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皮肤溃疡应用医用活性碳功能敷料换药的效果观察
2018-01-16王玫艳姚晚侠
王玫艳 姚晚侠
放射治疗是采用各种放射线照射肿瘤组织以杀灭肿瘤细胞的方法。放射线在照射肿瘤组织的同时,由于放射线种类、剂量和个体敏感程度的不同,放射性皮肤损伤时有发生,如放射性皮炎、放射性皮肤溃疡。放射性皮肤溃疡是一种严重的皮肤溃疡类型,溃疡基底和周围均为纤维化、血运极差的放射性瘢痕组织,手术治疗是主要的处理方式[1-2],如皮瓣修复、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等[3-5]。然而肿瘤患者出现放射性皮肤溃疡时,受原发病的部位、易复发行多次手术、放射治疗照射区域大等影响,常难以接受更大范围的手术切除治疗。保守治疗放射性皮肤溃疡的方法常用的有复方磺胺嘧啶锌[6]、湿润烧伤膏[7]、高压氧辅助治疗[8]等。2015年10月至2017年6月,笔者对行保守治疗的5例放射性皮肤溃疡患者采用医用活性碳功能敷料[江苏优创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苏食药监械(准)字2012第2640716号]换药,经精心护理,历时1~5个月,取得良好效果,其中4例5处溃疡愈合,随访3个月无复发,1例溃疡缩小30%,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男3例,女2例;年龄33~70岁;其中乳腺癌1例、阴道鳞癌1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3例(右肩部、腹壁、小腿外侧各1例)。本组患者均有接受X、β等放射线照射治疗,后出现放射性皮肤溃疡。
1.2 换药方法
1.2.1 胸部放射性皮肤溃疡 乳腺癌患者于10个月前行右乳腺癌改良切除术,术后切口液化1个月就诊。横切口2cm×10cm未愈合、腋下皮肤缺损3cm×4cm,创面100%黄色组织,创缘向上有3cm潜行,向下有8cm潜行、皮瓣下有大量积液。经清创、引流、使用藻酸盐和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历时25d切口愈合。之后患者接受8个周期的同步放射治疗与化学治疗。放射治疗第20次时出现照射区皮炎,结束时形成溃疡。40d后,因右胸壁溃烂就诊。伤口评估:溃疡沿切口方向长15cm,中间最宽5cm、最窄2cm,表面覆盖厚层质韧的皮革状纤维化灰白色坏死组织[9],水肿明显,右腋下侧溃疡凹陷,深约0.5cm,大量渗液,气味恶臭,无疼痛感。处理的重点是控制感染和逐次蚕食清创。由于溃疡坏死组织质韧、纤维化,清创时血管钳难以夹起、难以剪除、难以刮除,使用剪刀尖在创面上划痕,含银敷料覆盖,换药4次,效果不佳。第5次清创后才有少量渗血,改用医用活性碳功能敷料覆盖,棉垫包扎。使用医用活性碳功能敷料1次后,创面水肿减轻,渗液明显减少,臭味消失。连续使用医用活性碳功能敷料,清创后创面红色组织逐次增多为75%,有小米粒样肉芽出现,患者感觉创面疼痛和奇痒难忍。换药1次/3~4d,第11次起,1次/6~7d。第12次换药创面明显缩小。第17次换药,腋下凹陷处腐肉变薄且易刮除,大小1cm×2.5cm×0.3cm,胸前创面愈合。后因患者无意间蹭掉结痂,渗液增多且敷料发绿,使用庆大霉素8万U连续湿敷。持续使用医用活性碳功能敷料,历时120d,换药21次溃疡愈合。
1.2.2 外阴部放射性溃疡 阴道鳞癌患者放射治疗结束2周和3个月后,分别出现右侧和左侧大阴唇溃疡。创面消毒后,清除湿性脱皮,创面呈100%红色组织。撒藻酸盐粉于创面上,泡沫敷料覆盖。患者每次大小便后使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创面、拭干,撒藻酸盐粉,采取暴露方式。皮炎愈合后,溃疡面渗液多,覆盖医用活性碳功能敷料,塑料胶带固定。敷料污染及时更换,1个月余溃疡愈合。
1.2.3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放射性溃疡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是一种发生在皮下的结节状或多结节状肿瘤,属间叶来源的低度恶性纤维组织细胞肿瘤,常浸润至皮下脂肪组织,手术切除复发率较高[10]。3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患者由于肉瘤原位复发,行放射治疗25~39次,手术切除治疗3~4次。肩部肉瘤患者末次术中留置放射性125I粒子30粒;腹壁肉瘤患者第2、3次切除术中分别留置125I粒子30粒、40粒。125I粒子是一种低能量γ和X射线放射源,肿瘤完整切除后,于肿瘤外缘逐层留置粒子,对肿瘤组织进行低剂量、长期(半衰期59.43d)照射[11],以达到治疗的目的。肩部和腹壁肉瘤患者末次手术后局部形成溃疡,病程122~190d。腹壁肉瘤患者行腹壁成形和皮瓣转移术,导致腹壁有直径9cm的纤维化瘢痕凹陷区,其内有皮炎和一3cm×2.5cm的黑色坏死组织。肩部肉瘤患者放射性溃疡表面覆盖灰白色纤维束样组织,且骨外露。处理这3例放射性溃疡,首先采取水胶体、藻酸盐银等自溶性清创,2~3d换药1次。腹壁肉瘤溃疡换药6周后,创面仍然呈100%黄色组织,腹壁成形术所用补片和个别125I粒子暴露,请示医生后,逐次清除暴露补片和粒子。由于放射性溃疡慢性、进行性和难愈性的特点[1-2],创面扩大加深到3cm×4cm×0.8cm。改用医用活性碳功能敷料覆盖创面,创面黄色组织约75%,3~4周创缘肉芽覆盖且上皮化,溃疡停止扩大且缓慢缩小。清创后创面红色组织约75%,但肉芽依然很少,患者最终接受手术治疗。肩部肉瘤溃疡患者逐次蚕食清除创面灰白色纤维束组织后,覆盖医用活性碳功能敷料换药2次后,外露骨颜色渐变粉色,换药4个月溃疡愈合。小腿外侧肉瘤放射性溃疡换药2个月愈合。
2 讨论
放射性皮肤损伤表现为放射线照射区出现大片潮红、大片湿性脱皮、糜烂,或创面水肿严重,或伴有瘙痒、疼痛、脱皮、溃疡。溃疡深浅和渗液量各不相同,表面覆盖黄色或灰白色纤维化组织,或黑色坏死组织。放射性皮肤损伤后,皮肤细胞的酶和染色体功能发生障碍,导致血管管腔狭窄或闭塞,血供障碍,组织缺血坏死;参与炎症反应的细胞受损,创面炎症反应被抑制;细胞增殖和合成物质被抑制,成纤维细胞数量减少,肉芽组织极少,溃疡具有潜在性和不可逆的进展性[1]。本组患者溃疡清创后,创面红色组织多次>50%,再次换药,创面仍然100%纤维化覆盖。医用活性碳功能敷料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引流性和保湿性,无毒性、无刺激性、无致敏性,能有效地吸附创面的渗出液,吸收水量为敷料自重的14倍多,有抗感染和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12]。放射性粒子植入属于放射治疗中的内放射治疗,是永久性植入组织间近距离放射治疗[11]。125I粒子治疗颈部及躯干部滑膜肉瘤[13]和肢体软组织肉瘤效果较好[14]。本组肩部和腹壁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患者,由于多次手术、多程放化疗、125I粒子持续内放射治疗等因素,放射性溃疡愈合缓慢[13]。护理本组放射性皮肤溃疡患者采取逐次蚕食清创方法,医用活性碳功能敷料覆盖,创面渗液明显较少,感染减轻,患者自感舒适。腹壁溃疡患者创面缩小了30%,其它4例5处溃疡愈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