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氏疗胃膏药新型炼制琐谈

2018-01-16徐爱龙曾钊慧杜国福史德富徐爱民

医药前沿 2018年21期
关键词:蜂蜡涪陵区膏药

徐爱龙 曾钊慧 杜国福 史德富 徐爱民

(重庆市涪陵区中医院 重庆 涪陵 408099)

徐氏疗胃膏药,是清朝同治年间,重庆涪州五龙县(即现在的重庆市涪陵区李渡新区,因山脉地形像五条蛟龙而得名)的儒医徐松屏首创的,治疗胃病的外贴膏药。用之多效,有简、便、验、廉的特点,故传承数代,至徐爱龙等人已是第四代传人。由于疗效显著,得到重庆市涪陵区中医院领导的重视,并报经重庆市涪陵区科委批准、进行科研。由于古法炼制黑膏药需要的黄丹、铅粉等药物,医药公司禁销,只得改制新型膏药。兹将重温传统制膏法及学习、炼制新型膏药中的体会,简介于后。希望得到同仁们的指正。我们将不胜感激!

1.纸上得浅,事要躬行

由于炼制新型膏药我们没有经验,只有向书本学习、向先行者讨经验。首先按照《中华膏药处方与制备》[1]的“新型膏药”的制法炼制,却没有成功,药肉偏软,黏性不强;试贴时遇温移位。于是改用《中国膏敷疗法》的“儿科新型无铅、无油脂膏药的制作”[2]进行炼制,结果仍不满意,药肉偏干,黏性也不强。使我们疑惑不解,为什么按照书上的方法去做,连温度都是用红外线测温仪测量的,却走了样呢?经过反思、讨论,认识到书上的知识,要经过亲身在实践中摸索才能逐渐掌握,成为自己的知识。因此我们作了一些调整,效果较为明显。

2.新不忘旧,古今结合

我们在炼制新型膏药的同时,感到不能全抛前人有用的知识,要把今法古法结合起来。例如炼蜜。新法是将生蜜直接炼成嫩、中、老蜜。古法要在生蜜中加入适量的清水。我们在生蜜中加入四分之一的清水,文火加热致沸,除去杂质及泡沫,继续文火加热,并不断搅拌,至出现均匀淡黄色细气泡,即可停火收蜜。收蜜测试,不必“滴水成珠”,只需“滴水不散”。此时用两手捻之有黏性,两手指离开无白丝,成为理想的适用的熟蜜。停火趁热,即可加入切细的蜂蜡、溶化了的黄明胶等,不必烧着火下料,会让蜜老。

又如制蜂蜡。通常多用水煮法:将蜂脾置水中煮沸,滤去渣,候冷,取浮在上层的蜂蜡后,下层的水全抛掉。这样浪费太大。我们采取先蒸后煮法:将蜂脾值容器中,上笼、蒸滚、候冷,把凝结在上层的蜡块凿个孔,流出下层的蜂蜜,再将含有杂质的蜡块布包放入水中煮沸10分钟,停火、搁高、滴尽蜡,冷后扔掉布包内的杂质,取得浮凝上层的蜂蜡。下层的开水甜昧尚浓,还可解馋。

再如加黄明胶。新型膏药未加胶,为了增加膏药的黏性,我们想到古方有加牛皮胶的经验,而黄明胶的主要成份是牛皮胶,由黄牛皮辅以黄酒、冰糖、豆油等制成。入膏后既增加了黏性,又添加了药性。参考古书后,我们选定加入蜂蜜的百分之十的黄明胶,但忽略了溶胶法。我们认为白酒比水的力强,初用白酒浸胶、溶胶,却遇到白酒蒸发快,溶胶速度反缓而且易焦。重温古书,方知要醋、酒溶化,于是改用醋、酒各半浸胶、溶胶,方获成效。

3.传统制法,新型之鉴

外贴膏药,由来以久。清·吴师机指出:“《内经》用桂心渍酒以熨寒痹,用白酒和桂以涂风中血脉,此用膏药之始。”[3]而作为现代常用的传统黑膏药,则在晋朝葛洪撰的《肘后备急方》所记已基本定型[4]经过一千七百多年的锤炼,堪称十分完善。而新型膏药尚属起步阶段。因此,我们向传统制膏方法学习、借鉴十分必要。例如:元·齐德之说:“油沸下丹,以湿柳木箪子不住搅旋。”[5]我们体会到新法的蜂蜜相当于古法的植物油,新法的蜂蜡相当于古法的黄丹。因此,下蜂蜡可仿效下丹的方法,即将蜂蜡切细,下时用湿木棍不住搅旋,让其充分溶解、融合,则摊出的膏药无蜂蜡细籽,有利粘贴。

又如清·《医宗金鉴》有清除牛皮胶纸的方法:“豫用贯众二两,煎汤热洗,去胶纸。”[6]我们用的黄明胶主要成分是牛皮胶,如果粘膏后有胶垢者,也可用贯众煎汤来清洗。同时我们又联想到,有对膏药过敏者,贴膏后出现皮肤焮红,或起丘疹、水泡,搔痒异常,甚至湿烂等“膏药风”的。除内服中药外,能否用贯众外治呢?经查:《普济方》有贯众散解一切热毒,或中食毒、酒毒、药毒等。如果用贯众配黄连、甘草等煎汤外搽治“膏药风”,当可增加疗效。

实践中收膏时不可能每次都“一蹴而就”,这使我们感到困惑。传统制法却有挽救之法。《医宗金鉴》云:“将膏滴入水中,试软硬得中,如老加热油,如嫩加炒丹,每各少许,渐渐加火,务要冬夏老嫩得所为佳。[7]我们也借鉴了此法,老加热蜜,嫩加溶化的蜂蜡,务求适中。

传统去火摊膏法也十分细微。《医宗金鉴》云:“将膏药倾入水内,用手扯药千余遍,换水数次,拔去火气,磁罐收贮。用时不宜见火,须以银杓盛之,重汤炖化,薄纸摊贴。”[8]我们学习此法有所变通。没有将药肉直接放入水中,而是把药肉装在小盆内,置于盛冷水的大盆中,隔水退火气。摊膏时则直接采用了“重汤炖化”的经验。传统摊膏有厚薄之分,学习后我们体会到:薄型的膏药便于勤换,宜于体娇者及夏季使用;厚型的膏药便于少换,宜于体悍者及冬季使用。

4.结语

新型膏药是现代产物,它植根于古代膏药的基础之上。元代已有用白蜜煎膏的记载,明代膏剂多用牛皮胶、白蜡等作基质。传统制膏方法丰富多彩,学习、借鉴后获益匪浅。现今膏药发展很快、很普遍,大有雨后春笋、节节升高之势。但新型膏药还是寥若晨星,还未完全定型,还有发展空间。徐氏疗胃新型膏药也将会在新潮中涌进!勇进!

[1]中华膏药处方与制备/朱庆文主编.——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6(2014.4重印)19-20.

[2]中国膏敷疗法/张奇文主编.——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3.4.2.

[3]理瀹骈文/王军,曹建春点校.——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4.1.

[4]肘后备急方/(晋)葛洪;汪剑,邹运国,罗思航整理。——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5.185.

[5]外科精义/元·齐德之撰.胡晓峰整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59.

[6][7][8]医宗金鉴/清·吴谦等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3.12.1.1606;1638;1636.

猜你喜欢

蜂蜡涪陵区膏药
小膏药,大学问
注意细节用膏药
2021年中国蜂蜡出口情况(1-9月)
涪陵区农学会召开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推广培训会
众志成城 迎着困难勇战疫情
——重庆市涪陵区中医院战疫窥斑
秋季自然教育活动:树叶上蜡
蜂蜡疗、蜂针疗、蜂胶酊治病好
二煎法快速提纯蜂蜡
祖传膏药批发
麝香膏药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