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朴而又情深
2018-01-16郑朝晖
郑朝晖
秋意渐深,偶尔好友宾朋小聚,坐在轩敞堂皇的餐厅里的时候,心里总期待着一种格局更小、氛围更温馨的地儿,菜不较丰俭,酒莫论贵贱,未必需要推杯换盏、吆五喝六,只要好友之间能够借了一些些的酒力,天南海北地神聊,其实就是称心快意的事情了。每每这样的时候,浮现在心底的诗句,常常就是白居易的《問刘十九》了: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刚刚酿得的新酒,在红泥做的小火炉上微微地烫着,眼见暮色里彤云四合,那是就要落雪的样子,老朋友啊,能一起喝上一杯吗?——这首诗意义显豁,是典型的唐朝人写的诗歌。而唐诗往往是质朴而又深情的;质朴易得,深情也易得,唯质朴而深情则不易得。
我反复琢磨这首诗,觉得种种好,但又不知道从何说起。有时候好处,就是心知肚明,就是不容易说出来的。就像《红楼梦》里香菱说的:念在嘴里就像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这种“重”,一方面是诗歌的滋味,一方面是欲说而不得的心念。好的语言,就是直戳人的痛处痒处。但是,好的诗歌,又似乎无法拆开了说哪一点是好的,就好比一个绝色美人,未必是眉眼,未必是身段,而是整个儿的好,哪里都不可以有一丝一毫的改动。
但我终究是个俗人,总是希望把这样的美讲清楚,也就只好勉为其难地去说其中的一鳞半爪了。
这首诗的好,首先是章法上的开合好。你看,新醅酒、小火炉,都是小格局、小情调,这是收缩的,是往小处写的。而“晚来天欲雪”则是往大里写的,将暮色四合之时、冬雪将至之景作了那温馨小景致的背景,就好像有一架摄像机,先推了一个近景,而后又拉了一个远景,这是视觉上的讲究。小格局、小情调又是小小的暖意,而天欲雪则是大大的寒气,这是感觉。就在这种大小开合之中,“能饮一杯无”就有了格外款款的深情。这种效果,就仿佛是写毛笔字,在纵笔直书之前,往往有个逆锋起笔的轻轻一勾。不过和毛笔书法里面似乎漫不经心的轻轻一带不同,这首诗可是花了很大的力气来经营这个“一勾”的。
另一方面,在这首诗里面,白居易是很善于调色的,你看,酒是绿的,炉是红的。不过这样的红绿搭配,却不显得艳俗,反倒有一种格外的温暖在里面。俗语说,红配绿,赛狗屁。虽然是一句很糙的话,但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不过,也不是完全有道理,因为所有的色彩是有一个饱和度的问题的。比如一般庙会上卖的年画的红绿饱和度就高,显得艳丽,配在一起艳、俗,但是喜气洋洋。不过,新酒的“绿”,只是一种隐隐的绿意,而且并不是酒本身是绿绿的,而是上面细细的浮沫泛着点点的绿意。如若是个粗汉,还不一定看得出来呢。而那个“红”则是泥红,并不艳丽,有着浑穆的泥土的底子,是有质感的,厚实而又柔软。绿蚁新醅,那酒就像是一池春水,荡漾在人们心间;红泥的火炉,因为一个“小”字,有了一种敦厚的温柔——而且不要忘了,这样富有情趣的色彩搭配,是有一个暮云四合的灰调子的背景的。就这样,明亮但是细碎的绿意,荡漾在清澈的酒液里,又有沉着的红映衬着,而背景则是很有体积感的暗灰色。这样计较起来,这样的绿与红,就显得雅致而有生活的趣味——细细摸一摸(如果色彩也是可以摸的),你还能感觉到这样的色彩里那种生活的暖柔呢。我常常喜欢去日本著名的无印良品店,店里的被子、床单就有这样的感觉,并不艳丽,但是看着也让人觉着温暖。白居易并不高冷,他有着一种生命的暖意,又有着很高的审美情趣,他最擅长的,就是将一种审美的情趣生活化,或者是将生活变得更有审美的情趣。据说,白居易在日本是很受推崇的,原因大概也就是因为这个吧。
其实,这首诗可以说的地方还有不少。比如这个“晚来”,就是黄昏的意思,中国人对于“黄昏”是有着特殊的情感的,它常常是与“归家”联系在一起的,在这样的时刻,充满温柔的情感的邀请,是足以感人至深的。尤其是一个欲雪的黄昏,那点红红绿绿的温暖是足以让人内心酥暖的。所以“能饮一杯无”那种既敦厚又狡黠的疑问里,深藏的是作者的一番深情。刘长卿有一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里面有一句“风雪夜归人”,弄得大家解释半天,莫衷一是。实际上,想想一个欲雪的黄昏,绿蚁新酒,红泥火炉,殷勤主人的相招,任谁都会把那间小小的茅舍当作是此生可托的家园吧——其实,家从来都不是物理的存在,而是一种心理的感受呢。
所以,简单质朴里未必没有深情,关键是那个言说者,是不是一个有情有趣的人,这真的很重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