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中国粮食供需关系变化分析
2018-01-16聿曾
粮食供求关系转变:产需数量视角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粮食供给不足以满足消费。改革开放以后,粮食供求形势总体上向好的方面转变。1998年粮食生产上新台阶后,政策有所反复,导致2003年全国粮食产量仅为4.3亿吨,比1998年减少15.9%,年均递减3.4%,为199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伴随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程,粮食市场进一步放开,在各项惠农惠粮政策激励下,粮食产量显著提高,粮食供求紧张状况得到缓解。此后随着粮食需求数量增加和结构改变,中国粮食供需一直处在紧平衡状态。
2004年粮食产量为46947万吨2004年全国粮食消费量在49090万吨
产需缺口在2000万吨以上
2005年粮食产量进一步增加约1500万吨,达到48402万吨2004年全国粮食消费量在47029万吨
产需缺口进一步缩小到1373万吨
随后数年间,粮食需求增长相对缓慢,而产量仍然保持相对较快的增长速度。
2008年,中国粮食首次产大于需,当年粮食产量为52850万吨粮食需求量为51700万吨超额供给大约在1100万吨
2004到2008年粮食产量增加了2615万吨,增长了5.3%。
2009年开始,供求关系又开始变得越来越紧张,年产量为53141万吨需求量为52359万吨
2010年粮食产量为54641万吨消费量达到55000万吨缺口为359万吨
后来产需缺口进一步增加,在2012年达到峰值。
2012年粮食产量为58957万吨消费量60015万吨缺口达到1000万吨左右
2013年以后,粮食需求增长放缓,产量进一步增加,短缺情况得到一定改善
2013年缺口大约在400万吨
2014年缺口约790万吨
2015年恢复到产需基本平衡的状态
如果把进口考虑在内,近年来中国粮食总供给远大于总需求。2004年以前,粮食进口规模非常小,甚至有一些年份是粮食净出口。但在2004年以后,粮食进口数量不断增加,此后中国成为粮食净进口国。在快速增加的粮食进口总量中,大豆进口量增长最快。
2004年中国粮食进口数量在3352万吨(其中大豆进口2023万吨)
即便在产量超过需求量的2008年,进口量仍然提高到4131万吨(其中大豆进口3743万吨)
2009年之后的谷物进口数量中,除了大豆进口仍然保持增长势头外,玉米进口数量增长明显
2014年,粮食进口量突破1亿吨大关,达到10042.4万吨(其中大豆进口7140万吨)
2015年粮食进口12478万吨(其中大豆进口8169万吨)
剔除大豆进口量外,共进口粮食4309万吨(其中小麦、稻谷和玉米的进口量分别为301万吨、337万吨和473万吨)
总产量加上进口量远大于总消费加上出口量,结果是近年来我国粮食储备/库存大幅度增加。2016年我国粮食库存占消费比重超过了100%,达到103.9%,远超过联合国粮农组织17%—18%的粮食安全标准。
粮食供求关系转变:品种结构视角
在粮食产量增长越发困难的背景下,中国面对的是一个规模日益庞大、结构愈加复杂的粮食需求市场。一方面,人口总量进一步增长,国家计生委预测2030年中国人口增加到约16亿人,增加粮食刚性需求;另一方面,人民收入水平快速提高,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饮食结构改变会导致饲料用粮需求进一步增加;最后,随着燃料乙醇产业等生物工程快速发展,粮食工业用途也会不断增加。未来,粮食供需的结构矛盾会进一步加大。
从产需各自的品种结构来看,目前的粮食供求结构也存在一定不平衡。
小麦的产量和需求占比较为接近:
小麦在产量中的占比一直维持在20%—21%之间,2004年小麦产量占总产量的21%,2010年和2015年产量占比为21%。小麦消费占比也在类似的区间内,2004年小麦消费占比为21%,2010和2015年消费占比大约为20%。
水稻在产量中的占比持续下降:
从产量来看,2004年水稻产量占比为38%,2010年下降为36%,2015年进一步下降到34%。
从需求来看,稻谷的需求占比下降十分显著,2004年水稻需求占比高达39%,2010年下降为33%,2015年进一步下降到30%。
玉米的产量占比在过去十一年间迅速提高,对粮食增产的贡献最为明显:
从产量来看,2004年玉米产量占比为28%,2010年增加到32%,2015年上涨为36%。
从需求来看,2004年玉米需求为24%,供需结构比较平衡,到2010年上涨为30%,2015年下降到28%,比产量占比低了8个百分点。
大豆而言,产量占比逐年缩小,产需结构非常不平衡:
从产量来看,2004年产量占比为4%,2010年为3%,2015年仅为2%。
从需求来看,2004年需求占比为7%,2010年为10%,2015年上涨到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