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全球目光:生物能源的星星之火—专访丹麦诺维信公司生物炼化亚太区总监周世丰
2018-01-16牛荷
文|牛荷
21世纪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新世纪,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经济发展的趋势所在。面对化石能源的枯竭和环境的污染,生物能源的开发利用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曙光。生物能源作为可再生、污染极小的能源形式,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同时也必将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基于这样的想法,《农经》记者采访了丹麦诺维信公司生物炼化亚太区总监周世丰先生。
立足国家政策,构建生物燃料乙醇的经济生态圈
周世丰:人们生活中接触到的很多交通工具,比如汽车、飞机、长途大巴、轮船以及重型工程机械等都依赖于传统化石能源。与传统的化石能源相比,电能便于输送,但不便于储存。而以液体生物燃料为形态存在的生物能是目前为数不多的能大规模存储的新能源形式,生物能是太阳能的一个重要转化形式,它的生产过程是碳的加速储存过程。
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交通运输工具所需能源消耗的加剧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作为应对的方案之一,以燃料乙醇为代表的生物能源在世界很多国家得以迅速发展。
基于此,诺维信多年来一直专注于研发先进的生物解决方案,通过先进的酶及酵母提升传统燃料乙醇以及纤维素乙醇的生产效率,助力生物燃料乙醇产业规模化和商业化的发展。生物燃料乙醇在中国发展已经很多年,目前国家政策给这个行业提供了很多的发展机遇,我们希望可以在这个行业有所贡献。
《农经》记者:国家在政策层面是如何推动发展生物燃料乙醇的?
周世丰:生物燃料乙醇行业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来自于政府的支持。近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发展生物燃料乙醇。9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财政部等十五部委联合下发《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基本实现全覆盖,同时实现纤维素燃料乙醇5万吨级装置示范运营;2025年国家力争实现纤维素燃料乙醇规模化生产。文件里明确指出以生物燃料乙醇为代表的生物能源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而就在此方案出台前数天,9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也提到:“发展纤维素非粮燃料乙醇,并在保障粮食供应和质量安全的前提下适度发展粮食乙醇”。在我们看来,生物燃料乙醇的发展不仅仅是能源问题,对于农业的发展,农民就业和收入,二氧化碳减排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农经》记者:中国燃料乙醇产业体系的建设怎样?需要的原料怎么解决?
周世丰:自2001年开始,在国家相关部委的推动下,经过十几年的试点运行,中国的燃料乙醇发展非常成熟,截至2015年,已经在全国的11个省区全部或者部分地区实现了封闭运行。随着国家鼓励政策的明朗,我们相信这将是一个不断加速发展的过程。
但在升学考试中,我们往往只有10至15分钟的演奏时间,所以炫技与音乐性两方面的平衡就至关重要,这就是为什么贝多芬《降E大调第二十六奏鸣曲》(“告别”)如此受欢迎的原因。因为在短暂的开头里,有慢板、快板、双音等诸多技术点,一目了然。这也是为什么诸如李斯特《奥伯曼山谷》之类的作品并不适合考学,尽管我个人非常喜欢《奥伯曼山谷》,但在极长的时间里,其技术点及音乐形象鲜有转变。
正如《意见》中提到的“发展纤维素等非粮燃料乙醇,在保障粮食供应和质量安全的前提下,着力处置霉变、重金属超标、超期储存粮食等,适度发展粮食燃料乙醇”。我国每年大约需要处置2000万吨的问题粮食,约占粮食总产量的3%,这部分的问题粮食必须只能由燃料乙醇企业消耗,用来加工成燃料乙醇;不能流入食品及饲料行业。同时,适度的粮食消纳,可以合理有效地解决重点地区国有粮库长期以来库存超限的问题,并促进区域粮食经济的良性发展。按照农业部的评估结果:2015年全国主要农作物秸秆可收集资源量为9亿吨,秸秆能源化利用率约为11.4%,随着纤维素乙醇技术的成熟,秸秆资源的利用具有很大的潜力。
目前秸秆的回收率不高,以玉米秸秆为例,一亩地大概会产生一吨秸秆。推动秸秆回收利用一是需要用大型机器在收割粮食的同时收集秸秆,单个农民没有这个能力;二是需要解决秸秆收割完毕后面临的运输成本问题。这就必须要上下游产业链形成合力,建立生态闭环。这样农民也会从中受益,更愿意去种粮食,而且不焚烧秸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发展模式。
我们应该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在推广应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同时,构建基于液体生物燃料的绿色交通体系,有了这样的消纳,有了本土化的供应,就可以带动整个区域的循环经济发展。
《农经》记者:燃料乙醇的发展对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体现在哪里?
周世丰:农村地区生物炼化工厂的运行可以促进当地的可持续农业的发展,包括完善粮食的消纳体系、提高废弃物的利用率,以及在一些盐碱地和边际土地上种植木薯等能源作物来保护生态资源。生产一代燃料乙醇的副产品干酒糟蛋白(DDGS)是优质的蛋白饲料原料,二代的纤维素乙醇产生的残渣可以作为有机肥,同时主要的副产品木质素不但可以直燃发电,还可以作为很高效的土壤吸附材料和无甲醛建筑材料。
着眼于农业资源丰富或者盐碱地等边际土地充裕的区域,在联通本地农业及本地交通运输的同时,可以吸引国际一流车企的投资,打造基于本地化液体生物燃料供应体系的新能源汽车,发动机及零配件产业。正如十五部委的《实施方案》中指出的:车用乙醇汽油推广使用,不但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调控粮食市场,而且有利于促进农业、农村和区域经济发展。
《农经》记者:您怎样看待电池车、混合动力汽车这些新兴的工业形态?
周世丰:2014年,全球机动车的保有量约为8亿多辆,预计到2050年将会增长至原来的3倍,增长主要是来自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在亚洲地区。我国在交通耗能上面临的挑战非常严峻,作为应对措施,液体生物燃料的使用、电动汽车的推广,以及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等新业态孕育而出。
现在很多城市和地方政府推动绿色出行,鼓励大家用电动小轿车和电动大巴。电池车的续航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充电桩建设也需要进一步覆盖。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基于内燃发动机的激动车还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50年全球所需交通能源的一半以上将还会是基于化石燃料,27%的能源消耗将会来自于生物燃料,其余的为电能和氢能等。
其实各种技术路线并无优劣之分,各自都有一些制约因素,但是各个平台之间不是割裂的,可以互为补充,目前一些跨平台的技术正在国际上发展及应用。北欧的一些国家已经在城市公交体系以及长途货运体系中使用95%的乙醇以及5%的点火助燃剂完全替代柴油。在巴西,日产公司研发的基于乙醇的燃料电池汽车已有两台样车投放市场。
脚踏实地,充分挖掘市场潜能
《农经》记者:纤维素燃料乙醇作为未来生物燃料发展的方向,如何推动其发展?
周世丰:发展纤维素燃料乙醇产业的根本性问题是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现在已有政策落地。在具体项目的运作上,地方政府可以在项目前期做一些推动,投入一些政策或者资金的支持,对农民启动补贴制度,同时在油品销售端鼓励优先混配纤维素乙醇。在这个基础上,发展成为示范项目,并向全国推广成功经验并制定相应的补贴政策。
在消费者端,积极引导消费者正确处理由于跨区域加油可能导致的油路不畅问题。乙醇是一种有机溶剂,在首次使用车用乙醇汽油时,可能会将油箱、油路中原有沉淀和积碳溶解下来,混入油中,造成油路不畅。因此,首次使用车用乙醇汽油之前,应该对车进行清洁检查或清洗。 一旦全国都实现了车用乙醇汽油的全覆盖,这一问题就不再存在。
中国地大物博,从南到北依据不同的地理优势有很多生物质资源亟待开发。在各级政府的推动下,很多企业已经开始关注或者参与到相关产业的发展当中。诺维信于20世纪70年代进入中国,致力于在中国的长期发展。我们将继续携手中国的合作伙伴共同助力生物燃料乙醇在中国的扩大生产,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和生物能源生态系统。
《农经》记者:发展生物燃料乙醇,国外是否有比较好的经验可以参考?
周世丰:燃料乙醇在巴西、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不断推动,以及技术的进步。截至目前,全球50多个国家制定了生物燃料的相关配套政策。
巴西是第一个实现燃料乙醇工业化生产的国家,因为巴西内陆石油资源匮乏,却盛产甘蔗。巴西推行的是“食糖——燃料乙醇”的联动发展,将燃料乙醇产业作为抑制食糖价格波动的重要手段。巴西的乙醇价格比较便宜;另外,巴西大约80%的车是灵活燃料汽车,销售的新车中超过90%是灵活燃料汽车,这些汽车可以消纳从27.5%—100%任意配比的乙醇汽油。中国的汽车制造商也看重巴西市场,他们已经在巴西推广自己研发的汽车和发动机。
美国自2006年起超过巴西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燃料乙醇生产国。2014年,美国燃料乙醇消费量134.44亿加仑(约4020万吨)。在2005年,美国发布《能源政策独立法案(2005)》通过实施《可再生燃料标准I》,开始全面禁止使用甲基叔丁基醚(MTBE)作为汽油含氧添加剂,要求汽油中掺烧一定数量的可再生燃料,并要求生物燃料利用量逐年递增到2012年75亿加仑,该目标被提前实现。到2007年,根据《能源独立与安全法案(2007)》修订并通过《可再生燃料标准II》,并于2010年7月正式实施。《可再生燃料标准II》大幅提高了可再生燃料的利用目标到360亿加仑,新的政策导向鼓励更多的纤维素乙醇的生产和混配。
目前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有一个成功商业运营的二代纤维素燃料乙醇工厂,巴西有两个,意大利有一个。
《农经》记者:对于方案中提出的2020年发展目标,您有何期待?
周世丰:在市场供应端,目前中国的食用酒精产能过剩,在供给侧改革的推动下,将会鼓励更多集约化和规模化的发展模式,利用部分现有食用酒精产能转换到燃料乙醇;并同步规划建设新的产能。从地区来看,大部分经济发达和环境压力较大的地区,比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预期将较快地推广和使用车用乙醇汽油。从技术层面来看,随着更高效更环保的一代燃料乙醇工艺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以及二代纤维素乙醇技术的推广,我们将会看到更多的“一代 +二代”共建的燃料乙醇产业模式在粮食主产区的建设和运行。
周世丰简介:
周世丰, 诺维信公司生物炼化亚太区总监。周世丰在可再生能源、清洁技术、环境保护、航空及装备制造等领域拥有20年的工作经验。曾任职于通用电气集团旗下多个业务部门,及国内某可再生能源上市公司,目前专注于生物能源在亚太地区的产业化推广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