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发展水平、劳动力成本和制造业出口之关系研究
2018-01-16田祖海杨文俊
田祖海 杨文俊
摘要:利用stata处理了2010-2015年中国30个省市的服务业发展水平、劳动力成本和制造业出口面板数据,探讨了服务业发展水平以及劳动力成本对制造业出口的影响。结果发现,从全国层面来看,无论是服务业发展水平还是劳动力成本对制造业都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从地区层面来看,制造业出口和劳动力成本反向变化。进一步研究表明,服务业发展水平对制造业出口的负向影响在我国东部地区最显著。劳动力成本对制造业出口的负影响在中部地区不如东部地区显著。在劳动力成本明显持续上升的背景下,制造业梯度转移有稳步上升的趋势。我国制造业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是大势所趋,政府应当出台中西承接东部地区制造业产业的转移切实可行政策,进而促进中国经济继续发展。
关键词:制造业出口;服务业发展水平;劳动力成本;梯度转移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7.06.0009
自2008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出口开始大幅下滑。一方面,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以更低廉的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优势吸引制造业订单转移;另一方面,美国等发达国家反思经济空心化及推动“再工业化”战略,鼓励资本回归本国制造业。中国制造业出口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大量外资转移至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或者从中国撤回母国。正如黄群慧、贺俊认为[1],随着新一轮产业革命的进行和全球产业竞争范式的转变,中国经济发展阶段逐渐步入工业化后期,经济增长正由高速转入中高速的“新常态”。基于这一事实,本文将对中国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劳动力成本对制造业出口的影响展开研究。
一、相关文献综述
本文的文献综述从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制造业出口的关系和劳动力成本对制造业出口的影响两个方面展开。
服务业发展水平对制造业的影响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一是服务业与制造业效率关系的研究。如Pappas和Sheehan[2]认为服务业尤其是生产者服务业是制造业生产率得以提高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发达的生产者服务业,就不可能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制造业部门。Fernandes和Paunov[3]利用智利1992—2004年的数据,分析了智利服务业与制造业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并发现智利服务业对制造业生产效率有着显著的影响。Indradeep[4]对服务业与制造业生产效率关系的研究中发现,随着一个国家对服务业的限制越严厉,这一国家的制造业生产效率就越低。孔婷等[5]运用时间序列数据,研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效率之间的关系发现,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不能直接提高制造业的效率水平。二是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方面的研究。如Klodt认为[6]制造业是服务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服务业部门的发展必须依靠制造业的发展。Guerrieri认为[7]服务业发展存在明显的自增强机制,制造业的发展并不影响服务业的干中学效应。裴瑱等[8]实证分析了长三角地区制造业数据序列的面板数据后发现,制造业制约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滞后发展阻碍了服务业结构升级。高觉民[9]运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对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了制造业的增长,同时,制造业的增长显著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而且生产性服务业内部各部门与制造业均呈现互动发展关系。基于上述文献,笔者发现,国外学者借助国外的经验数据,研究结果大都支持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业有提升作用,而中国学者研究国内的数据却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由于中国制造业发展极不平衡,地区差异性极强,这可能是国内学者研究制造业与服务业发展水平结论不解相同的原因。因此本文將试图从地区层面研究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业的影响。
至于劳动力成本对制造业的影响的研究,国内外研究结果也不一致。国外学者对于劳动力成本变化与制造业出口关系的研究大部分是国外经验的实证。如Edwards和Golub[10]对南非单位产出劳动力成本与制造业出口关系进行的经验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成本上升1%,将导致制造业出口在短期内下降约0.4%,而长期将下降2.5%。Swenson[11]通过研究美国在海外的加工制造业认为,发展中国家制造业更易受劳动力成本变化的影响。Abraham和Sasikumar[12]基于Tobit模型的对印度纺织服装企业的研究结果表明,单位产出劳动成本降低将促使制造业出口增加。国内的相关研究则是考察工资水平对制造业的影响。如刘厚俊和王丹利[13]结合劳动生产率考察了制造业工资水平上升对中国制造业出口优势的影响,结果发现,加工制造业工资水平上升对出口量并无显著负面影响。石奇[14]专门针对中国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的制造业的研究结果表明,工资上升对江苏和上海的制造业存在正效应,但对浙江的影响不显著。王怀民认为[15]我国制造业快速发展是由于大量低成本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由于劳动者技能欠缺,企业支付报酬压力小、中西部存在数目庞大的廉价劳动力、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等客观因素的存在,虽然目前我国劳动力的工资水平相对较低,但随着新劳动法的正式实施,劳动力工资水平势必上升。
而关于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业出口的影响在学界更是莫衷一是,对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以及刘易斯拐点是否已经到来也有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性,学者们研究的层面也不尽相同,由此产了一些截然相反的研究结果。因此本文将在全国层面和地区层面来研究上述问题,探究劳动力成本和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业出口的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地区差异性。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
(一)计量模型设定
为考察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劳动力成本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的影响,笔者构造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估计,即模型一(变量说明见表1):
y=0+1ser+2wage+CV+ξit(1)
由于本文选取的面板数据属于大N小T类型的数据,一般认为此类型的数据不适合采用协整检验。一般情况下,样本均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异方差,采用同方差的方法会低估估计系数的标准差,使得统计推断不可靠,故本文采用和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估计进行纠偏。endprint
(二)变量选取和数据来源
1.被解释变量。本文的目的是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来考察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劳动力成本对制造业出口的影响。因此,被解释变量是30①个省市的制造业出口总额。在省际数据指标上,使用各省市年度制造业出口数值。
2.解释变量。服务业发展水平(ser)。通常衡量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指标有下面这些:服务业增加值,它说明一国或地区服务业的经济总量,反映服务业经济规模的大小。服务业就业人数,反映服务业吸纳劳动力的数量。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这一指标是国内外在研究中采用最多的,这一指标是与第一、第二产业相比较而言的,比重高就表明从事服务业的人员相对要多。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这一指标是反映服务业状况的最直观的指标,国内外在研究中说明服务业的发展情况,采用最多的也是首先用到的就是这个指标。比重高说明服务业发达,国民经济总量中服务业贡献大。计算公式为:服务业增加值占的比重=现价第三产业增加值/现价GDP。本文就选取该指标来衡量服务业发展水平。劳动力成本(wage)。劳动力成本是制造业成本的主要部分之一,对制造业有直接的影响,本文采用制造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来衡量劳动力成本。
3.控制变量。在其他控制变量的选择上,我们主要考虑那些能够体现区位特征的变量,控制变量CV主要包括:外贸依存度(dep),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地区的开放水平越高,意味着该地区的贸易成本越低,将促使该地区制造业出口的顺利进行,我们将外贸依存度引入模型。人力资本(lab),人力资本因素对制造业发展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我们采用各省市大专及以上人口的比例来衡量各省市的受教育程度,即人力资本水平。市场规模(agdp),市场规模大的地区,将吸引大量资本的进驻,从而促进制造业发展,这就是所谓的市场效应。我们用各省市人均GDP水平来衡量各省市的市场规模。固定资产投资(inv),固定资产投资为制造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有利于制造业发展。我们采用各省市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例来衡量各地的固定资产投资水平。
三、实证分析
(一)全国层面估计
首先我们考察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劳动力成本与制造业出口在全国层面的关系,因此对全国总体进行估计,由此得出在全国层面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劳动力成本对制造业出口的影响,因而我们设定模型二:
表3为全国层面的估计结果。该结果验证了我们在研究制造业时对自变量的选取的正确性。从结果的符号来看,ser、wage的符号均为负。即全国整体情况是制造业出口与服务业发展反向变化,劳动力成本成对制造业出口产生显著负影响。
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制造业反向变化,是我国从以第二产业为主导向第三产业为主导转化的一个必然结果,也是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后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在三大产业占比迅速提升,人才市场有“看不见的手”推动的选择机制,受教育程度相对高的人更多地流向前景收益率更高的第三产业,受教育程度相对低的人更多流向第一、第二产业,由此服务业发展通过市场间接影响制造业出口。
劳动力成本与制造业出口反向变化。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劳动力价格上升迅速,由此极大地提高了制造业企业的生成成本及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使得维持之前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优势的低价格优势不断缩减甚至消失,因此也导致了我国制造业出口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二)地区层面估计
为了进一步了解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劳动力成本对制造业出口影响的地区差异性,我们分地区进行了估计。
从图1来看,东部地区的制造业出口在全国占比在80%以上,在全国占主导地位,中西部地区制造业出口全国占比则较低。从制造业出口全国占比趋势来看,东部地区逐年下降,中西部地区稳步提升。
表4为分地区估计的结果。结果显示,ser和wage对制造业出口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性,其中东部地区ser和wage的系数显著为负,中部地区wage系数显著为负,而ser系数不显著;西部地区则相反,wage不显著,ser则显著为正。即在东部地区,劳动力成本、服务业发展水平对制造业出口产生显著负向影响;在中部地区,劳动力成本对制造业出口有显著的负面影响,服务业发展水平对制造业出口的影响不显著;在西部地区,对制造业出口产生显著影响的则是服务业发展水平,并且是显著的正向影响。
我国经济发展的目标是最终以第三产业为主体,但是目前还是第二产业为主体,产业升级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在东部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制造业转换替代使得其存在反向变化的关系。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力资源的重新分配也是决定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制造业反向变化的原因。而中部地区ser系数也为负,但是并不显著,可能的解释是:在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东部地区落后,服务业发展阶段还比较低,并且制造业发展也不完善,并没有达到潜力的顶峰,因而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制造业出口反向变化,但是由于两者的替代效应并不明显,所以中部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制造业出口的反向变化关系比更不明显。从表4中看,东部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对制造业影响的系数的绝对值明显大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由此看出,服务业发展水平对制造业出口的负向影响在我国东部地区最大,在中部地的影响区则明显小于东部地区。至于西部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制造业出口的同向变化,可能的解释为,受区位因素以及资源要素禀赋和部分历史因素的影响,制造业出口的总量全国占比非常小,制造业发展很不全面,而且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主要由固定资产投资来带动,使得西部地区制造业出口的变化与固定资产的投资关系密切,而固定资产投資与我国经济发展经常表现出同步变化的趋势,在服务业发展水平逐渐提升以及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背景下,西部地区制造业出口与服务业发展水平表现出与全国层面不一致的趋势。
劳动力成本与制造业出口在东部地区的反向变动关系与全国层面一致。东部地区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使得制造业企业成本上升,在制造业出口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制造业出口竞争力下降,进而导致制造业出口下降。东部地区制造业占全国绝大部分比例,配套设施完善,劳动力在此聚集,这也是东部地区以及全国层面都出现制造业与劳动力成本反向变化的原因。中部地区劳动力成本对制造业显著的负向影响。中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人力资源、对外开放程度和市场规模等因素劣于东部地区而稍优于西部地区,在三个地区中更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劳动力成本上升趋势非常明显。不过在制造业的梯度转移承接方面目前做的却不够,因此制造业发展的速度要慢于劳动力成本上涨的速度,并且劳动力成本对制造业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不过由于中部地区制造业同样欠发达,在全国制造业总额占比较小,因此不能左右全国层面劳动力成本与制造业正向变化的趋势。我国西部地区制造业发展欠发达,在全国制造业总额中占比很小,劳动力成本相对东部地区还处在相对低的水平,制造业的缓慢发展的同时劳动力成本也没有迅速上涨,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对制造业出口的影响不显著。换句话说,劳动力成本对制造业出口的负影响在中部地区不显著,或者说不如东部地区显著,劳动力成本对制造业出口的负影响在中部地区明显弱于东部地区。endprint
在控制变量中,外贸依存度和受教育程度在中部地区不显著,其原因在于:中部地区高校毕业生在择业时大量地选择东部地区的企业,进而导致中部地区人力资本因素对制造业的影响不显著。还有一个原因是人力资本因素对制造业的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效应。
四、结语
本文的研究结论是:在全国层面,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制造业出口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因为服务业发展有利于降低制造业成本;就地区层面而言,东部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对制造业出口产生显著的负影响,中部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对制造业出口的负影响则不显著,西部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制造业出口同向变化。无论是全国层面还是地区层面,劳动力成本对制造业出口产生负向影响,并且,除了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对制造业出口的负影响都在5%的水平下显著。劳动力成本普遍较高的东部地区制造业发展得更为充分,制造业配套设施完善,劳动力在此聚集,东部地区制造业在全国范围占据绝对优势,而劳动力成本则有地区差异性。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与制造业正向变化,东部和中部地区劳动力成本与制造业显著负相关。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东部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对制造业影响系数的绝对值明显大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由此可以看出,服务业发展水平对制造业出口的负向影响在我国东部地区最甚,在中部地区的影响则明显小于东部地区。劳动力成本对制造业出口的负影响在中部地区不如东部地区显著,劳动力成本对制造业出口的负影响在中部地区明显弱于东部地区。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中国制造业在整体面临挑战的同时,还存在很强的区域差异性。制造业的主体仍然在东部地区,在劳动力成本不可逆转的上升趋势下,东部地区制造业在全国占比将持续降低。中西部地区应在中央政府的政策扶持下,先逐步承接东部地区制造业的梯度转移,发展加工制造业,到时机成熟再向服务业转型,稳步发展。笔者注意到,从发展空间上讲,我国中西部地区在固定资产投资、市场规模和人力资源等方面还有发展潜力,发展制造业还具有比较优势。这也是我国第三批自贸区在中西部地区试点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承接东部地区制造业转移的原因,这也是本文研究的另一重要意义所在。
注释:
①本文中的东、中、西三个地区是按照在中国地理区位划分的,具体为: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12个省份;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个省份;西部地区包括四川、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9个省份,其中西藏由于部分年份数据不全,在此我们予以剔除。
[参考文献]
[1]
黄群慧,贺俊.中国制造业的核心能力、功能定位与发展战略:兼评《中国制造2025》[J].中国工业经济,2015(6):517.
[2]Pappas,N., P. Sheehan. The New Manufacturing: Linkages Between Production and Service Activities. in P. Sheehan, G. Tegart (eds) . Working for the Future. Melbourne: Victoria University Press, 1998:127155.
[3]Fernandes and Paunov .service FDI and manufacturing productivity growth: there is a link[R].working paper,world bank,2008.
[4]Indradeep Ghosh. The Relation between Trade and FDI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 Panel Data Approach[J].Global Economy Journal, 2007,7(3):132.
[5]孔婷,孙林岩,冯泰文.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调节效应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0(3):357364.
[6]Klodt,H. Structural Change Towards Services: the German Experience[D]. Birmingham: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IGS Discussion Paper,2000.
[7]Guerrieri,Paolo1, Meliciani. Technology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The interdependence between manufacturing and producer services[J].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2005,16(4):489502.
[8]裴瑱,畢玉江.加工贸易、生产性服务业与中国服务业结构升级:基于长三角地区的实证研究[J].经济经纬,2012(6):1116.
[9]高觉民,李晓慧.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机理:理论与实证[J].中国工业经济,2011(6):151160.
[10]Edwards, Lawrencel, Golub, Stephen S.2.South Africas International Cost Competitiveness and Exports in Manufacturing[J].World Development.2004,32(8):13231339.
[11]Deborah L.Swenson.“Overseas Assembly And Country Sourcing Choices”[R]. NBER Working Paper,2004: 10697.endprint
[12]Abraham,Vinoj, Sasikumar S K. Labor Cost and Export Behavior of Firms in Indian Textile and Clothing Industry[J].Economics,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Markets.2011,6(1):258282.
[13]刘厚俊,王丹利.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中国国际竞争比较优势的影响[J].世界经济研究,2011(3):913,33,87.
[14]石奇.基于要素供給条件变化的产业发展成本研究:以“外资代工模式”的长三角制造业为例[J].中国工业经济,2010(8):140149.
[15]王怀民.加工贸易、劳动力成本与农民工就业:兼论新劳动法和次贷危机对我国加工贸易出口的影响[J].世界经济研究,2009(1):1518,46,87.
(责任编辑文格)
Abstract:This paper uses Software Stata calculated panel data of 30 Chinese provinces from 2010 to 2015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n manufacturing exports from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service industry and the labor cos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service industry and the labor cost both have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 o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t the national level; from the view of region level, manufacturing exports change inversely with labor cost. Further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negative impact of service industry development level on manufacturing exports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in the eastern part of China. The negative impact on manufacturing exports of labor cost is less significant in the central region than that in the eastern region. With the sharp increase of labor cost, the gradient shift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s a steady upward trend in China.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gradient transfer from the east to the middle and west is general trend. Government shoul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Free Trade Area in the middle and west, to undertake the transfer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the eastern region, and promote the continued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economy.
Key words:manufacturing export; service industry development level; labor cost; gradient transfer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