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人情化要素

2018-01-16丁力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

丁力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脚步逐渐加快,作为融合国家经济与文化建设的核心,城市在进行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时应注重其中的人情化要素。基于此,通过人情化要素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体现,除了满足民众的切身需求之外,也体现出了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和谐共处,保证生活与环境品质的同时,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使我们的城市生活变得更具人情味,更适合生活居住。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人情化要素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城市居民生活而言,公共空间的环境除了要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之外,还应注重人情化要素的设计。不过,我国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的环境设计尚处于发展阶段,在建设规划中尚存在诸多弊端,特别是人情化要素方面显得尤为缺乏,也使得我国城市的公共空间环境建设一直不尽如人意。因此,加强对这一方面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城市公共空间融入人情化要素的重要作用

所谓城市公共空间,也即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舞台,是一个层次分明且功能丰富的开放性空间。不过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经过时间的推移也在不断发生改变,通过大量的研究表明,现如今所普遍认为的城市公共空间主要包含街道、广场、城市景观等等,而这些城市公共空间的主要作用在于为人们的社会生活提供服务。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城市都是其最高文明程度的直接展现,在其公共空间环境进行规划中要充分融入人情化要素,其有效消除城市带给人们的陌生感,使得城市营造出一种和谐氛围,更具人情味。时代在发展,人们对于生活环境质量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融入人情化要素也顺应了更多城市居民的切身需求,能够让人身心得到愉悦,满足其审美需求与生活需求。人与自然的关系密不可分,环境的人情化设计自然会影响到人们的彼此交往,所以现代城市在进行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时,要将人情化要素作为首要考虑因素。

纵观现如今的大多数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会发现其在设计当中都将目光更多地投注在了空间形式以及功能性方面,甚少考虑到人情化要素,也就造成在落成后会发觉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变得与人有一定距离感。所以,为了拉近公共空间与人的距离,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人的需求,利用人情化要素的渗透去积极“拥抱”人类,打造一座更具人情味的城市。

二、城市公共空間环境设计中人情化要素的体现手法

(一)凸显人文关怀

所谓人文关怀,是基于人性的角度去对人的切身需求进行考虑,进而满足合理需求达到实际关怀的目的,所以在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当中,对于人活动空间的问题要给予足够关注。现如今,城市的车辆越来越多,而在众多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中,为了照顾交通的通畅,甚至不惜“割让”行人的活动空间,在街道的两边都安装了一定高度的栅栏,这样一来虽然能够让交通变得更为有序,但也使得行人的行动尤为不便,也就导致少数人为了方便而选择翻越栅栏。拥挤的交通导致人们的活动感到了安全威胁,使得人们的心理有种压抑的感觉。所以,为消除这种压抑感,还人们以安全感,应强化人行道的建设,在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中重视空中步道、地下通道以及步行街的设计,对于人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优先权要尽量满足,只有人们感受到安全感以及逛街购物的乐趣,这座城市才具有吸引人的魅力。具体来讲,要凸显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人文关怀,可从以下两点加以重视:

1.确保恰当的空间尺度。在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设计当中,尺度的准确把握是重点也是难点,只有确保恰当的空间尺度才能带给人们最佳舒适感。有关研究证明,城市商业街的建设,其适宜宽度应在25米之内,所以在设计规划时要对这点非常明确。比如哈尔滨的中央大街,其宽度在20米左右,人们步入商业街便可将对面建筑以及橱窗陈列的商品收入眼中,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购物欲望。此外,在进行城市广场设计时,同样要确保其空间尺度的恰当,重点应保证人们活动相对集中,所以广场尺度可规划为小尺度,通常来讲,长度18米宽度13米的小广场便能够保障人们良好的生活节奏。

2.完善环境设施。在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中,为凸显人文关怀,在环境设施建设方面要尽量考虑人的切实需求。如在人流量大的闹市区多设置垃圾桶、休息椅、路灯等,不仅满足人的切身需求,同时也能够点缀城市的公共空间环境,使人身心愉悦。通常我们会看到来到城市旅游的人由于身心俱疲而由于在商业街找不到休息场所,只好坐在台阶或是路边短暂休息,因此在进行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时应考虑到这一点,在人流量大的区域尽量多增设休息、聊天的场地,提升城市的人情味。

(二)打造绿色自然环境

在城市化的进程当中,现代化的建筑物逐渐向高层发展,各种钢筋混凝土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也给人一种不可轻易靠近的冰冷感,使得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逐渐增强,体会不到人情味。所以,在城市公共空间的环境设计中,为渗透人情化要素,则需要极力打造绿色自然环境,通过亲近大自然的绿色去给人祥和感。不过在实际的城市绿色自然环境设计中,出于良好保护的目的将许多绿色植物用栅栏围住,同样造成了人们对绿色自然环境的割裂感。所以,在打造绿色自然环境的设计中,要尽可能选用质地柔和的材料进行保护,从潜意识中去提升人们的环境意识,这样做便更具人情味。

在人们的生活中,水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在打造绿色自然环境的过程中也可充分发挥水的作用,使人与自然产生亲近感。当前,许多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对于水的利用有许多形式,比如池塘、喷泉等,但更多以欣赏为主,并没有与人的休闲娱乐相结合,人情味相对缺失。因此,在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当中,应充分考虑人与水、人与自然的有效融合,如美国纽约的帕里公园,正因为其对水的恰当运用闻名于世。帕里公园内的水声非常大,大到可以掩盖住他人交谈、汽车鸣笛等噪声,使人交谈更具隐秘性,并且水流的声音能够给人以舒适感,不会使人感到烦躁。

(三)充分发挥载体作用endprint

城市公共空间环境是人们社会生活交往的重要载体。在当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人的习惯于通过社交软件与人交流,而面对面交往的机会则慢慢变少,为了满足人们对于独立空间与交往空间需求,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应着重考虑这一点,在照顾到两种矛盾需求的同时,为人们创设更为丰富的活动,体现出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人情味。

大量实践表明,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一定要照顾到人类的活动,举个例子,在一个小广场的小吃摊位旁边,一般都会聚集许多人在周边聊天、吃小吃,而倘若这个小吃摊不再出现在这个位置,原本自发聚集的人群便失去凝聚力一般而分散。可见,人类的活动能够给城市公共空间带来更多的活力,使得环境更富有人情味。因此,在进行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对考虑到环境的设计是否支持人们的活动,只有充分发挥其公共空间的载体作用,促进人们的生活交往,才能够增强城市的人情味。

此外,城市公共空间作为不同类型人群的交流地,在设计之初還应考虑到充分发挥其增进人情感交流的载体作用,并且要满足不同类型人群的需求,不可在设计时偏向任何一个社会阶层,保证城市公共空间的开放性,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避免矛盾激化。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设计中结合人情化要素,是设计人员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因此,相关设计人员首先要正确认识到人情化要素在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当中的关键作用,以此为基础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充分展现人文关怀,通过打造绿色景观以及发挥公共空间载体作用,去满足不同人群的切身需求,仔细研究环境对于人类行为与心理方面的影响关系,通过人情化要素的融入去打造一座具有人情味的城市。

参考文献:

[1]杨震,徐苗.创造和谐的城市公共空间:现状、问题、实践价值观[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徐宁,徐小东.香港城市公共空间解读[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3]李真真,崔超.城市公共空间的休息设施研究——以座椅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4]徐宁.基于效率与公平视角的城市公共空间研究综述[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2.endprint

猜你喜欢

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
“士—绅—商网络”与都市公共空间
城市生活性街道空间重要性探讨
城市公共空间游憩适宜性评价分析的必要性研究
环境设计中的装置艺术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艺术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研究
乡村传统民居环境设计改造与保护略谈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楚河汉街的城市符号及公共景观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