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2018-01-16朱虹

医药前沿 2018年28期
关键词:肉芽肿乳腺炎小叶

朱虹

(绵阳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四川 绵阳 621000)

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乳腺炎中的一种。近年来值得广大女性关注的一个问题是肉芽肿性乳腺炎多见于年轻女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病因尚不明确。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年龄为23~59岁,平均年龄为(32.5±1.8)岁,已婚患者69例,未婚患者31例。单侧乳腺炎患者27例,双侧乳腺炎患者23例。

1.2 纳入标准

符合《乳腺病理学》中肉芽肿性乳腺炎的诊断标准[1]。

1.3 病理诊断

100例患者在术前均进行巨检、彩超检查、抗酸染色以及SPA霉菌染色检查

1.4 方法

对100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对其临床特征进行整理总结。

1.4.1 巨检

检查出现大小不等的肿块,没有包膜,有的切面呈实性,色灰白、质硬,发污。散在烂肉馅状的坏死病灶,多发大小不等的脓肿,米汤样或黄白色稠脓。

1.4.2 彩超检查

采用飞利浦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扫描,患者采取仰卧位使乳房充分暴露,于乳房上涂抹适量专用乳液以避免产生气泡,然后将声垫置于其上。直接将探头放在乳房表面,对乳头及外上、外下、内上、内下四个象限以及腋窝进行全面扫描。

同时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的引导下进行空心针穿刺检查。根据肿块的部位,采取合适体位,多为平卧位。术前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穿刺点皮肤,无菌刀片切开穿刺点皮肤。穿刺枪从切开的穿刺点进入到达肿块边缘,固定肿块,弹射取材。穿刺成功后,可轻微活动穿刺枪,观察是否可以带动肿块,以证实取材处为病变区域。

1.4.3 抗酸染色以及SPA霉菌染色检查

抗酸染色(1)初染:用玻片夹夹持涂片标本,滴加石炭酸复红2~3滴,在火焰高处徐徐加热,切勿沸腾,出现蒸汽即暂时离开,若染液蒸发减少,应再加染液,以免干涸,加热3~5分钟,待标本冷却后用水冲洗。(2)脱色:3%盐酸酒精脱色30秒~1分钟;用水冲洗。(3)复染:用碱性美兰溶液复染1分钟,水洗,用吸水纸吸干后用油镜观察。

SPA霉菌染色:石蜡切片脱蜡至水;蒸馏水洗;过碘酸酒清夜10min;自来水冲洗10min;Schiff氏液10min;流水冲洗5min;用哈瑞苏木精或迈耶苏木精染核3min;流水冲洗5min;常规脱水、透明、封固。

2.治疗

手术切除:单纯手术切除效果不佳,复发率最高可达50%。手术前后应联合类固醇激素治疗。患者先口服甲基泼尼松20mg/日,治疗两周后观察疗效,如果效果明显,则减量至16mg/日,再服用两周,继续有效则再减量继续服用两周,期间若病变缩小并稳定到2cm左右时,便可行病灶扩大切除术,手术后再缓慢减量至停药。伴乳头内陷患者应同时行乳头内陷矫正术。

3.疗效评定

根据患者病情,至多治疗12周,患者临床症状消失,乳腺超声检查未发现病灶为治愈;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若期间患者再次出现相应临床症状,并确诊为 GM则为复发[2]。

4.结果

100例患者中诊断为乳腺癌的患者共21例,占22%;诊断为腺体增生的患者共19例,占19%;诊断为导管病变的患者共22例,占22%;诊断为炎性包块的患者共18例,占18%;诊断为良性肿瘤的患者共8例,占8%;诊断为肉芽肿性乳腺炎的患者共12例,占12%。

抗酸染色检查及SPA霉菌检查均为发现分枝杆菌和霉菌所致的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

巨检可见大小不等的肿块,没有包膜,有的切面呈实性,色灰白、质硬,发污。散在烂肉馅状的坏死病灶,多发大小不等的脓肿,米汤样或黄白色稠脓。光镜观察可见乳腺小叶结构尚有轮廓,低倍观察乳腺小叶有多数肉芽肿,有的相互融合。高倍镜观察可见病变部位以乳腺小叶为中心向外扩展,呈结节状多灶性分布,小叶内可见以上皮样细胞、多核巨细胞、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病变组织的切缘未见炎症细胞。镜下所见是乳腺组织慢性炎,肉芽肿散在或大片坏死性融合,可见多核巨细胞反应,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部分可见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多伴有脓肿形成。

经过治疗后100例患者中共有15例患者复发。其余85例患者治疗效果良好,在出院后的3个月的电话随访中未出现异常现象。

5.讨论

有些学者认为肉芽肿性乳腺炎可能与乳液的囤积有关,研究者询问患者是否有过乳液囤积的情况,结果显示患者都不曾有过外伤史,但有66%的患者有过严重的积乳史,有24%的患者有先天性的乳头凹陷情况[3]。手术方式为肿块切除术或乳腺区段切除术。保守治疗主要是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等,但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尚有争议[4]。

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特征与多种乳腺疾病具有相似的特点,易误诊,易导致误诊的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种:(1)乳腺导管扩张症:①好发于绝经期前后,多数患者有授乳困难史;②肿块位于乳晕周围,乳头溢液多见,为浆液性或脓性;③病变主要累及乳头、乳晕的大导管,不以小叶为中心。(2)乳腺感染性肉芽肿:如结核性乳腺炎,①多见于中青年,有结核病史;②乳腺组织中有典型结核结节,有干酪样坏死。(3)肉芽肿性血管脂膜炎:①多数为绝经期后女性;②局限性乳腺肿块,有触痛,表面皮肤发硬呈红斑状。

猜你喜欢

肉芽肿乳腺炎小叶
Positive unlabeled named entity recognition with multi-granularity linguistic information①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苹果小叶病的防治
小叶樟树下的遐思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小叶莲化学成分的研究
韦格纳肉芽肿以慢性中耳炎首发1例
早期多发幼年黄色肉芽肿1例
牛的乳腺炎和乳腺肿瘤
肉芽肿性多血管炎兼结核潜伏感染者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