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危害及防护
2018-01-16罗芬
罗芬
(镇江市丹徒区人民医院供应室 江苏 镇江 212100)
1.临床资料
我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2级医院,医院开放床位400余张,日手术量约15台。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11名,其中护士6名,消毒员2名,工勤员3名。供应室担负着医院各科室可复用物品下收、清洗、包装、灭菌、下送以及一次性物品的管理和发放工作。
2.供应室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
2.1 物理因素
(1)高温、高压环境:压力蒸汽灭菌器等在使用过程中散发的热量使室内温度明显升高,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环境中,易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2)烫伤:由于全自动清洗机、压力灭菌器消毒灭菌时温度很高,在消毒灭菌后,开锅卸物时,稍不注意极易烫伤手臂。(3)噪音:供应室有多种噪音传染源,会使人产生反应迟钝、听力下降等不良反应。(4)锐利器械伤害:在污染物回收、清点、清洗、包装过程中,容易被针头等医疗锐器刺伤,导致职业暴露有发生疾病感染的危险。
2.2 化学因素
供应室常用的除锈剂、除胶剂、清洗液、消毒液等使用中防护不当会引起皮肤损坏、上呼吸道炎症、喉头水肿和痉孪、面部及眼部灼伤等。
2.3 生物因素
在回收、清点、清洗污染物品时,如果防护措施不当,易造成致病微生物通过受损的皮肤、粘膜进入人体而引起疾病感染。
2.4 生理心理因素
供应室工作繁重而琐碎,长期思想集中、精神紧张,加上长期站立、重复单一的体力劳动,易造成整个身体尤其是颈椎病、下肢静脉曲张同时也会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如精神紧张、焦虑等。
3.职业防护安全措施的建立
3.1 完善管理制度的制定、培训与考核督查
3.1.1 深入调研,建立职业防护安全体系 成立科室核心小组,听取各层次人员对职业暴露的认识及相对应措施的意见,制定相关防范制度、措施、报告制度、处置预案和流程并公示。
3.1.2 培训 培训对象为全科护士、消毒员、工勤人员。培训内容为:消毒供应室职业危害常见类型;职业防护的措施及必要性;发生锐器伤后处理及上报程序等。供应室人员结构中,部分工作人员文化程度较低,未正式接受过系统医学教育,自我防范意识差。因此,必须定期组织学习相关知识。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充分认识到针刺伤不在于其本身造成的伤害,而在于它能传播某些疾病,尤其是传染性疾病。
3.1.3 及时督查,确保措施落实 将职业防护措施及发生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做成温馨提示,放于工作人员随时可看到处。护长不定期检查,检查对象为全科室所有工作人员,检查内容包括相应制度熟悉程度、落实措施是否及时有效等。
3.2 评估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有针对性采取措施
3.2.1 物理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1)意外锐器损伤 意外锐器损伤是供应室护士最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供应室每天回收大量的污染物品,工作人员在进行分类、浸泡时,稍不注意就会被锐器刺伤手指导致血源性疾病的传染。针对这种情况要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制定预防利器损伤的规范操作程序,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器械清洗时做好自我防护,穿防护鞋、防护衣、戴圆帽、口罩、双层手套。清洗池照明设施要充足,确保清洗的能见度。如有针头、刀片时,应置于防刺穿的锐器盒内,不得随处乱放。锐利器械不得混在其他器械中,锐利的一面要同向放置。若手套被刺破后应立即更换。若手指被利器刺伤,应立即脱去手套,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严禁伤口局部挤压,同时用大量肥皂和流动水冲洗伤口,挤出足够多的血液,用碘伏消毒皮肤。伤后24h内报告上级领导并填写报表,按院感要求做相关检查和接种抗体、疫苗并周期性复查。
(2)噪音 供应室的噪音多在65~90db,主要来源于工作的机器。长期身处超过了噪音标准的极限值55~60db的环境会使人烦躁、精力分散,降低工作效率。供应室可以安装消音设备,各缓冲通道使用闭门器装置也减少了噪音的产生。为了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消耗减少噪音的产生,我们将各类仪器设备的使用说明、操作步骤等打印塑封后贴在机器使用操作处,方便科室员工熟练正确操作机器。购置新设备时,优先选择性价比高的产生噪音小的仪器设备。
(3)紫外线、臭氧、高温 医院供应室使用到许多物理消毒设备,如紫外线灯及压力蒸气高温灭菌器等。紫外线对人体皮肤、眼睛都有损害,接触后可使皮肤出现红斑、角膜损伤,过量接触还可引起呼吸道哮喘发作。臭氧可引起人体粘膜刺激,严重时可引起水肿。因此,紫外线消毒时室内不宜留人,尽量避免此时进入消毒区,必要时戴上防护眼镜,禁止使眼部及皮肤暴露。我院现已采用空气高效过滤系统。使用压力蒸汽灭菌器时,要严格遵守灭菌器安全操作规程,消毒员专人专岗负责,每日灭菌前进行灭菌器常规安全检查,确保管路畅通,设备完好,运行过程中坚守岗位,灭菌结束后要等温度下降至40℃以下再开炉,打开柜门时人员不要对着柜门,戴防护手套取出无菌物品,以防烫伤。
(4)电器伤害 供应室电路复杂,电器设备多,使用频率高,应注意定期保养、检修和规范操作,防止意外发生。铺设电路时要由专业人员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规范进行铺设,每日检查电器设备性能是否完好,发现异常及时上报,由专业人员进行维修。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用电、预防火灾知识培训以及应急预案演练。每日下班前检查水、电、气源是否全部关闭,杜绝安全隐患,防止危险事故发生。
3.2.2 化学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1)化学消毒剂污染 含氯消毒剂是供应室比较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它对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性,对皮肤有严重的腐蚀性。供应室护士应熟练掌握各种化学消毒剂的性能和不良反应,配置时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戴防护手套、口罩、护目镜和穿防护服,防止溅到皮肤、眼内或吸入呼吸道。
(2)气溶胶污染 用高压水枪冲洗管腔器械或严重污染器械在人工刷洗的过程中,空气中容易成污染的气溶胶物质,它可通过呼吸道、眼结膜侵入人体,引起多种疾病。在供应室进行清洗操作时应戴好口罩、帽子、手套、护目镜,穿好防护服、防水鞋,刷洗操作中必须保持在液面以下,避免在水面上操作造成水滴四处飞溅和形成气溶胶。冲刷各种带管腔器械时,高压水枪冲洗时应注意与身体保持一定距离,出水口不能直冲操作者,避免不慎冲洗到操作者面部特别是眼睛。
3.2.3 生物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
一般情况下,科室的器械使用后初步处理只能去除部分脓血及其它污染物,还有相当多的病原微生物附着在器械上。供应室人员在接触和清洗污染器械要戴双层手套、口罩、帽子、护目镜或面罩,并穿好防护服、防水鞋,避免清洗过程中皮肤粘膜直接接触到污染物。严格执行手卫生,工作人员应掌握正确的洗手法,每个洗手步骤揉搓时间不得少于15s,水龙头使用感应式。每年进行1次健康查体。
3.2.4 生理心理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
长期的高强度重复体力劳动和医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院管理者应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消毒供应室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关注这一弱势群体,提供良好的工作待遇和工作、学习环境。供应室工作人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习惯,减少生理和心理疲劳的发生。
4.结果
通过努力实践,科室人员防护意识明显加强,能够自觉地做到标准防护,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5.小结
随着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医院感染及职业防护越来越被重视,由于供应室工作的特殊性,而成为感染的高危人群。她们工作内容单一,服务对象主要是临床科室,属于边缘辅助科室其职业防护常未引起足够重视。随着卫计委最新发布的《WS310一2016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行业标准》的正式实施,其中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部分更加明确了我国各级医疗机构在建设供应室时必将同步完成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安全模式的构建,建立合理的工作流程,安全的工作环境,有效降低职业暴露的危险以保障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提高护理质量。
[1]刘庄美,余正香.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危害性及防护依从性的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
[2]石毅.弓艳霞,工希芹.消毒供应中心人员职业暴露现状与安全防护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