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胆汤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作用机制与疗效分析

2018-01-16马维波

医药前沿 2018年30期
关键词:温胆食管炎流性

马维波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中医院药剂科 江苏 连云港 222100)

反流性食管炎是临床常见的胃肠道消化系统疾病,肝胃不和型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中医辩证分型,西医治疗主要以减少分泌胃酸、促胃动力、保护胃食管黏膜为主,但临床治疗效果有限[1],此次研究我院选取82例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作为研究对象,探究温胆汤的作用机制与治疗效果,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82例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符合肝胃不和型中医辩证分型标准。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和观察组(中药温胆汤加减治疗)各41例,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8例,平均(47.28±5.39)岁,平均病程(6.39±2.18)年;观察组男性24例,女性17例,平均(47.86±5.21)岁,平均病程(6.49±2.28)年。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西药奥美拉唑胶囊(国药准字H20056108)进行治疗,1粒/次,qd,病情严重患者可加用枸橼酸莫沙必利(国药准字H20103629)5mg/次,tid。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使用温胆汤加减进行治疗,基本方为:煅瓦楞30g,白芍20g,旋覆花20g,海螵蛸30g,枳实15g,柴胡15g,焦白术20g,陈皮15g,半夏15g,黄连10g,竹茹10g,甘草5g,吴茱萸3g。先煎制煅瓦楞与海螵蛸,提取中药汁进行煎服,腹胀甚加厚朴、大黄,胃热者加龙胆草、焦栀子,寐差不安加生龙骨和炒酸枣仁,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

1.3 观察指标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相关标准,将治疗效果分为:①显效:治疗后患者烧心、吞咽困难等临床症状消失,胃镜检查显示食管黏膜恢复正常,停药后无复发;②有效:治疗后患者烧心、吞咽困难等临床症状部分消失或得到显著缓解,胃镜检查显示食管炎分级降低1级或以上;③无效:未达到以上2条标准者均视为无效。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患者药物治疗效果使用率(%)进行描述,95%为可信区间。

2.结果

使用我院自拟温胆汤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92.68%,使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显效17例,有效14例,无效40例,临床总有效率为75.61%,差异明显(P<0.05)。

3.讨论

反流性食管炎是上消化道括约肌蠕动功能紊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引起食管黏膜损伤的临床常见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引起烧心、反流食管内不适症状和嗳气、上腹痛、腹胀、咽部不适等食管外各种并发症。西医治疗手段为抑酸、促胃肠动力及保护患者胃食管粘膜为主,奥美拉唑作为质子泵抑制剂,能够有效抑制胃酸分泌,保护黏膜,效果显著且见效快,但患者需至少半年的服药时间,停药后复发率较高,临床效果并不十分令人满意[2]。

反流性食管炎在中医学中一般属于“嘈杂”、“吐酸”等范畴,可追溯到《内经》,师曰:少阳之胜,热客于胃,烦心心痛,目赤欲呕,呕酸善饥,耳痛溺赤,善惊谵妄(《素问·至真要大论》)。此解病机为胃经有热,或肝火犯胃,火性上炎,酝酿成酸,病位在上,停积于胃。临床上认为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多与生活习惯异常、嗜食不节、情志失调、肝气不舒所致胃气不降,久而郁痰化热诸证丛生[3]。针对这一情况,中医治疗予以疏肝健脾、和胃降逆为主[4]。方选《千金方》中温胆汤,予以加减,药方中的君药法半夏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柴胡具有疏肝解郁的效果,与养阴柔肝之白芍联用则疏肝不伤阴[5],与理气消积的枳实联用则增强疏肝理气的作用。甘草不仅可缓急止痛,还可调和诸药,共奏疏肝解郁、和胃降逆的功效,巩固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疾病复发率[6]。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使用温胆汤加减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2.68%,显著高于进行西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的75.61%,组间差异显著(P<0.05),与既往研究报道[7]相符合,说明温胆汤治疗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临床效果确切,能够快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降低患者疾病复发率,疗效明显优于常规西药治疗,具有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温胆食管炎流性
温胆汤加味治疗失眠的体会
十味温胆汤加减治疗气虚痰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体会
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痰火扰心型)的临床观察
张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经验
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效果分析
呼吸科与消化科对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认识的异同点
蒙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84例
药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探析
疏肝和胃降逆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观察
肃降肺胃法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