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桂建芳:异育银鲫“中科5号”有望抵抗鳃出血病

2018-01-16海洋与渔业方琼玟

海洋与渔业 2017年12期
关键词:异育银出血病虫病

■ 《海洋与渔业》记者 方琼玟/文

近年来,异育银鲫养殖户最怕出现孢子虫病,因为治愈率较低。后来,鳃出血病暴发,异育银鲫的养殖更加艰难。近日,《海洋与渔业》记者独家专访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院士,他透露,目前正进行异育银鲫“中科5号”的培育,该新品种抗病率强,有望抵抗孢子虫病和鳃出血症。

桂建芳院士潜心鱼类遗传育种研究已有30余年。从1985年起,29岁的他便开始专注研究银鲫,在全国大江、大河、大湖50多个样点调研取样,取样四五千条,用分子标记进行遗传选育,不辞辛苦。如今,人们餐桌上经常见到的喜头鱼(即鲫鱼),就得益于他对银鲫的研究,异育银鲫“中科3号”作为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推介的第一个水产新品种,如今已“游”向全国。目前,在主要渔产区,“中科3号”的占有率达70%,为国人提供了重要的动物蛋白来源。

桂建芳告诉《海洋与渔业》记者,相比“中科3号”,异育银鲫“中科5号”更有优势,首先,它贱养,能够在比较低蛋白的饵料系数下,27%~28%,就可以长得很好;而“中科3号”则需要在31~32%的蛋白饵料系数下生长。另外在抗病率方面,“5号”比“3号”表现得更强,能更好抵抗孢子虫病、鳃出血病。

桂建芳表示,与国际相比,中国在遗传育种方面应该算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如果要保证在水产养殖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则需要国家的支持,必须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桂建芳认为,未来,中国水产养殖势必更加智能化、机械化、工程化,“互联网+”带动了中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要把养殖与智能化结合起来,以便更好地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让老百姓吃得放心。

鳃出血症

对于近些年兴起的集装箱养殖模式,桂建芳指出,作为中国首创的新兴养殖模式,集装箱养殖在中国南方、中部地区取得了比较好的养殖效果,它可以控温,可以自主进行水循环,避免了养殖水污染。在推广方面,桂建芳则认为,“要因地制宜,南方地区气温比较高,广东、广西、海南一年可以养三造,推广到湖北或者更北的地方,可以尝试一年养一造或者两造。”

猜你喜欢

异育银出血病虫病
南美白对虾养殖孢子虫病频发,实战派专家的五点预防建议
草鱼出血病的研究进展及免疫防治
草鱼出血病的综合防治
易捕鲤出血病的防治技术
异育银鲫“中科5号”扩繁基地在安徽小老海建成
四种常用渔药对异育银鲫“中科5号”鱼种急性毒性研究
规模场奶牛新孢子虫病感染调查
保护地无公害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
一例羊脑包虫病的防治报告
血栓与止血检测用于出血病与易栓症中的临床诊断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