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新思维
2018-01-16纪巍
纪巍
[提要] 在保障食品安全诸多主体中,食品企业扮演者第一责任人的角色。履行社会责任是食品企业的基本义务,其中履行对员工的责任是对其他利益相关者履行责任的基础,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的绩效、战略目标和变革能力等产生影响一直受到学界和企业界的关注。本文重点从我国食品企业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战略型社会责任管理的必要性,以及人力资源管理重点等方面进行论述。
關键词:食品企业;战略型社会责任;人力资源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为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要素-关系-功能三维视域下京津冀协同创新生态系统演化研究”(项目编号:16ZLZXZF00370)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11月21日
食品是消费者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直接关系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食品企业是生产经营和质量安全责任的主体,保障食品安全是其最基本的社会责任,既是企业依法生产经营的需要,也是对相关利益主体履行社会责任的需要,更是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
一、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与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密切相关
企业社会责任(CSR)包括内外两个方向,内部指企业既要对股东利益负责,又要对员工利益负责,对外则指对企业的供应商、消费者、社区、环境等利益相关者负责。我国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正是由于很多食品企业不能有效承担社会责任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如当前牛奶掺假手段已达上百种,最早很多企业通过掺水获取利润,后来又出现了诸多掺假手段,如为了提高脂肪含量,往原奶里添加脂肪粉;为了降低细菌指标,添加青霉素、抗菌素;为了提高浓度,添加乳清粉、麦芽糊精,更有甚者使用工业碱中和发酸奶,当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后,很多企业予以拖延和回避,这样一些掺假行为完全将消费者利益抛之脑后。“见利忘义”是造成一些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为了自身的眼前利益不择手段,漠视消费者的生命和身体健康,使履行社会责任流于形式,完全漠视了对消费者、对社会应承担的义务。目前我国食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我国企业普遍缺乏社会责任意识。很多企业把社会责任当作其成本源,当面临履行社会责任与获取利润的选择时,很多企业往往放弃前者。有些企业因社会或舆论压力才不得不承担其社会义务,也有一些企业为了大肆宣传自身形象,拿出承担社会责任的噱头。
(二)食品行业社会责任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2016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报告》对14个行业重点企业的社会责任系统评价显示,在我国各行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得分中,电力行业居第一,银行业第二,电子、计算机、装备制造、通信、金属、食品饮料、石油石化、汽车制造等8个行业的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处于起步阶段。
(三)企业社会责任披露有所改善,但仍落后于欧美国家。社会责任披露是企业的重要义务,企业应定期发布相关报告,以利于外界对该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予以评估与评价。欧美国家社会责任披露状况较好,我国企业披露水平落后、内容不规范并且无法可依。
二、履行战略型企业社会责任的必要性
战略型企业社会责任(SCSR)概念于20世纪末提出,Burke(1996)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能够产生商业利益,并且为企业核心业务提供支持,如此才能称为战略型社会责任。Porter(2006)从行为模式和战略目标的视角,认为战略型社会责任既应当对利益相关者有利,又应当为企业谋利,以保证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
企业是盈利性主体,只有将承担社会责任与企业发展结合才能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战略型社会责任正是将社会责任与企业战略联系,在企业战略实践中强化战略、承担责任与获得利润并不相矛盾。
近年来,我国对《食品安全法》进行了修订,对食品产业链的全过程——生产、经营、包装、标签、召回等制度要求做了明确规定。食品企业是生产经营和质量安全责任的主体,本着“预防控制为主,惩罚追究为辅”原则,做好质量管理与控制是生产企业的基本责任与义务,对食品生产加工、经营各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应提前控制风险,以保证最大限度地控制食品安全。
三、人力资源管理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组织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的支持,其数量、质量及结构直接决定了组织的持续竞争优势,HR部门逐渐由原来的非主流职能型部门转而成为企业经营的战略伙伴。人力资源管理在我国的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起步较晚,很多企业高层管理者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不明确,制度不尽完善,缺乏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导致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流程、方法设计不合理。食品行业人力资源整体素质偏低、员工流动性大、缺乏安全、法律意识,管理难度大,一些食品企业停留在把员工视为“劳动力”,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完善,人员配置、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管理、激励机制、员工关系管理等体系不尽完善。2010年的“毒饺子案”即是因为犯罪嫌疑人于1993年4月至2009年10月在河北天洋食品厂工作期间,因对该厂给其的工资待遇和个别职工不满,为报复泄愤,利用工作之便进入该厂冷库,采取使用注射器注射甲胺磷农药的方式向成品饺子中投毒引发。除此案之外,许多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也是由于组织管理制度不规范、员工操作失误、员工责任心缺失等原因引起。
履行对员工的社会责任是对其他利益相关者履行责任的基础,食品企业应进行良好的组织结构设计、职位设计、员工配置、培训、激励机制建设等,帮助企业找出现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缺陷并建立公平、合理的选聘、配置、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管理体系,加强对食品企业员工的有效管理和权益保护,提高员工满意度,最大限度保障食品安全。同时,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可良好地向员工渗透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协调员工的利益、期望和满足感,强调企业内部的劳资和谐的工作,由此为企业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吸引高素质人才,同时增加员工的认同感,激发工作积极性,为外部客户提供良好的产品与服务。endprint
四、食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
企业作为食品安全的“第一安全责任人”,必须严格地用法律和道德约束、规范自身行为,对于食品安全企业应遵循“防范为先”的原则。对食品行业从业者实施业务素质与道德要求的教育,是以制度伦理视角提升食品行业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可在以下环节完善基于企业战略型社会责任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使社会责任不但融入组织的核心战略中,而且在日常的组织活动中加以体现。
(一)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组织发展提供有效的人才保障。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可以帮助企业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从人员招聘到薪酬管理,各模块相互关联,通过制度化、流程化的措施确保企业社会责任战略落地。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是组织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制定以组织总体战略为指导,组织战略的实施以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完成为前提,二者互为依靠,相互支撑。
(二)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员工的社会责任意识。企业文化的建设包含诸多层次,从精神层面到制度层面对员工行为予以引导,并实现对员工行为的有效控制,企业文化建设对组织来说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需的。食品行业是典型的道德行业,管理者首先应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与督促员工履行岗位责任,并最终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督促员工从履行食品安全责任出发,把食品安全社会责任作为完成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
(三)重视员工需求管理。人格差异决定了员工需求的差异,马斯洛五层次需求理论也对不同个体多层次的需求进行了深入探讨,成为人员激励的重要理论依据。人力资源制度建设需关注员工的差异与不满,重点关注员工需求的差異性,人员发展策略、激励与奖惩都应根据员工的不同需求层次进行差异化设计,由此做到人事政策的有的放矢,避免千篇一律和毫无针对性的政策推行。
(四)实行严格的岗位培训和健康管理。对员工进行岗位培训是员工有效完成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很多食品行业从业人员不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但在食品加工中却从事很多关键环节,如清洗、加工等,对相关法律及卫生标准的学习不足,由此很容易诱发食品安全问题。所在企业应加强培训与监督,并对内部人员,尤其直接接触食品的操作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档案。
(五)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设立专门的食品安全管理岗位。建立质量安全控制体系既是食品安全的需要,也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需要。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包括“良好的操作规范”(GM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HACCP)和ISO9000质量保证体系。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专人负责制,使其成为企业“从原料到成品”的守门员,既提升企业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又可以在突发产品安全事件时通过专业、敏捷、妥善的应对重新赢得消费者的认可。
主要参考文献:
[1]邓家姝,丁玎.基于企业社会责任视角下“五维平衡计分卡”的构建探究[J].财会研究,2017.6.
[2]李正,姚海鑫.战略型企业社会责任体系构建分析[J].财务与会计,2017.2.
[3]冯丽艳,肖翔,程小可.披露制度、社会绩效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6.2.
[4]吴德军,马莉莎.食品安全危机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基于双汇“瘦肉精”事件的纵向案例研究[J].会计论坛,2015.14.1.
[5]李文君,王海兵.基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研究[J].会计之友,2017.16.
[6]Tamara Menichini,Francesco Rosati.The Strategic Impact of CSR Consumer-company Alignment[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4.109.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