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护理在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2018-01-16常淑红
常淑红
(东北师范大学医院,吉林 长春 13000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 ̄2017年12月本院心内科收治的心血管住院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0例、女50例,年龄45~75岁,平均(52.3±4.5)岁。主要疾病:心肌梗塞、冠心病、冠心病合并左心衰、冠心病合并右心衰及高血压患者分别有33例、39例、14例、13例及21例。
1.2 护理
1.2.1 心理护理
心血管患者的起病通常比较急,而且其年龄偏大。所以,患者较易产生绝望、焦虑、抑郁及恐惧等不良情绪。在这种情况下,首先,护理人员接待患者时,要面带微笑,主动和患者交谈,并对其心里状况及时进行评估,然后安慰、鼓励并开导他们,帮助其重拾战胜疾病的信心。待其病情稳定后,再配合治病宣教工作,让患者熟悉各种致病因素:年老体弱、情志失调及饮食不当等,使其加强锻炼,增强抵抗力,进而预防疾病加重[3]。人的情绪变化,会影响到五脏六腑,甚至会导致各种病症出现。另外,还应引导患者发泄情绪,消除不利影响因素,以防患者产生消极情绪。
1.2.2 中医辩证护理
中医学十分重视辨证论治。针对患者,采用八纲四诊收集各种病情资料后,实施辩证分析,弄清疾病的表里、阴阳及虚实等,得出疾病的病机病因,再进行辨证治疗,并针对个体的差异情况,相应的采取护理措施。比如,有寒热病性之分,根据“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的原则,合理进行临床护理。
1.2.3 日常护理
心血管内科患者一般具有不同的体质和病情,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进行日常的起居护理。针对患寒凝心脉病症的患者,要避免患者着凉,及时进行保暖,以防感染风寒而影响治疗;合理控制这类患者病室内的昼夜温度,使患者免受风寒。针对患气滞血瘀病症的患者,在患者发病初期,要求其绝对卧床进行休息,以便减少其气血耗伤,在其病情缓解后,再适量进行活动,以促进气血通畅。
1.2.4 实施“三因制宜”原则
心内科护士针对心血管内科疾病的死亡率高、预见性差及病情变化快的特征,应加强高风险意识,根据中医理论的“三因制宜”原则:因人、因时、因地制宜,进行合理的护理。护理人员在护理中,要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生活习惯、性别、环境及气候等,相应的进行护理,实施三因护理。比如,在冬天寒冷时节,要提醒患者添加衣服进行御寒。针对体质虚弱的患者,进行扶正祛邪,并补充其气血。总之,在护理中,应多补益正气,以便祛病除邪。
1.2.5 结合西医护理
根据心血管患者入院时的病情,及时实施吸氧、心电监护及打开液体通道等西医抢救方法,待病情稳定后,再结合中医护理,和中医中的“三因制宜”护理措施进行有机结合,以便促进患者恢复健康。
2 结 果
对本组12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进行精心的治疗及中西医护理后,有92例患者明显缓解了临床症状,占80%;有13例患者的未见好转,且病情反而加重,占14.2%;其他5例患者病情危重而死亡,占5.8%;总有效率高达94.2%。
3 讨 论
心血管疾病是常见的临床疾病,为中老年人群的多发疾病,其病因十分复杂,严重时,甚至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针对心血管内科患者,除了要进行必要的治疗外,还应进行科学的护理。应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心血管患者,能提高护理效果。通过西医护理,对患者病情进行严密监测,合理用药,并严密观察用药期间患者的恢复情况,有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的各种异常状况,并进行抢救。中医学提倡辨证论治。在进行护理时,也必须遵循该原则,而且也应遵循“三因制宜”原则。应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既能巩固疗效,又能让患者熟悉一些有助于恢复健康的保健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轻或消除影响患者恢复健康的各种潜在原因,进而帮助患者的快速恢复健康。
综上所述,心血管内科患者的安全风险非常高,在进行治疗时,护理工作的作用非常关键,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患者快速康复。通过本研究发现,中西医结合护理在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有利于护理效果的提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