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种

2018-01-16

种业导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联合攻关黄淮海测产

超级杂交稻产量再创新高

“按照农业农村部超级稻测产办法及计算公式的规定,专家组随机抽取3块攻关田测产验收,平均亩产达到1152.3公斤,高产丘块亩产达到1209.5公斤。”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院长谢华安公布。近日,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织的2018年超级杂交水稻高产示范现场观摩会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举行。来自扬州大学等9家单位的有关专家,在云南省个旧市新瓦房村,对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杂交稻“超优千号”101亩攻关片进行了测产验收。验收结果再次刷新了水稻大面积种植产量的世界纪录。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原育繁示范分中心成立于2010年11月。自2009年开始,该中心在以袁隆平院士命名的“超级杂交稻个旧示范基地”上,参与了袁隆平院士第三期至第五期超级杂交稻的高产攻关项目,每年产量均有新的突破。2018年,高原分中心继续以个旧基地为核心,采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杂交稻“超优千号”,实施以点带面、点面结合高产示范。

(农民日报)

重庆成功试种2米高巨型稻

近日,重庆出现了近期难得的晴热天气。位于江津区的现代农业气象试验站里,研究人员们忙得热火朝天——2米高的巨型稻,丰收了!“这是中科院历经十余年研究培育出来的巨型稻,2018年4月在重庆进行小范围试验。”重庆市气象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何永坤说,2017年巨型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试种成功,为了研究巨型稻是否能适应高温高热的天气,2018年首次在重庆进行试种。据了解,巨型稻通常高2米,是全新一代杂交水稻,其主要优势在于能大幅提高产量,实现优质高产。“巨型稻的分蘖能力很强,相较于只能分蘖出约20株稻穗的普通水稻,巨型稻能分蘖出四五十株稻穗。” 据了解,种满一亩地的巨型稻,产量大概在1000公斤左右,而普通水稻只能达到500公斤左右。

(经济日报)

国家大豆良种联合攻关取得重要进展

日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宿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中黄13一亿亩收获暨国家大豆良种攻关黄淮海现场会在安徽省宿州市召开。我国大豆产业发展进入里程碑阶段,优质大豆品种中黄13喜迎累计种植面积第一亿亩收获,国家大豆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效果显著。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余欣荣在会上指出,自2014年国家大豆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项目启动以来,各地各部门不断深化联合攻关体制与机制创新,育成了一批适用的新品种及配套技术,提高了我国大豆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支撑能力。中黄13的育成展现了老一辈育种家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品种累计种植面积达1亿亩,是我国大豆育种工作的标志性重大成果,是大豆产业发展的里程碑式事件,对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构建合理耕作制度发挥了积极作用,对满足国内食用大豆消费需求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农科院党组书记张合成指出,中黄13是近20年来全国仅有的年推广面积超千万亩的大豆品种,是近30年来唯一累计推广面积超亿亩的大豆品种,是大豆界唯一一个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大豆品种。其历史性贡献体现在4个方面:一是育种科学价值大。广适应性,是迄今国内纬度跨度最大、适应范围最广的大豆品种,适合14个省市推广种植。高产稳产性,在黄淮海地区曾创造亩产312.4 公斤单产纪录。优质性,蛋白质含量高达45.8%。多抗性,抗倒伏,耐涝,抗花叶病毒病、紫斑病,中抗胞囊线虫病。二是保护大豆产业作用大。中黄13于2001年通过国家审定时正值入世之初,在严峻的国际市场挑战面前,中黄13主推区域黄淮海南部的大豆面积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有所扩大。三是对豆农增收贡献大。中黄13在9月下旬成熟,比以前的品种早熟一周以上。农民工在不影响进城务工的前提下,抽出有限的时间即可完成播种、收获。四是对绿色生产方式创新大。中黄13推广过程中,构建了品种推广联合体,形成了独到的品种推广方式,推动了种子企业的成长,保留了麦豆两熟种植制度,促进了土地的用养结合。

猜你喜欢

联合攻关黄淮海测产
国家香蕉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联合体举办美食蕉新品种现场品鉴会
黄淮海北部地区夏玉米稳产高产的播期优选
小麦测产迎丰收
山西省畜禽良种联合攻关计划启动
桑园全年免耕周年套作技术进行专家测产
黄淮海地区现代生态农业园区发展与实践探究
黄淮海夏玉米南方锈病研究综述
差一点点也算失败
差一点点也算失败
推进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加快新一轮粮食品种更新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