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下一城
2018-01-16
我们用什么标准来打量一座城市?
GDP排名?星巴克开店数?宜居程度榜单排名?
我们用什么规则来判断一座城市的未来?
创业孵化器数量?新三板企业数量?国际航线数量?
企业从来不可能脱离时代的时间轴成长,同样也不会脱离区域产业集群的地理坐标独自完成进化。
以北上广深为代表的一线城市仍然集政治资源、商业资源、人力智力资源之大成。不管是传统品牌还是互联网新物种,都为争夺这些战略高地而商战频发。
北上广深强势领跑中国经济之外,包括杭州、武汉、成都、西安等在内的城市也开始站上风口。
地域经济格局的变动与重塑,城际产业的聚合与转移,新一轮资源的竞争与整合正在孕育、勃发中。
本期特别策划,让我们以城市与产业的维度,感受商业的新风口,寻找企业与新近崛起的风口城市们共同进化的可能性。
座座城市通未来
城市崛起永不停息。前有洛杉矶、旧金山崛起于芝加哥、波士顿、纽约之后,后有东京、首尔、台北兴起于美国大城市之后,接着北上广深上升为新的中心城市,如今武汉、成都、重庆等又紧跟其后,重度参与这场城市经济地理板块运动,重构着中国经济的未来。
城市账本
吐槽“北上广”已经是个老话题。
压力通过交通、空气状况、房价、成本……渗透到个人,也正传递至公司们身上,放大了竞争的激烈程度。
有个段子,华为某资深员工一直持续购买公司期权,十年过去了,发现分红买不起深圳房子。若员工难以在城市容身,企业又谈何扎根。一直有传言,华为将迁出深圳。后来任正非亲自出来辟谣。
力美互动创始人舒义曾给媒体算过一笔账。前些年,他投资了一个成都游戏公司,投了几十万元便撑了三年。成都的核心程序员月薪不到5 000元,也没有挖人抬价现象。同期北京的人力成本大概是成都的10倍以上。最早公司在成都东四环外的大成国际办公,200平方米,每月2万元。而在北京的办公地点,月租金8万元。
雷军在小米手机全球核心供应商大会时宣布,将在未来的几年内在武汉投入230亿元,全面建设小米武汉总部。张文明也已经把斗鱼总部从注册地广州迁回武汉。
企业们并不是都在逃离“北上广”。比如互联网传媒领域,人才、人脉、资源、资本等90%以上的资源都聚集在大城市。马东说米未传媒不会迁出北京,因为内容创业者们都在这里。对需要快速拿到启动资金的创业者来说,也不可能放弃如上海这种离资本更近的国际化平台。
但是在一线城市之外,正在崛起的城市也在给企业们提供更多选择。
小猪短租华西总监刘渝在数据后台看到,2017年1-7月小猪平台的房源增幅除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外,成都同比平均4.5倍的增长,重庆同比4.8倍的增长,而天津增幅最高,较往年有7倍的增长。
究其原因,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催生更多二线城市开始转型,释放出消费需求。就房源来看,二线城市有更明显的成本优势、环境优势,这能刺激更多的房产拥有者进入这个行业。同时,受整体市场与行业的发展利好,加之近两年专车补贴、外卖等行业的教育,二线城市已经完全具备了供给端与需求端的能力与体量。刘渝说:“二线城市是整个民宿市场超速发展的助推剂。”
风口城市新红利
历来我们习惯把城市划分为“一二三四线城市”。但这个“线”有没有比较明确的共识?
过去主要是通过行政级别、城市人口和GDP规模划分的。大概在世纪之交时,一些房地产等企业选择城市投资时,提出了市场化的分级。
中国目前被普遍公认的一线城市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简称北上广深。城市是几“线”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其政治地位 、经济实力、城市规模 、区域辐射力背后的资源与机会。所以我们更愿意在传统强势一线城市之外,关注新兴的站上风口的城市。
自去年以来,包括南京、杭州、厦门、武汉、郑州、成都、西安等在内的城市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从2016年GDP看,有12个城市的GDP超过1万亿元,除北上广深外,非一线城市天津、重庆、苏州、成都、武汉、杭州、南京、青岛紧随其后。中国城市进入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阶段。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何雨博士提出:支撑超级城市的生存与运转,需要庞大的资源。在过去,受资源条件制约,在一个历史时期,往往只能支撑一个中心城市。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过近40年的埋头苦干,综合国力已经跃居世界第二。这一经济能力的变化,投射在城市发展上,就是中国具备了支持多个超级城市发展的物质基础。
中国新一轮风口城市带来的新红利,从宏观来讲,更多的风口城市崛起,参与城市经济地理板块运动,带来更多的机遇,终将重构中国经济的未来。
投射在企业身上,或有地方政策扶持的利好,或有當地大学密集度和城市创业友好度的支撑,以及自身发展与这座城市产业发展大趋势的趋同。
量变终将引发质变。在中国新一轮商业进化和经济变革的主阵地上,一切正在发生。
杭州:电商之都同频共振
杭州并非中国最大的商品集散中心,但在以阿里巴巴为核心引擎的电商生态赋能之下,它正在成为“买全球,卖全球”的电商之都。endprint
举办G20峰会、成功申办亚运会,杭州正在成为世界级的焦点城市。
从千年古城、浙商聚集地到电商之都、创业“梦工厂”。当传统商业文明土壤迎头撞上现代互联网技术,杭州的产业跃迁极具风口城市的样本意义。
“这座城市已经成为创意中心、创新中心和新经济中心”,马云曾这样评价杭州。事实上,谈论杭州的跃迁,绕不开阿里巴巴。总部落户杭州十八年,阿里带给杭州的不仅仅是一个市值超过4 000亿美元的电商巨头,更是哺育和激发了杭州的电商生态。大大小小近百家电商产业园、数十万家淘宝店、数万个天猫商家以及众多垂直电商创业公司就是最好的例证。2017年天猫“双11”总成交额达 1 682 亿元,这个发轫于杭州已升级为全球购物狂欢节的超级电商IP,堪称中国经济创新活力的注脚。
从某种意义而言,阿里巴巴改造了杭州的城市基因和气质,在它推动和赋能之下形成的产业生态,使杭州成为名副其实的电商之都。置身于电商之都生态中的另一家互联网巨头网易,近年来也凭借着严选和考拉海购再次崛起。但换个角度来看,很难说究竟是以阿里、網易为核心的电商生态成就了现在的杭州,还是杭州本身成就了电商。
“钱塘自古繁华”,消费型城市的底色,是杭州电商得以快速发展的土壤。2016年,杭州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6万元,在全国主要城市中排名第三。
制造业基础是支撑杭州电商产业的核心要素。杭州所在的浙江省以及整个长三角地区拥有中国最为庞大的中小型加工企业和制造企业群体,产业链分工体系成熟,民营经济活跃。
而“江浙沪包邮”的背后,则印证了杭州的地缘优势。隶属于杭州的桐庐县,诞生了中通、圆通、汇通、韵达等快递巨头,“桐庐帮”为杭州电商产业注入了基础动力,也占据了中国快递行业的半壁江山。
更为重要的是来自政府层面的政策扶持和产业探索。早在2008年,杭州市政府就规定每年由市财政安排数千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电子商务的发展;2013年,杭州市政府召开电子商务创业专题会议,把电子商务作为经济新型业态大力培育;2015年3月,国务院批准杭州设立国内首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目前已新增跨境电商企业8 000家,建成了13个配套产业园区;2017年10月,杭州市政府与阿里巴巴共同启动eWTP(世界电子贸易平台)杭州实验区建设,推动建立自由、开放和普惠的全球电子商务市场,帮助全球中小企业和年轻人更好发展。
梳理杭州近几年在电商产业的探索和发展不难发现,“全球买,全球卖”的跨境电商已经成为杭州电商产业的新形态和重点方向。
2017年10月26日,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博览会和第二届全球跨境电商峰会在杭州举行,亚马逊宣布全球开店“杭州跨境电商园”正式启动。这是亚马逊在中国首个联合政府、出口服务商共建的跨境电商出口生态园区,将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翻译、物流、报关、税务、代运营等全方位服务。通过整合跨境贸易链上的各个环节,亚马逊将帮助杭州乃至全国的中小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加快形成跨境电商出口生态圈。
杭州在某种程度上扮演着中国电商发展风向标的角色,也正在成为中国商业创新最重要的策源地之一。杭州在中国商业版图的这一轮进击,不仅仅来自于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和区域优势,更为重要的是政府、产业、企业三者之间同频共振、相互赋能所迸发出的创新活力与爆发力。
苏州:重新定义世界工厂
在产业转型升级的挑战之下,智能制造已经成为苏州经济破壁突围的重要动力引擎。
在大多数人眼里,很难把秀丽的江南名城与工业城市画上等号,但苏州偏偏扮演了这样的角色。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率先走出了一条以制造业为主的开放型经济之路,并迅速发展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工业城市。从2013年起,苏州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连年保持在3万亿元以上。
苏州经济以乡镇企业和代工工业起家,是长三角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也是出口导向型的“世界工厂”,但背后却是制造业整体仍处于价值链中低端的现实。受全球经济放缓、产能过剩、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等因素影响,代工和出口遭遇挑战,一些制造企业关停或迁走,经济下行压力凸显。2017年初,硬盘巨头希捷苏州工厂关停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面对产业困境,如何破壁突围?苏州给出的答案是加快动能转换和产业升级步伐,逐步从苏州制造走向“苏州智造”。
2015年,苏州市出台《中国制造2025苏州实施纲要》,对制造业近十年发展规划作出总体部署;2016年9月,苏州制定“3+1”政策文件,核心目标瞄准“十三五”时期,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此外,苏州还培育第三方技术服务商,为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免费诊断服务提供解决方案,每年为不少于300家企业开展智能制造免费诊断。
在苏州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中,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可以有效破解能源、资源和环境的约束,通过高效能实现产品向高端供给、产业向价值链上游迈进。
在光纤通信服务商亨通集团的智能车间,机器人轻松抓取400千克的超级光棒;中控台上,摆放着各工序的集中控制界面,近2万个控制参数有序分布;车间内每台设备上安装传感器,借助物联网,可实时监控和集中控制所有设备。亨通集团试图通过智能车间建设,推动工厂智能化、管理信息化和制造精益化,实现产能倍增效应。
电动工具制造商宝时得通过发展互联工厂,逐步实现线上下订单、线下制造定制化产品。为了实现产品高端供给,宝时得投入研发的资金比例超过6%,并在全球累计申请专利超过4 000件,创造了10多个世界领先的技术,带动了世界电动工具技术的革新。
总部位于苏州常熟的波司登与阿里云联合搭建“零售云平台”,打通了库存中心、用户中心、交易中心和订单中心,将原本分散在各地的门店库存数据实时聚拢在一起。波司登基于此开发自动补货系统,有效减少了21%的缺货损失,售罄率同比增长10%,有效解决了困扰服装行业的库存问题。endprint
向服务增值要效应也是苏州发展智能制造的一个重要方向。苏州金龙为了提高客车产品的差异度和竞争力,构建了基于物联网、互联网的智慧客车运营管理解决方案,由客车制造商向道路运输整体方案提供商转型,为企业创下约2亿元的产值。这种“制造业服务化”的转变,由单纯提供产品进化为提供“产品服务包”的整体解决方案。
据统计,苏州工业企业中开展智能设计的占比为26%、智能生产为41%、智能装备为42%、智能管理超过85%。目前全市已建成智能示范车间98个,共推动600家企业智能装备升级、推广应用万台工业机器人。
可以看出,早已融入全球产业链的苏州试图重新定义世界工厂。苏州制造业正在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成本、价格优势为主的低位竞争向以智能、技术、效率、质量、品牌、服务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转变。
成都: 新经济变革进行时
成都正以新经济为发展引擎,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与价值链重塑,为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注入强劲动力。
如果要选择一个城市作为中国新经济成长和崛起的观察样本,成都无疑具有典型意义。
2017年末,小米投资生态年会、锤子科技新品发布会、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中国网络视听大会等重磅活动在一个月内相聚亮相成都,让这座城市站在新经济风口上。
2016年,“新经济”一词首次出现在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谓新经济,一般指以互联网、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主的新兴产业。新经济与传统经济的重要区别在于,更适应于经济环境的转变,拥有更大的产业潜力,可实现持续的较快增长。
近年来,全球产业分工模式转变、劳动力总量萎缩和资本回报率下降,当传统增长模式逐渐失去了动力,中国经济迫切需要寻找新动能。在新旧动能转换进行时,成都大力发展新经济,推动城市战略转型,重塑竞争优势。
2017年11月,成都明确提出将重点发展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流量经济、共享经济“六大新经济形态”,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新经济产业体系。到2022年,新经济产值达5 000亿元以上。
成都发展新经济的推动力,不只是来自宏观政策层面,还有丰富的人才基础和坚实的产业基因。成都是全国人口第四大城市,人才可获得性位居中西部第一。在产业方面,成都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加速发展,并衍生叠加出科技金融、大数据、云计算、网络视听、数字经济等新兴业态。
目前,成都在新经济总量指数、发展指数、竞争力指数等方面在全国名列前茅。赛迪城市经济竞争力百强榜显示,成都位列中西部城市第一名,新经济竞争力得分超过杭州、武汉、天津、南京等。此外,成都还连续几年被权威机构评为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城市。
企业的眼光和脚步往往最有说服力。成都是腾讯除深圳总部之外在全国最大的业务基地,由其成都团队开发的手游“王者荣耀”,已成为全球现象级手游。2017年底,腾讯继续加码在成都的投资布局,与成都高新区签订投资合作协议,联合打造成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平台,建设电竞中心、腾讯音樂基地、智能交通、智慧医疗等项目。腾讯还计划将其产业生态圈内的社交、金融、娱乐文创、资讯、工具、平台类企业落户成都高新区形成集群发展。
不只是腾讯。58集团在2017年底与成都锦江区签署协议,将累计投资约30亿元打造“58新经济产业园区”,并让全国新业务运营中心、保险金融全国总部、全国生活服务数据中心和西部结算中心项目落户成都;锤子科技不仅在成都举办了新品发布会,还将售后部门、软件研发部门等总部搬迁至成都,其创始人罗永浩说,这是出于“长远的考虑”;文化娱乐产业领军企业完美世界宣布,其西南总部入驻成都,同时启动完美世界文创产业园,吸引相关合作伙伴入驻。
一座城市的产业大变革正徐徐开启,越来越多有影响力的新经济引领企业奔向成都,它们“用脚投票”证明了成都发展新经济的优势和前景。未来对于成都的挑战和考验在于,能否进一步提升自身在全球范围内的要素聚集能力,充分激活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使新经济真正成为城市发展的强大引擎和支撑。
重庆:中国手机“第二城”
重庆正在集聚外向型产业优势,内陆变前沿,积极嵌入全球产业链。
作为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重庆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
2017年,重庆在GDP层面实现了对天津的超越,地区生产总值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和深圳。而在GDP增速方面,重庆曾创造了连续13个季度领跑全国的优异表现,经济总量、投资和消费三个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重庆的崛起,固然有高投资驱动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大力改变产业机构,抓住全球性产业转移机遇以及实施内陆开放高地战略的结果。
汽车和电子制造业是重庆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2016年,重庆汽车产业产值5 400亿元,汽车产量316万辆,是全国唯一的汽车年产量超过300万辆的城市。电子制造业发展更为迅猛。过去十年间,重庆抓住全球产业转移契机,吸引大量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电子制造企业内迁。宏碁、惠普、华硕等笔电巨头以及仁宝、纬创、英业达、富士康等代工企业相继落户,形成了一个笔电产业链集群闭环。借助渝新欧铁路,大幅降低了笔电产品到达欧洲市场的时间和物流成本。2016年,重庆生产笔电5 800万台,全球每三台笔电就有一台是“重庆制造”。
除了笔电,手机是重庆电子制造业的一股新支柱力量。2016年重庆市手机产量达2.87亿台,2017年1-10月产量已经达到2.57亿台,成为仅次于广东省的全国第二大手机生产基地。中国手机“第二城”如何炼成的?一方面,重庆有手机整机企业110家、手机配套企业近300家,形成了以整机生产厂家为中心,主板、摄像头、显示模组等关键零部件生产为配套的产业链;另一方面,手机相关检测、供应链服务也出现了集群态势,有望吸引更多手机企业落户。endprint
汽车和电子制造业之外,重庆还重点发展物联网、机器人、智能装备、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实现价值链提升,形成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是重庆形成外向型产业优势,积极嵌入全球产业链的路径基础。借助“一带一路”倡议,重庆成立自贸试验区、落地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并通过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提升跨境贸易的效率和水平。
京东全球购、蜜芽宝贝、网易考拉海购等跨境电商平台就是其中的受益者。借助渝新欧铁路跨境电商专列,它们采购自欧洲的商品比海运、空运大幅节省了时间和成本。网易考拉海购自2015年落户重庆保税港区以来,便把重庆视作辐射整个西部地区的分拨集散中心,通过试点跨境电商运输的整箱拼箱定制服务,提升其全球供应链水平。
一边是海外商品“买进来”,另一边中国产品“卖出去”。
敦煌网在重庆落地搭建了“中土跨境电商平台”,帮助中国中小企业低成本、高效率地进入土耳其市场。目前,该平台有1.5万家中国中小企业上线,提供2 500万种在线商品。重庆大龙网为中国供应商整合“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的海外零售空间,并提供了在海外零售店的试销机会。目前,大龙网已在包括俄罗斯、波兰、沙特、越南、印尼在内的十多个国家完成布局。
从国家老工业基地到外向型产业高地,重庆主动承接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构建开放平台融入全球市场,在更大范围内参与国际市场分工。这个地处中国西部的超大城市,正在“内陆变前沿”,集聚更大的竞争力和发展空间。
武汉:新物流高地
数据:
2017年前三季度武汉GDP 总量为9 397.17亿元,增速13.02% 。目前,武汉市有A级物流企业143家,位居内陆城市首位,年营业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70余家。
产业优势:
武汉初步形成了“一港六园八中心”的物流空间布局,涵盖商贸物流、制造业物流、港口物流、保税物流四大物流产业。
在电商实现普及的过程中,武汉引进了敦豪、普洛斯、顺丰、苏宁、京东、日日顺等一批国内外9大电商、10大快递和安博、盖世里、嘉民等全球著名物流地产商进驻,成为中西部重要的电商与快递快件中转分拨中心。
目前,武汉物流正处于传统方式向现代物流转型升级过渡期,本土及外地创业公司纷纷将武汉作为物流创新“试验田”。比如位于武汉的东风汽车集团开发了“快召货车”,提供标准化的车辆及专业设备,打造租赁车队,用于城市配送;快货运选择武汉作为第一个试點城市,6个月内成功实现了“30秒匹配完成,30分上门提货”的服务升级。
企业红利:
武汉是全国性物流节点,水陆空交通发达;中西部地区承接东南沿海制造业转移,该区域商品供应极为丰富,加上电商蓬勃发展,供需两端都为武汉物流产业提供了发展契机;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助力物流业升级,武汉将是主阵地之一。
贵阳:云上问出路
数据:
2017年前三季度,贵阳市生产总值完成2 498.63亿元,同比增长11.2%,比全国高4.3个百分点。大数据产业规模总量全年预计达到1 500亿元,大数据及关联企业超过4 000家。
产业优势:
贵阳依托阿里巴巴云技术,成立了以全城Wi-Fi为代表的701项目,以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为代表的702项目,和以大数据与金融投资市场为代表的703项目。其中阿里巴巴为大数据中心提供技术支持。2016年年底开始,基于阿里云技术,贵州将整个政府的IT系统迁到了云上,命名为“云上贵州”,建立交通、环保、食药、工业、电子商务、旅游、电商7朵云的41个业务体系。而富士康则通过建立第四代绿色产业园,将企业的数据中心和研发中心转移到了贵州“贵云”。
企业红利:
贵州拥有政策优势,政府支持大数据中心的建立;其次,贵州不仅电力充沛,成本低,而且气温适宜,利于数据设备的保存;最后,贵州的孵化基地,创新企业较多,对于大数据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支持和帮助的作用。
西安:古都硬核
数据:
2017年前三季度,西安市实现生产总值5 049. 7亿元,为有史以来前三季度GDP的最佳成绩。
产业优势:
西安拥有国内首个专注于“硬科技”领域的高科技成果转换孵化平台—中国科学院旗下的中科创星,其已经投资孵化了130多家“硬科技”企业,包括人工智能、光子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
2016年年底,比亚迪“云轨”以及纯电动客车、智能终端制造(手机)3个项目正式落户西安,总投资50亿元。华为旗下的软件开发云项目,计划在西安用3~5年时间,构筑全球最大的软件开发支撑平台。在西咸新区,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国内首个硬科技小镇都正在加紧建设,未来将成为西安硬科技产业新的聚集区。
企业红利:
西安市已经将“打造硬科技之都”写入政府报告,并提出将设立1 000亿元的科技产业发展基金;硬科技在西安的扎根有赖于西安排名全国前列的科研资源,西安有普通高校63所,各类科研机构3 000多个,两院院士60多位,科技大军100多万人,聚集了大量的科研单位、专业人才及生产力量。
青岛:金融第五极
数据:
2016年青岛GDP首次突破1万亿元大关,其中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668.8亿元,同比增长12.8%。
产业优势:
青岛市拥有金融机构230家,包括青岛港集团财务公司、海尔消费金融公司、新加坡星展银行青岛分行等。基本形成银行、保险、证券、基金、信托、消费金融、资产管理等全业态金融组织体系,其中外资金融机构34家,在全国计划单列市中仅次于深圳。
2016年底,由意大利联合圣保罗银行发起筹建的青岛意才财富管理有限公司经欧洲央行、意大利央行正式批准,在青岛完成工商注册,这是全国首家外资财富管理公司。此外,全国第三支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银行业首批资产托管中心以及私人银行、私募基金等专业财富管理机构相也继落户青岛。已经建成运营或筹建的财富管理特色要素市场涉及区域股权、金融资产、海洋产权、场外市场清算、信用资产、软件和信息服务等领域,金融创新“百花齐放”。
在2017年英国智库Z/Yen集团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共同编制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报告中,青岛位列上海、北京、深圳、广州之后,居大陆第五位。
企业红利:
青岛是中国唯一的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享受着金融创新的政策红利;青岛作为港口城市,拥有坚实的外向型经济基础,有利于金融全球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