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冷沉淀凝血因子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2018-01-16张小乐张玲玲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18年10期
关键词:血友病速冻凝血因子

张小乐 张玲玲(通讯作者)

(西京医院输血科 陕西 西安 710032)

1.冷沉淀凝血因子的制备与质量标准

用于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血液采集、制备过程和储存条件等,国家标准有严格的规定。GB18469-2012《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中规定,冷沉淀凝血因子的原料为新鲜冰冻血浆,而新鲜冰冻血浆严格为离体6h(保养液为ACD)或8h(保养液为CPD或CPDA-1)内,不超过18h并储存于2~6℃的新鲜血液,将血浆分离出来并速冻呈固态的成份血,每400ml全血制备的200ml以上的新鲜冰冻血浆,制备的冷沉淀为2个单位;其中Ⅷ因子含量≥80IU,纤维蛋白原含量≥150mg,容量:20~30ml,同时还含有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纤维结合蛋白、各种免疫球蛋白等[2]。

1.1 冷沉淀凝血因子的制备

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备方法:(1)取出符合制备冷沉淀条件的新鲜冰冻血浆,置于(4±2)℃ 冰箱中过夜融化(时间约为12~l5h);(2)次日,当血浆基本融化时,其中尚有部分冰晶即从冰箱取出,配平后重离心,离心条件为:离心力2000g、(4±2)℃、10min。(3)离心后取出血浆放入分浆夹上挤出上层血浆部分,剩下底部不易溶解的白色冷沉淀物和少量血浆,即为冷沉淀凝血因子。(4)将制备好的冷沉淀凝血因子立即置于-30℃以下进行速冻,速冻后置于-20℃以下冰箱保存,要求制备开始至速冻完成控制在1h内完成,血容量为25±5ml,有效期自采血日起为1年。

1.2 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质量标准

《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5 版)中规定出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备方法分为虹吸法和离心法。两种方法都能制备出符合国家标准的冷沉淀凝血因子,我站采用离心法制备,第Ⅷ因子是极其不稳定的凝血因子,半衰期仅仅10个小时。采血过程中,要保持血流通畅,促进静脉回流。当血液流入采血袋后,即与抗凝剂混匀,至少每90s混合1次。200ml全血采集时间>7min,以及采血后存放时间超过6小时的全血全血不可用于制备冷沉淀。确保在1h内将血浆中心温度迅速将至-30℃以下,保证整个制备过程在8h内完成

2.冷沉淀凝血因子的临床应用

2.1 冷沉淀凝血因子的临床适应证

冷沉淀凝血因子含有丰富的FW、纤维蛋白原(Fib)、vWF、Fn、XⅢ;冷沉淀中含有的Ⅷ因子理论上是新鲜 冰冻血浆 中Ⅷ因子含量浓缩1O倍,容量少,疗效好,使其在临床上日益得到广泛应用[3]。冷沉淀凝血因子用于几个方面:(1)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血管性血友病(VWD)、甲型血友病;(2)纤维结合蛋白(FN)含量降低:DIC、严重创伤、烧伤、大手术、重度感染、恶性肿瘤等重症疾病;(3)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尿毒症、严重肝病、重症创伤、术后出血等;(4)不易愈合的创面:胃十二指肠溃疡(内窥镜导入局部注射、喷涂)、下肢溃疡(局部涂敷)、外敷治疗眼角膜溃疡性病变和胃粘膜溃疡等[4]。

我国成分输血指南指出,200ml全血为1个单位,由100ml血浆为原料制备的冷沉淀为1个单位。冷沉淀适用于甲型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纤维蛋白原缺乏症;要求供受血者ABO血型相同或相容[5]。

2.2 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输注方法和剂量

儿童甲型血友病患者,一般按每l0公斤输 1个单位冷沉淀计算,每日输注1次维持3~4天;手术出血时应维持7~10天。纤维蛋白原缺乏症者,需输注冷沉淀剂量取决与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水平,常用剂量为每公斤体重 l~1.5U,使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的水平维持在0.5~1.0g/L为适度。对于大量出血患者,补充冷沉淀的指征为纤维蛋白原浓度<0.8g/L。

3.结论

冷沉淀输注前在37℃水浴中进行快速融化 ;溶化后要尽快输注,最迟4小时内输注,避免反复冻融;每袋冷沉淀以患者能耐受的最快速度尽量30min内输注完毕。融化后的冷沉淀可以加入少量枸椽酸钠溶液,以免注射时发生凝集而堵塞针头;输注冷沉淀后疗效的判断主要依靠观察患者出血情况是否得到改善,若止血效果不理想,在患者可承受范围内,适量加大冷沉淀输注量。建议凝血因子缺乏患者的治疗首选相应的凝血因子浓缩制品。输注过程中有时可发生变态反应,如头痛、背痛、荨麻疹、发热等。还有部分患者因反复输注冷沉淀而产生特异性抗FⅧ抗体,致使治疗困难或无效。输注前静注氢化考的松50mg或口服苯海拉明25mg,可预防冷沉淀的变态反应。输血过程中应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通知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1]孙国栋,陈慧,等.邯郸地区冷沉淀凝血因子临床应用趋势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23):3546-3547.

[2]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2.

[3]刘景汉,兰炯采.临床输血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0-41.

[4]孙文源,孟宪波.冷沉淀凝血因子的临床输注[J].甘肃医药,2012,31(12):926-927.

[5]临床输血质量管理指南,2000.

猜你喜欢

血友病速冻凝血因子
控制冷沉淀凝血因子在室温下制备时长的临床意义
少见凝血因子缺乏症3例
速度食品下的健康密码
巧煮速冻饺子
冻死那个
51例血友病患者家庭注射调查分析
新生儿甲型血友病的护理1例
血友病患者健康状态评定
处理工艺对四种速冻蔬菜品质的影响
凝血因子在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中检测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