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肿胀中的应用分析

2018-01-16刘涛杨金华

医药前沿 2018年14期
关键词:患肢肢体下肢

刘涛 杨金华

(江油市中医医院 四川 江油 621700)

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属于外科常见的一种创伤,随着人口老年化的加快,下肢骨折的发生率持续升高。下肢骨折常伴有局部软组织出血,临床主要表现为肿胀、疼痛、骨擦音、淤血、运动障碍等,运用手术进行治疗时其刺激会加重机体患肢肿胀程度,严重时会影响患肢末梢血运情况,出现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影响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本次旨在研究护理干预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肿胀中的应用,现做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6年9月—2018年2月收治的86例老年患者,按照随机信封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3例。

入选标准:符合下肢骨折诊断标准的患者、意识清醒患者、有外伤史但不存在多发伤患者。

排除标准:有严重心、脑、肝、肾等脏器病变患者、药物过敏患者、颅脑损伤患者。

实验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20~72岁,平均年龄(45.5±18.25);对照组:男21例,女22例,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49.5±25.25)。将两组患者基本资料进行精细对比分析,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所有患者均自愿入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病房环境干预:每天定时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检测,定时查房,密切观察下肢血运情况,定期为患者擦浴、洗头、剪指甲、更换衣服和床单,做好皮肤护理;做好病房的通风、清洁、对患者基本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工作,睡前避免喝水,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大声喧哗;室温控制在18~22℃,湿度在50~70%之间,通风时间15~30min之间。

(2)宣传教育及运动干预: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告知患者早期锻炼对于肢体恢复有一定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解除其紧张和焦虑等情绪,安慰病人,使其安心养病,引导患者家属和病友多与病人进行沟通交流,鼓励其克服困难,并进行适当的运动以加快全身的血运情况[1]。

(3)冷热敷护理干预:术后1~2天,对冰袋严格消毒灭菌后装入10~20%浓度的乙醇用毛巾包裹进行冷敷,敷于患肢前侧、内侧、外侧,加速局部血管的收缩,促进患肢的新陈代谢,恢复肌肉的兴奋性,消除肢体肿胀,时间为15min,每天3~4次,密切观察肢体反应。术后3~4天,对热水袋进行严格消毒,装入50~60℃的热水,敷于患侧,扩张血管,缓解肌肉痉挛,消除术后出现的炎症因子,每天3~4次,时间为15min,密切监测肢体反应情况。

(4)按摩护理干预:护士指导家属在术后2天对患侧肢体进行按摩,按摩过程中注意匀速按摩。术后按摩可促进肢体血液循环,缓解术后肿胀和疼痛感。两周后视恢复情况对骨折处的关节进行适量的活动,术后一个月增加患肢是取伸练习,待患者可自行锻炼后,增加一定的负重练习[2]。

(5)功能锻炼干预:术后一天进行简单的握拳,上肢收缩等机体功能锻炼,促进整体血液循环,缓解术后疼痛。

(6)术后疼痛干预:骨折手术后出现疼痛属于机体正常现象,首先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及肌肉等变化,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然后通过聊天、听音乐等一系列方法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减轻其疼痛感,增强患者对疼痛难受力。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下肢骨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相关知识掌握度、肿胀程度、生活质量、疼痛情况评分。下肢骨折患者临床护理的评价标准。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无肿胀感、疼痛感。有效:患者临床症状逐渐消失、肢体中度肿胀、中度疼痛。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消失,肢体重度肿胀、重度疼痛。护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进行评估,在标有0~10刻度的直线上划线,0为无痛,1~3为轻度疼痛,4~6为中度疼痛,7~9为重度疼痛,10为剧烈疼痛;肢体肿胀程度标准:无肿胀:皮肤正常;轻度肿胀:皮肤正常但较紧张,皮纹变浅;中度肿胀:皮肤肿胀较明显,皮纹消失,皮肤温度升高,无张力性水泡;重度肿胀:皮肤紧张,出现张力性水泡[3]。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疼痛情况评分属于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采取平均值±标准差表示;护理满意度、相关知识掌握度、肿胀程度属于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表示,以P<0.05表示两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非常满意29(67.4%)例、一般13(30.2%)例、不满意1(2.3%)例,临床护理满意度97.7%(42/43);对照组满意24(55.8%)例、一般12(27.9%)例、不满意7(16.3%)例,临床护理满意度83.7%(36/43),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显著P<0.05,χ2=4.962。

2.2 两组患者相关知识掌握度对比

实验组掌握较好26(60.5%)例、掌握一般15(34.9%)例、掌握较差2(4.6%)例,相关知识掌握度95.3%(41/43);对照组掌握较好23(53.5%)例、掌握一般11(25.6%)例、掌握较差9(20.9%)例,相关知识掌握度79.1%(34/43),两组患者相关知识掌握度对比,差异显著P<0.05,χ2=5.108。

2.3 两组患者肿胀程度对比

实验组术后第1天无肿胀0例,轻度肿胀10例、中度肿胀26例、重度肿胀7例;术后第4天无肿胀3例,轻度肿胀26例、中度肿胀12例、重度肿胀2例;术后第7天无肿胀39例,轻度肿胀3例、中度肿胀1例、重度肿胀0例,肿胀程度9.3%(4/43)。对照组术后第1天无肿胀0例,轻度肿胀13例、中度肿胀24例、重度肿胀6例;术后第4天无肿胀1例,轻度肿胀22例、中度肿胀18例、重度肿胀2例;术后第7天无肿胀23例,轻度肿胀15例、中度肿胀5例、重度肿胀0例,肿胀程度46.5%(20/43),两组患者第1天、第4天肿胀程度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第7天肿胀程度对比,差异显著,P<0.05,χ2=14.796。

2.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实验组躯体功能评分86.18±4.35、社会角色功能评分81.34±4.08、心理功能评分87.11±5.17、物质生活评分82.44±4.29;对照组躯体功能评分72.19±4.22、社会角色功能评分70.47±4.18、心理功能评分73.66±4.36、物质生活评分71.31±4.1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 异 显 著P<0.05,t1=15.137、t2=12.203、t3=13.041、t4=12.228。

2.5 两组患者疼痛情况评分对比

实验组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5.49±1.13,术后第4天疼痛评分4.75±0.98,术后第7天疼痛评分2.31±0.96;对照组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6.12±1.18,术后第4天疼痛评分5.34±1.04,术后第7天疼痛评分3.46±0.89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评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t1=2.529、t2=2.707、t3=5.761。

3.讨论

下肢骨折属于外科常见病,多见于儿童和老年人,中青年也时有发生,多由直接或间接暴力,积累性劳损等造成,临床上常采用手术进行治疗,但手术后会出现一定炎症反应,致使患肢出现一定程度的肿胀,若不及时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恢复效率。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护理干预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肿胀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实验组护理满意度、相关知识掌握度、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肿胀程度、疼痛情况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分析如下:

(1)对病房环境干预进行干预可以降低炎症因子的传播,清新的空气,适宜的温度有助于恢复患者的心情,提高护理满意度。

(2)进行健康宣传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对基本的认知,降低其对疾病恐惧等不良心理反应,提高护理配合度。早期功能锻炼可以促进术后患肢血运的恢复,加速患肢功能的恢复[4]。

(3)进行冷热敷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消除患肢术后的疼痛感和肿胀感,增加肢体血液循环,减轻局部充血水肿,促进炎症因子的消散,消除下肢肿胀。

(4)进行按摩护理干预可以明显缓解患者肢体疼痛,促进淋巴血液回流,缓解疼痛对机体的刺激。

(5)术后进行功能锻炼干预可以锻炼下肢肌肉的张力,改善患肢末梢血运情况,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程度,促进机体功能恢复,防止肌肉萎缩,提高患者自信心和生活质量。

(6)术后进行疼痛干预可以分散患者注意力,提高机体对疼痛的耐受力[5]。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肿胀中的应用明显,患者满意度高,患者疼痛程度较低,生活质量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玲.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患者肢体术后肿胀的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23):3584-3586.

[2]王琰,董瑞瑞.骨折术后护理干预对肢体肿胀康复情况的影响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7,17(10):141-145.

[3]张军梅.综合护理干预对上肢骨折患者术后肿胀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1(03):115+117.

[4]吴静.综合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5):273-274.

[5]王艳霞,车爱枝.护理干预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肿胀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04):90-92+103.

猜你喜欢

患肢肢体下肢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