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比较观察
2018-01-16张权
张权
(简阳市云龙中心卫生院 四川 成都 641408)
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是临床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包括各种室上性心动过速及房颤、房扑、房速、阵发性室上速。室上性心动过速是心律失常最具典型性的代表,占据心律失常患者人数的60%~70%以上。心律失常可能会引起心悸、冠状动脉和脑动脉血管供血不足等情况,有相关的研究表明,心律失常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的话可能会出现较为严重的低血压、休克以及心力衰竭的情况,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是一种极大的威胁,与此同时,对于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也会造成严重的困扰[1]。在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中,普罗帕酮与胺碘酮室两种最为常用的治疗药物,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预后。因此,本文通过对收治的100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并分别给予普罗帕酮与胺碘酮进行治疗,经分析对比之后,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资料选取自我院在2015年9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将患者分为普罗帕酮组和胺碘酮组两组。普罗帕酮组50例,男25例、女25例,年龄在45~75岁之间,平均(60±3.5)岁;胺碘酮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在46~76岁之间,平均(66±3.6)岁。纳入标准:两组患者均存在胸闷、气促、心律紊乱的情况;均符合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标准;两组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与院方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并经过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排除标准:排除合并其他恶性疾病的患者;排除合并低血压、肝功能异常以及甲状腺功能存在异常的患者;排除对本次治疗药物过敏的患者;排除存在严重精神障碍以及语言交流障碍的患者;排除中途退出研究的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所以具有研究意义,可以进行研究比对。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治疗的前后均要给予心电图、呼吸、心率、血压的监测,进行氧气吸入,并建立好静脉通路。
1.2.1普罗帕酮组 取35mg普罗帕酮注射液(国药准字H44020249,广州白云山明兴制药有限公司,规格:35mg*5支)并配以浓度为0.9%的10ml氯化钠溶液(国药准字H44025125,广州珠江制药厂,规格:20ml:2.4g)进行静脉注射,在注射完成之后,要根据患者的具体表现和心电图情况再次取100mg普罗帕酮注射液加0.9%的250ml氯化钠溶液进行静脉滴注。
1.2.2 胺碘酮组 取15mg胺碘酮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44923,山东方明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规格:2ml:150mg)配以浓度为0.9%的40ml氯化钠溶液进行静脉注射,然后在根据患者的具体表现和心电图情况再取0.3mg胺碘酮注射液配以浓度为0.9%的250ml氯化钠溶液进行静脉滴注治疗。
1.3 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主要包括转为窦性心律患者、心率下降至<100次/min的患者、心率下降幅度为原快速室率的25%以上;(2)平均动脉压和心率;(3)不良药物反应。主要包括口干、唇舌麻木、头痛、恶心呕吐,发生率=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研究数据资料均以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均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此次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患者的治疗效果
普罗帕酮组与胺碘酮组的治疗效果并无明显的差异,P>0.05,具体情况如下:
普罗帕酮组转为窦性心律患者12例(60)、心率下降至<100次/min的患者20例(40)、心率下降幅度为原快速室率的25%以上患者15例(30);胺碘酮组转为窦性心律患者10例(20)、心率下降至<100次/min的患者21例(42)、心率下降幅度为原快速室率的25%以上患者13例(26)。普罗帕酮组有效率为47例(94),胺碘酮组有效率为44例(88),χ2值为1.0989,P值为0.2945。
2.2 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
普罗帕酮组与胺碘酮组治疗前后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并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具体情况如下:
普罗帕酮组治疗前平均动脉压为(106.22±9.00)mmHg,胺碘酮组为(105.89±10.56)mmHg;t值为0.1842,P值为0.8541。普罗帕酮组治疗后平均动脉压为(92.18±7.45)mmHg,胺碘酮组为(93.17±8.14)mmHg;t值为0.6950,P值为0.4885。普罗帕酮组治疗前心率为(117.65±12.19)次/min,胺碘酮组为(116.88±12.76)次/min;t值为0.3380,P值为0.7360。普罗帕酮组治疗后心率为(85.44±7.19)次/min,胺碘酮组为(86.79±8.43)次/min;t值为0.9438,P值为0.3472。
2.3 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普罗帕酮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情况如下:
胺碘酮组口干2例(4%)、唇舌麻木4例(8%)、头痛2例(4%)、恶心呕吐3例(6&),普罗帕酮组口干1例(2%)、唇舌麻木0例(0%)、头痛1例(2%)、恶心呕吐1例(2%),胺碘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例(24%),普罗帕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例(6%),χ2值为5.3156,P值为0.0211。
3.讨论
心律失常是由于窦房结激动异常或者激动产生与窦房结以外,激动的传到缓慢、阻滞或经异常同道传导,也是心血管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与其他心血管疾病相伴发生,有相关的研究表明,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可能与肾上腺素能的活性增高有极大的关联。心律失常的血液动力学改变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心律失常性质、类型以及心功能对血液动力学影响的程度,比如轻度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等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较小,所以在临床上可能没有较为明显的的表现症状[2]。当存在较为严重的心律失常,比如病窦综合征、快速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等,极有可能出现心悸、胸闷、头晕、低血压、出汗等症状,严重情况下可能出现晕厥,甚至存在猝死的风险,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都具有极大的危害性[3]。在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当中,通常情况下采用普罗帕酮与胺碘酮进行治疗。
普罗帕酮是一种广谱高效膜抑制性抗心律失常的药物,主要可以应用于冠心病、高血压所引起的心律失常等症,该药物具有膜稳定作用及竞争性β受体阻滞作用,可以有效的降低心肌兴奋性,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及有效不应期,延长传导,在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当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该药物在注射使用之后具有良好的生物利用率,吸收较好,且起效快,药效保持时间长,能够有效的改善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症状[4]。但对存在病态心肌炎、重症心功能障碍和缺血心肌特别敏感的患者来说,要慎用普罗帕酮,避免诱发致命性的心律失常。胺碘酮属于Ⅲ类抗心律失常药,主要用于具有轻度非竞争性的α及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可以有效的延长心脏纤维动作电位Ⅲ相时程,以此来减少钾内流,主要用于房性早搏及室性早搏的治疗当中,针对于反复性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室性心动过速及室颤来说,使用胺碘酮可以有效的预防疾病的再次复发率,同时也可以用于防止预激综合征伴室上性心律失常的发作及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电转复后的维持治疗。胺碘酮属于广谱抗心律失常的药物,虽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本药品的药物副作用较多,可能在停药后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还可能在治疗中出现低血压的情况,所以已经被列入到了二线抗心律失常的药物之中[5]。
经过上述的统计学数据研究表明,普罗帕酮组与胺碘酮组在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平均动脉血压和心率方面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普罗帕酮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明显的低于胺碘酮组,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P<0.05,结果显示:胺碘酮组口干2例(4%)、唇舌麻木4例(8%)、头痛2例(4%)、恶心呕吐3例(6&),普罗帕酮组口干1例(2%)、唇舌麻木0例(0%)、头痛1例(2%)、恶心呕吐1例(2%),胺碘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例(24%),普罗帕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例(6%)。由此可以得知,在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当中采用普罗帕酮与胺碘酮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为稳定,但胺碘酮产生的不良药物反应较之普罗帕酮要更多,所以,在临床的治疗当中,更应该选用普罗帕酮进行治疗,应该值得在广大患者当中进行广泛的应用与大力的推广。
[1]黄善丽.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7,15(11):91-92.
[2]王莹君.静脉注射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21):39-40.
[3]苏文坚,梁启辉,李昌汶.胺碘酮与普罗帕酮联合直流电复律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比较[J].海南医学,2017,28(08):1330-1331.
[4]黄妍.用西地兰、普罗帕酮、胺碘酮治疗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效果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06):89-90.
[5]任自文.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J].天津医药,2016,44(08):93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