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小儿哮喘的效果观察与比较

2018-01-16李重锦

医药前沿 2018年30期
关键词:胸闷雾化肺部

李重锦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儿科 江苏 扬州 225000)

小儿哮喘在临床上是十分常见的慢性疾病,儿童期群体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具有咳嗽、胸闷及喘息等临床症状,因为现阶段人口迅速增长,以至于小儿哮喘患者人数呈现出日趋增长的形势[1]。若为及时进行疾病的有效控制与治疗,很容易造成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对患儿的生命安全及健康状况产生了严重威胁[2]。本研究对照组与实验组患儿分别给予压缩泵式雾化吸入方式治疗与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对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比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60例小儿哮喘患者,将所有患儿按照不同雾化吸入方式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其中女性患儿与男性患儿人数比例为28:32,年龄在1~10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5.21±4.87)岁。所有患儿全部确诊为小儿哮喘,本研究得到患儿家属的许可及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两组患儿在性别构成、年龄以及诱发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上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儿入院之后均给予平喘、止咳、排痰及吸氧等综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压缩泵式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应用1ml布地奈德混悬液、0.5ml硫酸沙丁胺醇雾化液及2ml 0.9%生理盐水,连通压缩泵式雾化设备与一端转悠药液的雾化器,控制药液流量输入,保持在每分钟4.4ml,每次10~15分钟,一天两次,连续治疗三天。实验组患儿给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方式治疗,连通氧气驱动雾化设备与一端装有药液的雾化器,控制好治疗过程中的药液流量输入。通常每分钟为4~6ml,每次10~15分钟,一天两次,连续治疗三天。

1.3 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的症状消失时间,并将患儿的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显效:患儿的肺部啰音、咳嗽、胸闷气喘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患儿肺部啰音、咳嗽、胸闷气喘等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无效:患儿肺部啰音、咳嗽、胸闷气喘等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9.0进行分析,应用平均数±标准差方式(±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用χ2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患儿治疗后胸闷气喘、咳嗽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分别 为(8.12±3.21)d、(5.46±1.64)d、(5.84±2.03)d,实验组患儿治疗后胸闷气喘、咳嗽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分别为(4.69±1.28)d、(2.57±0.67)d、(3.41±1.17)d。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治疗显效为14例(46.67%),有效为10例(33.33%),无效为6例(20.00%),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治疗显效为17例(56.67%),有效为12例(40.00%),无效为1例(3.33%)。

经统计学检验,结果间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临床上治疗小儿哮喘主要采取雾化吸入方式,并且相关研究表明,不同雾化方式会产生不同临床效果。超声雾化方式主要是利用超声波作用迅速将药物产生雾化颗粒,再通过雾化器将药物吸入患儿的支气管及肺泡中[3-4]。但是超声雾化吸入因为雾滴较小且药物浓度低,在吸入中会在支气管表层产生雾化膜,从而出现分泌物膨胀的不良状态,极有可能会造成支气管阻塞的情况而无法产生较好治疗效果[5]。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方式能够将药液喷射通过细管呈现雾状滴子,患儿能够迅速将药物吸入肺部及呼吸道,该方法药物滴子喷射均匀且用量较小,并且容易在患儿肺部沉积,不会产生较大刺激,且患儿耐受性较高,能够产生良好治疗效果[6]。本研究中实验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后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综上所述,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小儿哮喘具有较好效果,能够促进患儿临床症状的有效缓解,缩短患儿康复时间,对于生活质量的提升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胸闷雾化肺部
胸闷 疾病发病前兆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思考心电图之166》
胸闷气短的自我推拿疗法
胸闷,疾病发病前兆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慢性咽炎雾化剂含漱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观察
哪些情况需要雾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