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经营违法违规行为新特点及应对
2018-01-16陶敏慧
这些年从上至下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和对违法违规行为的严厉打击,食品经营领域不少传统的违法违规行为逐渐消失,新型违法违规行为又不断出现。面对违法违规行为呈现的新特点,笔者根据工作经验,对其进行了归纳总结,同时在应对新特点时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力求为管理者提供参考与借鉴。
传统违法违规行为逐渐减少及原因分析
2009年《食品安全法》颁布以后,一段时间里,我们的执法主要倾向于规范食品安全行为。那时,过期食品、无标签预包装食品、无中文标识食品、无证经营、从业人员无健康证上岗工作、索证索票不全等违法行为比比皆是,我们行政处罚的重点也在这几方面。而近些年,虽然每年行政处罚案件从数目上还主要集中在这几方面,但是从发现几率上已经逐渐减小,传统违法违规行为呈减少趋势。
分析原因,一是这些年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处罚力度不断加大。2015年新《食品安全法》将过期食品、无证经营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底线从二千元提升到五万元,极大彰显了法律法规对食品违法行为的震慑力度。二是执法检查与专项整治不断加强。近年来,各地不断加强食品安全执法队伍的建设,大力开展日常监督检查与专项整治行动,在检查中加强对餐饮单位的指导,使餐饮行业不断规范发展。三是强化食品经营企业法人是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强化企业是第一责任人,出现问题负总责任,管理人员负直接责任,强化了责任意识。四是不断加强食品经营企业食品安全员和负责人的培训。五是大力开展从业人员培训。这些措施使食品安全意识和规范操作渗透到每一名从业人员手中,避免违法违规行为的出现。
新型违法违规行为不断出现
在传统违法违规行为逐渐减少的同时,一些新型违法违规行为不断涌现。在行为处罚定性过程中就是不是该处罚,按哪个条款处罚,经过了反复的探讨,最后还说法不一。
如:标签只标明食品用纯碱,未标明成分,是否能按经营标签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添加剂处罚;餐饮单位销售预包装,许可证未标注预包装食品销售,是否算无证经营;预包装食品标签上标明减肥、瘦身是否算宣传治疗、疗效和保健功能;加工后的豌豆是否算初级食用农产品等等。
如何应对违法违规行为新特点
首先,执法人员法律法规知识的更新与拓展亟待提升,提高运用和应对能力。
执法人员需要面对新形势的要求,不断更新自己的法律法规知识和执法技能,拓展新法条及相关领域及知识的学习,比如农产品法律法规、什么是保健功能等等,学懂弄通,在遇到新问题时才能准确判断和定性。
其次,加强同行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互通处理方法和经验,寻求最合理的处理途径。
通过定期组织培训,提升监管知识和监管水平,同时增加同行学习交流的机会,在会议上探讨监管新形势和面临的新问题,通过共同学习、探讨,了解其他同行是怎么认识和处理同一问题的,以拓宽处理问题的思路。相关行业之间也可以组织学习,扩展知识面,比如农业和食品生产领域。
再次,畅通向上级请示的通道。
建议畅通向上寻求指导帮助的渠道,面对新情况,能够及时向上级反映,请求指导和法律支持,避免闭门执法,陷入地域执法极端,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请示。建议设立网络问题咨询终端,基层执法人员可以通过终端填写请示问题,终端设置回复期限,提高问题处理效率。
最后,立法部门加强对立法的细化及解释。
比如新《食品安全法》出台后,旧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索证索票管理规定》是否还能适用;比如什么是初级食用农产品给以举例等等。另外,立法部门在立法时要拓展对基层问题征求意见,使立法更加贴合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