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损伤后肢体功能康复状况研究及干预

2018-01-16刘代德

医药前沿 2018年21期
关键词:脑损伤颅脑肢体

刘代德

(重庆市石柱县人民医院 重庆 409100)

脑损伤是临床常见脑部疾病类型,近年来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且多数患者预后状况欠佳,主要在于脑损伤后后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肢体、语言、吞咽等方面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降低生活质量[1]。近年来,随着医学理念及患者需求的不断提高,关于脑损伤患者功能障碍的干预及康复问题,临床逐渐采取针对性、以在疾病恢复的基础上,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本研究选取我院48例脑损伤患者,以研究其肢体功能康复状况及干预效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8月48例脑损伤患者,其中女23例,男25例,年龄22~63岁,平均(42.03±5.79)岁,病程10~35d,平均(28.11±2.08)d。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选取标准

(1)纳入:均经颅脑CT、核磁共振检查确诊为脑损伤;均伴有不同程度肢体、语言、吞咽等方面功能障碍;患者及家属均知情,签订同意书。(2)排除:属于重型颅脑损伤者;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异常者。

1.3 方法

(1)药物方面: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采取营养脑细胞、改善脑循环、降低血黏度与血脂、抗感染、扩血管等药物治疗。(2)综合干预措施:①肢体功能:根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在遵医嘱的前提下,采取肢体功能训练。首先根据患者肌力制定训练计划,主张由被动转变为主动,指导进食、自主穿衣;训练由组合运动向单关节训练过渡,训练时间由短到长,训练动作遵循从简单逐渐过渡至复杂原则。进行器械训练时,注意安全管理,后期注重精细动作训练。②吞咽功能:主要包括发声、屏气、空吞咽、咽部冷刺激等训练措施,以被动手法刺激为主训练其咳嗽反射、咽反射,即采用酸辣液体、长棉棒蘸水刺激舌软腭、腭弓、后根等部位诱发吞咽动作、作呕或咳嗽反应,无需食物,仅采取针对性功能障碍训练。并渐进式采取舌部、颊肌喉部、发音肌群等运动训练,20min/次,1次/d。同时,由医护人员采用实物形态、体位等补偿手段进行直接功能训练,体位以仰卧位(30°)为宜,叮嘱患者头部轻微前驱,于背部垫上医用枕头,侧肩部垫起,空吞咽操作训练较好后,采用糊状食物使其尝试吞咽,并逐渐过渡为固体食物。③语言功能:根据患者语言障碍不同类型进行“一对一”语言训练,训练内容根据具体类型制定,若属于运动失语,口语表达障碍,则制定以阅读训练为主的训练计划;若属于命名性失语,命名障碍,则主要进行口头与文字称呼训练;若属于感觉性失语,听理解障碍,则采取理解、复述等语言训练;若属于完全性失语,几乎完全丧失语言功能,则根据患者文化水平进行听、理解训练。30min/次,5次/周。

1.4 观察指标

(1)肢体功能,干预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进行评估,分值越低,则肢体障碍越严重。(2)吞咽功能,干预前后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进行评估,分值越高,则吞咽功能越差。(3)语言功能,干预前后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失语检查法(CRRCAE)评分进行评估,分值越高,则语言功能越好。(4)生活质量,干预前后采用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评分评估,分值越高,则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21.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t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肢体功能干预前,FMA评分为(39.15±5.03)分,干预后为(63.13±4.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140,P=13.000)。

2.2 吞咽功能干预前,SSA评分为(38.07±3.25)分,干预后为(21.37±2.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30,P=0.000)。

2.3 语言功能干预前CRRCAE评分为(53.09±7.22)分,干预后为(76.29±5.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733,P=0.000)。

2.4 生活质量干预前SF-36评分为(38.11±3.16)分,干预后为(74.18±6.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376,P=0.000)。

3.讨论

脑损伤具有较高致残率、死亡率,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不断进步,其死亡率得到显著降低,而致残率仍居高不下[2]。临床证实,脑损伤后肢体功能康复情况与其干预措施具有密切关系,因此,临床应采取较为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以便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改善预后状况。

本研究针对脑损伤患者采取肢体、吞咽、语言、药物等方面的综合干预措施,结果显示,干预后FMA评分、CRRCAE评分高于干预前,SSA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数据统计显示,脑卒中后偏瘫发生率高达40%左右,导致肢体功能出现不同程度障碍[3-4]。本研究主要根据患者病情、肌力等实际情况制定训练计划,可保证训练计划合理性、科学性,在训练过程中主张由被动转变为主动,训练内容由组合运动至单关节运动、时间由短到长,动作由简单至复杂,可保障训练安全性、有效性,有效避免不良事件发生。吞咽功能障碍可能引发脱水、营养不良、吸入型肺炎等严重并发症,需于早期采取干预措施[5]。本研究前期主要采取发声、屏气、空吞咽、咽部冷刺激等被动手法刺激,以诱导咳嗽反射、咽反射,同时渐进式采取舌部、颊肌喉部、发音肌群等运动训练,有助于吞咽动作顺利进行,后期由医护人员采用实物形态、体位等补偿手段进行直接功能训练,与前期训练相连接,保障训练有序性,有效保证训练效果。而言语康复训练则主要是通过反复刺激听觉、视觉、语言发音气管等运动训练,根据不同语言障碍类型利用残存语言功能进行语言训练,以改善语言功能。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干预后SF-36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可见针对脑损伤患者采取肢体、语言、吞咽及药物等方面干预措施,可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针对脑损伤患者采取肢体、语言、吞咽及药物等方面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肢体功能、语言功能、吞咽功能,并提高生活质量。

[1]李莉.肢体功能训练对颅脑损伤患者肢体功能、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4,27(12):124-125.

[2]吴京雷,罗明,李乾锋,等.术中超声可提高颅脑损伤患者救治的成功率[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15):2507-2509.

[3]武化云,李娟,牛会娟,等.颅脑创伤单元模式在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49(18):2180-2183.

[4]闵瑰.生活辅助器具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1):3149-3151.

[5]俞茗文,万萍.脑损伤后咽期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2017,32(6):518-521.

猜你喜欢

脑损伤颅脑肢体
脑损伤 与其逃避不如面对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与治疗
新生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治干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