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银行规模及其风险承担
2018-01-16唐齐鸣马丽
唐齐鸣 马丽
摘要:随着存款利率上限的取消,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了最关键性的一步,基于2006—2016年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半年度面板数据,以预期违约率EDF作为银行风险承担变量,探讨了利率市场化、银行规模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表明:银行规模越大,风险承担越低;在利率市场化推进所致银行竞争加剧、存贷利差收缩的背景下,银行风险承担反而呈下降趋势,这一点在股份制银行中表现尤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利率市场化下利差收缩会降低银行规模因素在其风险承担中的作用。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银行风险承担;银行规模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7.06.0003
自1996年我国开放同业拆借市场利率以来,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一直在稳步向前推进,直至2015年10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不再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早在2013年7月贷款利率管制就已全面放开,这一政策改变了商业银行的利率决定机制,使得商业银行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及自身情况来确定利率水平,对商业银行既有的经营模式产生了一定冲击。目前存款利率上限的取消会进一步造成银行存贷利差收缩、银行间吸收存款的竞争加剧,信贷活动中“逆向选择效应”和“风险激励效应”也意味着银行可能倾向承担更多的风险。
另一方面,虽然宏观货币市场的低利率环境部分冲掉了存贷利差下行对银行的不利影响,但是利差收入对银行净利润的贡献还是显著下降,反而银行规模扩张成为其净利润增长的主要来源。截至2016年上半年,我国五家大型国有商業银行资产总额为83.4万亿元,同比增长7.4%,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总额为40.4万亿元,同比增长15.3%。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我国经济增长总体在减速,但是银行的总资产却呈现出了增速迹象,银行业的这种“逆周期”的扩张趋势很可能表明了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可以理解的是,小规模银行在利率市场化所致的银行业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可能会为了利润压力而进行更多风险承担行为,由于其正处于做大做强的发展阶段,考虑到规模效应的存在,会通过扩张规模来承担更大的风险,以期获得更多的利润,提升效率。但是大型银行得益于其背后隐性的政府担保,依赖于其大而不倒的优势也有动力去进行高风险的业务活动,维持其利润增速,事实上大而不倒政策在理论界被认为是诸多导致银行进行风险承担的激励原因之一。考虑到目前商业银行仍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在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其稳健性也就关乎整个宏观经济体系的稳定,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研究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拟从利率市场化和银行规模的角度来探究以下问题: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是否加剧了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银行的规模特征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到底存在着何种影响?这一影响是否显著?如果规模特征影响确实存在,在利率市场化改革所致的银行经营环境改变的情况下,这一影响是会加强还是会削弱?研究这些问题有助于银行正确认识风险来源,准确预估利率市场化对其风险水平的影响,保持合理扩张。同时有助于监管层制定合适的金融监管政策,尽可能规避改革所带来的风险与金融动荡。
一、相关文献综述
利率市场化是金融自由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深化金融市场功能,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有利于改善经济结构,提高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影响的持续性,但是利率市场化毕竟是金融制度变迁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势必会对金融体系造成一定的冲击和影响。Stiglitz et al[1]最早研究利率市场化与银行业风险的关系时发现,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实际利率水平的提高会通过逆向选择效应和风险激励效应增加银行的信贷风险。Hellmann et al[2]从理论的角度揭示了银行业违约风险增大的内在原因,认为在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下,银行业竞争加剧侵蚀了银行特许权价值,所以银行倾向于承担额外的风险来抵消利率下滑的损失。国外学者通常将利率市场化放在金融自由化的框架下进行研究,认为金融自由化虽然能使得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更有效地分散风险,促进金融体系更为有效地提供金融服务,但是在一国金融制度环境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会增大银行危机出现的概率(DemirgucKunt et al.,2010)[3]。
从国内研究来看,金玲玲[4]总结了20世纪80年代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影响的国际经验,发现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将挤压银行的利润空间,导致较大的竞争压力。吴炳辉等[5]以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和汇率风险为基础来分析我国金融风险问题,研究表明,利率市场化会引发上述风险,利率波动性增加会使得金融风险问题更为突出。对于银行业来说,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利率波动幅度更大、频率更快的现象,这都将加剧银行的脆弱性,进而引发银行危机 [67] 。从贷款利率市场化方面的研究来看,张宗益研究发现[8] ,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贷款利率上限的取消并不直接影响银行的信贷风险调整行为,不过却可能造成其阶段性经营风险的提高。王耀青的研究得出了类似结论[9],认为贷款利率上限的取消会使得价格竞争加剧,银行风险承担增加,而且银行规模越大,市场竞争力越强,风险承担越低。从存款利率市场化方面的研究来看,左峥[10]发现存款利率市场化除了有可能降低银行资本化水平外,并不会提高银行风险水平。马晶的研究结果则表明[11],我国存款利率市场化会降低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破产概率,但是加剧了城市商业银行的破产风险。李成的研究同样表明[12] ,在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小规模银行往往具有更强的风险偏好,风险承担水平更高。可见,虽然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将我国银行业置于一个竞争更加激烈的环境中,银行业的外部经营压力变大,但是商业银行是否会因此过度风险承担仍旧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另一方面,国内外文献都较少唯一专注于商业银行规模及其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或者资本监管框架下考察商业银行规模对其风险的影响程度。基于不同的样本数据和实证模型,以及考虑到不同的制度环境经济因素,现有的文献对于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没有给出一致的结论。endprint
部分学者认为,银行规模越大风险承担越低,可能的原因有如下几点:第一,大银行在金融系统中的地位更加重要,其所受的监管更加严格,不同指标的要求也有差异 (Beltratti et al.,2010)[13],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商业银行进行过度风险承担的能力和意愿,使得大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往往倾向于谨慎。由于我国大银行特别是大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大股东一般为中央政府,其高管亦由行政任命,因此更有动机和能力领会并贯彻监管当局的政策和意图,主动控制自身风险承担[14]。第二,大规模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相对来说更强,其在风险管理方面的软硬件设施都要优于小规模银行,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和信息处理的速度也会相对优于小规模银行,可以及时识别和合理处置风险[15]。在利率市场化推进的过程中,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在网点、业务结构等方面的优势使得其总体风险承担呈下降趋势[16]。而且规模越大的银行拨备覆盖率也越高,应对贷款损失的能力更强,往往表现出规模越大风险承担激励越弱的现象[17]。第三,由于规模效益的存在,小规模银行有动力去扩大资产规模。谭政勋的研究发现[18],我国大型银行由于不存在规模效益,不会通过单纯的规模扩张来承担更多风险,但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处于发展阶段,由于规模效益的存在,它们有激励去通过规模扩张来承担更大的风险,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并且提升银行效率。Kroszner认为[19] ,由于大银行相对于小银行来说在资本市场上更具融资优势,小银行往往会进行更多的风险承担行为来覆盖其较高的融资成本。第四,大规模的银行公司治理更为完善,福利待遇相对更好,高管为了追求高额的回报而进行风险承担的动力较弱。吴成颂的研究表明[20],相对于非国有控股银行而言,国有控股银行的高管薪酬中,福利等其他因素占比较高,一旦银行的风控质量下降,其所有的福利、补贴等就会化为泡影,而小规模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薪酬主要为工资,福利相对较差,故而相比较之下,国有控股的大型商业银行的高管其风险承担的欲望较低。
也有一些学者研究发现,银行规模与风险承担呈正向关系。从我国的情况来看,一方面,外部“政府干预”下,政府的某些政策或者政策性目标会对银行在信贷资源配置的过程进行干预,由于大型的国有商业银行承担着国家经济发展的政府职能,在经营中更多的从社会发展需求出发,而不是银行的风险控制角度出发,在具有中国特色的背景下,政府往往通过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对地方国有企业进行扶持,使得这类银行被动地承担更大的风险[21]。另一方面,宏观经济波动下,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由于存在隐性的存款保险制度,其风险容忍度较高,在经济扩张时往往表现得更为激进,而小规模银行的经营则更为审慎[22]。
综上所述,利率市场化改革会对金融体系的稳定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在这一点上国内外学者的结论保持一致。虽然国内外的经验都表明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会导致银行利差收窄,但是其对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还存在着一定分歧。从商业银行规模特征对其风险的影响来看,虽然大规模银行得益于规模效益、优良的管理以及较强的监管,其风险承担行为较弱,但是这只是部分影响机制,考虑到其他机制综合效应,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还有待实证检验予以揭示。
二、研究方法
(一)模型设定
本文构造如下两个计量模型来探究利率市场化和银行规模大小对其风险承担的影响:
Riskit=β0+β1Lnsizeit+β2LnIGapit+
∑kβkControl Variablesit+μit(1)
Riskit=γ0+γ1Lnsizeit+γ2LnIGapit+γ3Lnsizeit*
LnIGapit+∑kγkControl Variablesit+ωit(2)
在上述各式中,i表示银行,t表示时间,被解释变量Riskit是银行风险承担的代理变量。关注的解释变量为利率市场化的代理变量LnIGapit,银行规模的代理变量Lnsizeit,以及其他控制变量Control Variablesit。在上述模型中,模型(1)用来检验银行规模以及利率市场化是否对银行风险承担有显著影响,同时,为了进一步探究规模特征不同的银行是否会对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利差的变化做出不同的反应,在模型(2)中引入银行规模和利差的交互项来识别其对于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若交互项系数并不显著为零,则表明银行规模对银行风险的作用一定程度上与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有关。本文还将样本银行分为5家国有银行和11家股份制银行两组来考察上述关系是否因银行异质性而存在差异。
(二)变量说明
1.风险指标Riskit。对于银行风险测度指标的构建,现有研究主要采用的有:贷款损失准备与贷款总额之比、风险加权资产比率、不良贷款率、Z score(Z=(Roa+CAR)/σ(Roa))和预期违约率EDF。理论上,EDF数据最能够代表银行的风险承担,作为一种前瞻性的风险度量方式,EDF可以衡量银行的整体违约风险。相较其他指标来说,EDF采用Merton债务期权定价的思想,将公司权益视为以公司资产价值为标的的看涨期权,将股票的市场价值和波动率映射为公司总资产的市场价值和波动率,可以更加直接地评估市场是如何认识到信贷风险转移影响了银行风险的。虽然我国的信用评级机制尚未成熟,违约数据缺乏,目前还没有可以公布公司EDF的權威机构,但是参考了EDF违约模型的核心思想,借鉴国内已有研究的计算方法,本文使用上市银行的股票交易数据以及定期报表披露的财务数据,运用Matlab软件计算样本银行的EDF,EDF值越高,则该银行的风险越高。
EDF值的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DD= lnVD+ r-12 σ\+2VTσVT(3)
EDF=N(-DD)(4)
上式中,V为银行资产价值;D为银行违约点,计算公式为D=SD+0.5LD,其中SD为银行短期负债,LD为银行长期负债;r为无风险收益率,此处取一年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T为债务偿还期限,此处取1;N(·)为标准累计正态分布函数。由于V和σV的值无法直接得到,可以通求解BlackScholesMerton 期权定价模型的方式间接获取。endprint
在该模型中,公司的股权价值E和波动率σE与其资产价值V和资产价值波动率σV有如下关系:
E=VN(d1 )-De-rTN(d2)(5)
σE=N(d1 )σEVE(6)
d1=lnVD+(r+σ\+2V )\+TσV T(7)
d2=d1-σVT(8)
其中,E为公司股权市场价值,σE为公司年收益波动率。
2.利率市场化指标。对于利率市场化的代理变量,通常有如下几种构造方法:第一种是采用虚拟变量,选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政策作为基础参照来设置虚拟变量,将政策出台前后的年份分别赋值为0和1。第二种是构建利率市场化指数,通常是根据已有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各种数据资料来构造一个量化指标。第三种是通过实际利差来反应利率市场化的情况。考虑到虚拟变量方法虽然较为简单,但是忽略了利率市场化过程的动态性和连续性特征,而市场化指数在构建的过程中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性,本文参照大多数研究的方法,选择净利差IGap作为我国利率市场化的代理变量来分析其对银行风险水平的影响。其中IGap=LIRDIR,LIR为实际贷款利率,由银行的利息收入除以总生息资产得到;DIR为实际存款利率,由利息支出除以存款与短期借款之和得到。对序列进行平滑,将计算得到的IGap取自然对数得到LnIGap。
3.银行规模指标。参照通常的做法选取银行总资产的自然对数,以Lnsize来表示。
4.其他控制变量。本文选取了银行微观特征变量和宏观货币政策变量,其中银行微观特征包括银行资产收益率Cap(银行净利润除以总资产)、成本收入比Cti(营业费用除以营业收入)、第一大股东OC1和前十大股东控股比率OC10。宏观政策变量为广义货币增速M2t,考虑到样本期内我国的利率并没有完全市场化,银行同业间的拆解利率Shibor难以作为货币政策的有效度量指标,所以不同于国外文献中普遍采用的以银行间市场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代理变量,本文选取广义货币M2的增长率作为宏观货币政策的代理变量。
三、样本分析与实证结果
(一)样本数据与描述性统计
考虑到对EDF的计算需要用到二级市场交易数据,本文的样本银行限于我国的16家上市银行,分别为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5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以及平安银行、宁波银行、浦发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南京银行、兴业银行、北京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截至2016年上半年,样本银行总资产占所有银行类金融机构总资产和总负债比重均超过了55%,在所有商业银行中占比高于70%,无论是基于市场地位或影响力,这些银行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另一方面对EDF数据的处理需要用到银行资产负债表数据,考虑到银行披露的季度报告中部分数据披露不全,为了利用更多信息,本文收集了2006—2016年上半年间国内16家银行的半年度数据。银行的财务数据来自各银行的年报和半年报,交易数据和广义货币供给增长率的数据来自Wind数据库。
根据收集的数据及相关变量的定义,表1给出了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同时图1-5给出了样本银行利差、EDF值、存款增速、存款占计息负债的比重以及非息收入占比的折线图,来观察上市银行在样本期内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本文将样本分为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全样本三组,图示表明在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过程中,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随之变化,存款增速整体放缓,存款占比持续下降,而非息收入占比则明显上升。我国利率市场化加速阶段一般认为始于2012年6月中国央行进一步扩大利率浮动区间,图1显示样本银行利差情况,国有银行的利差要远低于股份制银行,表明不同规模类型银行客户结构存在一定差异。国有大型银行主要以大客户为主,议价能力较低,而股份制银行等小规模银行主要以中小客户为主,可以获得更高的贷款议价,利差相对较高。从趋势来看,自2012年下半年开始均有扩大的趋势;自2013年7月全面开放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后,银行利差迅速扩大,特别是股份制银行的利差一度突破3%。2015年央行五次降准降息,同时扩大存款利率浮动区间,商业银行利差开始逐步缩小。图2显示样本银行的EDF值分别在2008年金融危机、2013年开放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以及2015年存款利率市场化三个时间段有一定凸起,表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在这些时间段有所提高。值的注意的是,2013年开放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后,股份制银行EDF值上升,而国有银行的EDF值并没有明显变化。图3、图4给出了样本银行存款增速和存款占比,两个指标都呈下降趋势,在2015年存款利率区间逐步放开的过程中存款增速有小幅提高,但存款占比仍旧走低。从图5可以很明显的看到,伴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银行的非息收入占比在逐年提升,其中,国有银行的非息收入占比一度远高于股份制银行,说明国有银行在中间业务发展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是在2016年上半年,股份制銀行非息收入占比一度追平国有银行,说明股份制银行也在积极调整业务结构,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二)实证结果及分析
本文使用16家上市银行2006—2016年半年度面板数据,根据Hausman检验结果,拒绝了随机效应模型的原假设,最后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在固定效应变换下,如果模型遗漏了影响银行风险承担的不随时间变化的因素,这类遗漏变量不会对模型估计产生影响。其主要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1.从模型(1)的估计结果来看,银行规模的系数均为负,意味着大规模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较低,这可能是因为:一方面大型银行普遍受到更为严格的监管,各项指标要求都明显高于小型银行,所以其在业务开展以及规模扩张方面往往会更加谨慎,从而整体风险越小,而且规模越大的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的能力也越强,在吸纳人才及创新能力方面更具优势,能够及时的识别和处理风险;另一方面,大型银行的主要客户是一些资质较好的大型国有企业,合作关系较为稳定,在外部环境改变的情况下并没有激发其过度风险承担的行为。相比之下,小规模银行虽然受到的监管较松,但是其相对优质的资源也较少,在收益率压力下容易主动进行更多风险承担行为。对比5家国有银行和11家股份制银行的回归结果发现,规模因素对国有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并不显著,而股份制银行风险的影响系数为-0.0024,明显高于国有银行。endprint
在三组样本中,利率市场化代理变量LnIGap系数均为正,说明在利率市场化持续推进的情况下,银行非但没有过度风险承担,反而降低了风险承担的水平,这与左峥和李仲林的结论类似。虽然利率管制的全面放开使得商业银行存贷率收缩,银行间吸存竞争加剧,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通过风险激励效应和逆向选择效应使得银行信贷风险增大,但是另一方面,缩小的存贷利差使得银行的盈利减少,银行需要主动发展存贷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丰富其收入来源,业务结构的调整和多元化收入来源有利于提高其抵御风险的能力,降低其整体风险水平。事实上,在2016年上半年,上述16家银行业绩增长主要靠非息收入,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利息收入增长放缓的负面影响。从回归结果来看,利差对股份制银行的影响系数(0.004 8)大于国有银行的影响系数(0.001 6),说明股份制银行在面对利率市场化的冲击时能更快的进行业务调整,降低其风险承担水平。
在控制变量方面,资产收益率Roa的系数显著为负,说明盈利能力更强的银行,其风险承担水平更低,这一结论与以往的经验研究一致。盈利水平较高的银行在面对不利的环境冲击时,有更强的风险抵御能力,而且可以基于以往较高的留存利润优先考虑内部融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所承担的风险。成本收入比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这一结论的经济学含义比较直观,成本收入比越高的银行为获得一定收入而花费的成本相对较高,盈利能力较弱,当外部竞争加剧时,容易承担更多的风险。对比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成本收入比影响国有银行风险承担的系数(0.004 2)要明显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该系数(0.013 5),说明国有银行在成本控制和风险管控方面的能力要优于股份制银行。从公司治理角度来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OC1和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OC10的系数均为负,但是并不显著,说明银行的股权集中度和以EDF衡量的银行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显,与预期不一致。广义货币M2增速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为负,其原因可能在于宽松的货币政策下,银行放贷速度要快于不良贷款的增速,从而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减弱了其风险承担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广义货币增速对国有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不显著而对股份制银行影响显著,且其系数0.004 1要明显低于股份制银行的系数0.014 3,说明大型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变动不太敏感,反而小规模银行在面对货币政策波动时表现的更为审慎。
2.为了进一步考察规模特征不同的银行是否会对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利差变化做出不同的反应,本文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了净利差与银行规模的交互项。从模型(2)的回归结果来看,新加入交互项后,模型中其他控制变量的符号和显著性并没有太大影响,交互项Lnsize*LnIGap的系数显著为负,说明利率市场化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银行规模特征对于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也就是说,当利率市场化推进导致利差收缩时,规模因素对于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是下降的,原因可能在于利率市场化导致利差收窄的情况下,所有银行都有激励通过创新金融工具快速开发新的市场、扩大经营业务种类,使银行收入来源更加多样化从而减少收入波动性,降低银行风险水平。
(三)稳健性检验
为验证上述结果的可靠性,本文以Zscore值作为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代理变量对模型(1)-(2)进行稳健性检验,其中Zscore=(Roait+EQTAit)/σ(Roait),Roa是平均总资产收益率,EQTA是所有者权益比率。通常,Zscore越高意味着银行风险水平越低,银行破产概率低,反之则表示银行风险水平较高。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所得结果与前文所得的主要结论一致。
四、结论
本文基于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数据,对利率市场化及银行规模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得出了如下结论:第一,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规模与其风险水平呈负相關关系,规模越小的银行往往有较高的风险承担行为,这一点在股份制银行中表现尤为突出。第二,利率市场化改革所致的利差收缩会使得商业银行竞争加剧,但是商业银行并没有因此而承担更高的风险,从银行异质性的检验来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下降的更快。第三,对利差与规模的交叉项分析表明,利率市场化推进会降低银行规模因素在其风险承担中的作用,虽然小银行在资产规模、业务种类、新产品开发及风险规避等方面均弱于大规模银行,但是当利率市场化推进导致银行业竞争加剧、利差收缩时,不同规模的银行都在努力谋求实施业务转型、积极开拓新的业务,通过扩大经营业务种类来改善收入来源多样性,从而减少收入波动,降低银行风险。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可以得出如下政策启示:第一,政府部门可以合理评估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实际影响,制定合适的监管政策,针对不同的银行采取差异化的管理,避免过度干预市场活力;适当鼓励银行业进行结构调整,积极推动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第二,虽然存款利率管制已经放开,但是利率市场化的效应仍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体现,未来商业银行在应对利率风险方面应该加强应对措施,银行业要提升利率风险意识,加强风险控制,做好利率风险的识别和管理工作,减少利率变动对其经营的负面影响。第三,利率市场化的深入推进会使得银行面临更为复杂的经济环境,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加快经营模式和经营战略转型,改变传统收入来源过分依赖利差的情况,积极开展中间业务,例如发力资产证券化、投贷联动等创新业务,合理运用互联网金融模式拓展新的盈利方式等,向多元化和多层次方向发展,同时要避免盲目扩张规模,把控整体风险。
[参考文献]
[1]Stiglitz J E, Weiss A. 1981.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16(17):393410.
[2]Hellmann T F, Murdock K C, Stiglitz J E. Liberalization Moral Hazard in Banking and Prudential Regulation. Are Capital Requirements Enough?[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0,90:147165.endprint
[3] DemirgüKunt A, Huizinga H. Are banks too big to fail or too big to save? International evidence from equity prices and CDS spreads[J]. Ssrn Electronic Journal,2010,37(5360):875894.
[4]金玲玲,朱元倩,巴曙松.利率市場化对商业银行影响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农村金融研究,2012(1):5357.
[5]吴炳辉,何建敏.中国利率市场化下的金融风险理论[J].财经科学,2014(3):110.
[6]金中夏,洪浩,李宏瑾.利率市场化对货币政策有效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3(4):6982.
[7]陈彦斌,陈小亮,陈伟泽.利率管制与总需求的结构失衡[J].经济研究,2014(2):1831.
[8]张宗益,汪宇.非息收入和银行规模对其风险的影响:基于中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实证分析[J].技术经济,2014(6):112116.
[9]王耀青,金洪飞.利率市场化、价格竞争与银行风险承担[J].经济管理,2014(5):93103.
[10]左峥.存款利率市场化是否会提高银行风险:基于存贷利差收窄的一个视角[J].财经科学,2014(2):2029.
[11]马晶.我国存款利率市场化对银行风险的差异化影响[J].财经科学,2015(7):19.
[12]李成,杨礼,高智贤.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基于非平衡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金融经济学研究,2015(9):5671.
[13]Beltratti A, Stulz R M. The credit crisis around the globe: Why did some banks perform better?[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10,105(1):117.
[14]潘敏,魏海瑞.提升监管强度具有风险抑制效应吗?——来自中国银行业的经验数据[J].金融研究,2015(12):6480.
[15]Lepetit L, Nys E, Rous P, et al. The expansion of services in European banking: Implications for loan pricing and interest margins[J].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2008,32(11):23252335.
[16]李仲林.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J].财经科学,2015(1):3646.
[17]张琳,廉永辉.银行规模和风险承担:基于中国银行业数据的实证研究[J].金融学季刊,2015(9):2450.
[18]谭政勋.银行规模、货币政策与风险承担[J].金融论坛,2013(6):38.
[19]Kroszner R. A review of bank funding cost differentials[J]. Journal of Financial Services Research, 2016,49(23):151174.
[20]吴成颂,王浩然,张鹏.银行高管薪酬具有风险敏感性吗?——来自中国上市银行的经验证据[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6(1):119128.
[21]孔爱国,卢嘉圆.市场约束、商业银行治理与风险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10(5):102115.
[22]蒋海,陈静.宏观经济波动、市场竞争与银行风险承担:基于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实证分析[J].金融经济学研究,2015(5):4657.
(责任编辑文格)
Abstract:The process of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has taken a key step as the cap on deposit rates being removed. In this paper, we use Expected Default Frequency as the measure of bank risk taking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bank size and bank risk taking in our countrys listed commercial banks from 2006 to 2016.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bank takes higher risks if it has a relatively small size, while bank risk taking becomes lower as the intensity of banking competition,especially in jointstock banks. Further research shows that deposittoloan spreads has been narrowed in the background of interest liberalization which would reduce the negative effect of banks size on its risk taking.
Key words: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bank risk; bank size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