄迎来兴盛局面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3水西庄的兴盛时期

3.1兴盛初期——园林之盛 水西庄的发展由兴建、初兴到鼎盛直至衰亡,也在随着外在因素的变化而改变。初期发展阶段凭借兼具南北园林风格的园林景色闻名于世。就造园规模方面,清初天津富贾盐商私家园林规模往往不大,如老夫村“仅五亩”,一亩园顾名思义只有“一亩”。盐商私家园林发展到雍正乾隆时期,规模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如童葵园的枣香村占地“数亩”,但是仍与水西庄园林规模相差甚远。查氏父子购地建园面积近百亩,三面环水,环境优美,在原有的自然基础上依地势建立庄园,可见其规模之大。

这座庄园之所以得到多数江南文人的偏爱,也因其作为北方私家园林地处天子脚下,却无论是在理水、植物、建筑风格上都展现出独特的江南风韵。著名红学研究者周汝昌先生说“一切景观,依溪为境”,水西庄充分展现出了园林理水的魅力。大水面形成开朗之势,可行舟畅游于湖上,小水面达到曲折深幽的效果,颇有曲水流觞之妙,水体梳理张弛有序,颇具江南特色。庄园内植物的选取栽植更为丰富,栽有大量的南方植物,体现出浓厚的江南园林特色。庄园宾客以南方居多,在异乡可见到如红菱、芭蕉、翠竹、蓼花等南方植物更让他们在水西庄中找到一种生活的归属感(图2)。

有红楼研究者认为,水西庄是曹雪芹《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原型,不只是因为在面积、水域等方面相似,还有很多著名的建筑形式和景点命名相似,如藕香榭、一梨春雨、揽翠轩、枕溪廊、数帆台、碧海浮螺亭等(图3-4)。所以,从大观园之盛更足以反映出清朝繁盛一时的水西庄园林的壮观与伟大。

3.2鼎盛阶段——文化之盛 雍乾年间,查日乾和其子查为仁、查礼2代园主人逐渐使水西庄走向鼎盛,文人名士们聚集在此吟诗酬唱,将水西庄的文学造诣及作品成就推向顶峰。如此以往形成浓郁的文化气氛,大江南北的文人墨客慕名而来。这种鼎盛的局面主要表现在水西庄来往众多宾客的饮酒作诗、酬唱附和等丰富活动,以及在南北方形成的巨大影响力上。现藏于天津博物馆的《秋庄夜雨读书图》正是描绘当时水西庄夜阑秋雨中的盛景与气势,该图由水西庄宾客朱岷应园主人查礼的邀请绘于乾隆二年(1737)重阳节后,虽不重于写实,仍是今天我们研究水西庄的重要资料(图5)。诸如《秋庄夜雨读书图》、《天津府县两志》、《长芦盐法志》以及各类图书和诗词的问世,让我们见证了水西文化的至高成就。这期间,水西庄内宾客多次酬唱诗词歌赋更是数不胜数,如厉鹗《樊榭山房集》、万光泰《柘坡居士集》、钱陈群《香树斋诗文集》等等(表1)。这些宾客的身份及客居水西庄的时间表明了查氏商贾身份的转变及水西庄逐渐发展和鼎盛时期的时间历程,对于研究水西庄的兴盛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南北文化交流中心的水西庄与素有文化渊薮之称的江浙之地的风雅园林一同脱颖而出,成为盛世文化的一个表现,足见其人文之盛。一些研究者将水西庄兴盛的原因与乾隆皇帝的临幸联系在一起,认为因乾隆皇帝的驻足使得水西庄名声大震。然而乾隆帝4次来到水西庄的时间正是查氏家族逐渐走向衰弱、水西庄逐渐衰败的时期,此观点不符。所以作为整个天津文化缩影的水西庄的学术活动和文化活动之盛是水西庄走向鼎盛的标志,更是查氏家族由盐商巨贾向官宦之家华丽转身得关键。

4水西庄的消亡

水西庄历经繁盛终是昙花一现,盛极而衰,到乾隆十四年(1749)查日乾和查为仁相继去世,查礼外出做官,在乾隆中后期开始走向消亡。水西庄随着查家的衰落,历经两次水患,后又遭遇八国联军入侵兵害驻军,至晚清民国,唯余断垣残壁。时至今日,水西庄旧址在今天的天津市红桥区西南部的天津市自来水集团有限公司一带,只剩下2头石狮子,其余荡然无存。对于津门文人而言,再想延续、追忆水西庄风雅,只有在遗留的诗词歌赋、画作中品味这一盛世園林。

4.1消亡相关因素 水西庄的消亡同样受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影响。首先,清廷的文治控制,在清廷“文治”的统治下,遏制文人思想,使得整个诗坛笼上了残酷多变的政治阴影,对作为文人聚集地的水西庄造成影响。其次,庄园历经30多年的繁华,伴随着2代园主人的更替。到了第3代园主人查善和、查为义时期,庄园已经失去了其精神支柱而走向衰败。第三,在咸丰三年(1853)、同治十二年(1873)时,两度遭遇水灾,使得水西庄盛貌消逝,难以恢复。第四,清朝晚期社会及其动荡不安,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整个中国的悲剧,一代名园水西庄也不例外地就此覆灭。到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入侵,遭驻军毁坏,继而又改驻警察、马队,草木尽被践踏。然而水西庄唯一遗存下来的御碑后也被偷,自此水西庄彻底消亡,不复存在。

4.2庄园消亡的关键——查氏衰落 水西庄的兴盛和消亡与查氏家族的兴衰息息相关,可以说查氏家族的发展与没落是导致水西庄兴盛与消亡的根本原因。水西庄随查日乾从商经营盐业发展壮大而建造,在查氏家族人才辈出时期走向鼎盛。以查为仁为首的园主人才学颇盛,名扬大江南北,此时的查氏处于家族的鼎盛时期推动水西庄发展。但在财力上,查氏喜好交际、为人仗义,财力在常年消耗和挥霍中逐渐下滑,大不如前。在才学上,查日乾、查为仁相继去世,查礼出仕做官,查为义为人内敛不好交际,庄园经营不善,辉煌一时的水西庄开始走向衰落。此后,查氏更是人才少出,财力不支,家族逐渐没落,被誉为“津门之冠”的私家园林水西庄也随着这个家族渐渐湮没。所以,可以说查氏家族的人才和财力是支撑水西庄兴建、发展、鼎盛直至消亡的关键因素。

5结语

水西庄是康乾盛世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随国运的昌盛、查氏的兴起和遭际而诞生、繁荣,随社会的动荡、查氏的没落而衰败、湮没。这座私家别墅历经兴衰起伏,繁华过后终成历史陈迹,其水木清华、文风雅韵今人无缘一睹其貌。但是,查氏水西庄无疑是天津文化历史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对它的兴衰研究,希望对于水西庄的复建及文化传承有所帮助,让这盛世庄园以已崭新的姿态再次屹立于繁盛的天津,重塑天津历史文化的丰碑。

(收稿:2017-04-12)

猜你喜欢

风景园林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中国风景园林学科发展大会暨风景园林学科创立七十年纪念会华南区域会场成功举办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地域特征的分析
风景园林设计中对于人性化理念的应用探讨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地域特征的分析
论风景园林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谁远谁近?
新时期下中国风景园林标准化体系的构建
传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