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药口服配合保留灌肠治疗肿瘤性肠梗阻临床效果观察
2018-01-16周蓉
周蓉
(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人民医院 四川 成都 611330)
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中常常出现肠梗阻等并发症,通常发生于转移性、盆腔原发性和消化道恶性肿瘤,疾病进展快,病情严重,部分患者难以接受放化疗和手术治疗,在临床治疗中通常采用对症治疗,如静脉营养支持、胃肠减压或是禁食等,起效慢,效率低,由于肿瘤消耗和长期禁食导致患者产生恶病质,生活质量差,且生存期短[1]。而中医药可以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有研究发现在肿瘤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中药汤剂少量频服配合保留灌肠治疗,疗效良好。本组就针对我院收治的81例肿瘤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中药口服配合保留灌肠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肿瘤性肠梗阻患者81例作为本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分析诊断确诊为恶性肿瘤,经立位腹平片检查发现有大小不等的气液平面,提示为不完全性肠梗阻。纳入标准:有感染、创伤和腹腔手术史;患者临床表现为不排气、呕吐或是脘腹胀满。排除标准:排除有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者;排除有手术指征的急腹症或绞窄性肠梗阻者。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7例,女性34例;年龄31~67岁,平均年龄(46.48±3.71)岁;疾病类型:卵巢癌21例,胃腺癌34例,腹膜粘液腺癌13例,结肠癌13例。按照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1),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比较中差异不显著,P>0.05,存在可比性和研究价值。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包括生长抑素持续静脉泵入治疗;禁食、胃肠减压治疗;给予开塞露或肥皂水等灌肠;给予场外静脉营养支持治疗[2]。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药口服配合保留灌肠治疗,禁食不禁药,采用新加黄龙汤浓煎100ml,少量频服,或经胃管注入,每天一剂。同时配合大承气汤为主方,浓煎100ml中药保留灌肠,每天两次,保留灌肠每次20~30min。两组患者治疗均为7天一疗程,连续治疗3个月[3]。
1.3 疗效判定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根据临床诊断标准分为有效与无效,其中有效:患者临床腹胀、腹痛或呕吐等症状得到明显减轻或消失,胃肠功能明显恢复,经立位腹平片提示未见梗阻,或梗阻以上液气平面缩小;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得到改善,或加重,出现中毒性休克或腹膜炎征象,经立位腹平片检查发现仍有液平面,肠管扩张。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应用软件SPSS15.0对本组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采用χ2检验,用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用均数±标准差描述,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有效18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为45%;观察组患者有效3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2.93%。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患者预后效果比较
对照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为(7.50±3.19)d,自行排便时间(4.35±2.81)d;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为(3.74±1.28)d,自行排便时间(2.31±1.14)d观察组的自行排便时间与肛门排气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肿瘤性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并发症,通常原发肿瘤多为卵巢癌、结直肠癌或胃癌等,其中梗阻原因主要是由于肿瘤自身,如外部肿瘤对肠管产生压迫,或是肿瘤侵袭肠道内等,在放疗或是术后因肠道狭窄或是炎症性肠盲肠黏连等也会引起肿瘤性肠梗阻[4]。在肿瘤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中主要是根据姑息治疗原理,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为目的,采用药物姑息治疗或是手术治疗方式,但由于手术治疗适宜人群较少,仅对于一些生存期较长,或是对术后进一步化疗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方式,大部分患者在发生肠梗阻时会伴随有一定程度的营养不良,或是由感染等情况,导致患者的生存期严重下降,死亡率较高[5]。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科技水平明显提高,自张性金属支架也得到应用和重视,但经过长期随访发现,患者生存期并没有得到延长,且穿孔率较高,因此对于肿瘤性肠梗阻患者而言仅能采用药物姑息治疗[6]。
常见药物姑息治疗主要是通过静脉营养支持治疗、饮食治疗或是用药治疗等。由于肿瘤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大便难解、恶心呕吐等,在中医学中属“关格”“肠结”范畴,中医认为该疾病分为正虚和邪实两方面,和脾胃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肿瘤日久耗伤正气,脾虚,胃失和降,浊气反升[7]。另外肿瘤之邪毒和痰湿互结,阻塞于肠道,从而形成肿块,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对脾胃之升降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临床症状表现为吐、胀、痛、闭等,当前在缓解肿瘤性肠梗阻临床症状中中医中药方法较多,如中药灌肠、中药汤药内服等,并取得良好的疗效。
本文根据中医整体和局部相结合的治疗原则,在患者中医口服汤药治疗外,采用大承气汤进行保留灌肠,在短时间内中药保留灌肠可以在肠黏膜形成较高浓度,发挥也毫无作用,在局部攻散肠道邪毒,从而达到调和气血与解毒散瘀等治疗效果,具有泻热导滞的功效,同时也可以缓解痞满燥实等症状。本组对我院收治的肿瘤性肠梗阻患者采用中药口服配合保留灌肠的治疗方法,其临床效果良好,与常规对症治疗方式相比,效果显著,由此可见,中药口服配合保留灌肠在肿瘤性肠梗阻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侯理伟,苏晓兰,杨桂桂,张嘉鑫,王庆国,魏玮.中药口服配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12(04):445-449+460.
[2]姚娟,姜玉华,王颂平.中药口服加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392例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研究,2014,27(04):481-483.
[3]石东光.中药口服加保留灌肠治疗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6(09):78+80.
[4]冯英培.中药口服加灌肠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湿热瘀结证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3(10):890-891.
[5]张锋利,崔亚云.中药口服加灌肠治疗宫颈癌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09):1750-1752.
[6]宫姣,宋芳,刘春芝.中药口服加灌肠治疗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200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5(07):44-45.
[7]范红霞,王霞灵.益气活血方内服与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J].天津中医药,2004(04):287-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