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皮内缝合法在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应用研究

2018-01-16葛彦志王凯通讯作者傅砚斌杨亚林刘凤松孙伟粽李文辉

医药前沿 2018年27期
关键词:屈膝一针缝线

葛彦志 王凯(通讯作者) 傅砚斌 杨亚林 刘凤松 孙伟粽 李文辉

(1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天津 300211)

(2天津医科大学 天津 300070)

骨性关节炎是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所致的软骨破坏、丢失,伴有周围骨质增生反应的疾病,6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是此病的高发人群[1]。关节疼痛、肿胀及活动受限为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后期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造成一系列的身心疾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作为治疗重度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方式,逐渐受到患者的青睐[2]。随着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逐渐增多,对术者改进手术技术及提高患者满意度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国内外对切口缝合更关注于缝合材料的选择,如丝线、血管线、一次性皮肤缝合器及钛镍记忆合金吻合器[3]。而这些材料均需术后拆除,影响切口外观,降低患者满意度。本研究旨在对可吸收线行皮内缝合作一报告,为临床上选择缝合材料及方式提供参考。

1.方法

选择爱惜康3-0可吸收线,由两名医师分别从切口的近端及远端进行缝合,以皮下缝合方式在切口两端分别缝合,经真皮深层(深度约2.5~3.5mm)在组织深处打结。然后沿着与切缘平行方向,交替穿过切缘两侧同一层次的真皮层,进行连续缝合,保持切缘的原位对齐,后一针的入针点与前一针的出针点位于切缘两侧的相同位置,针距约0.3~0.6cm,循环往复,直至缝合至切口的中间,两侧最后一针分别在组织深处穿出。最后,屈膝约90°,打3~4个结,剪去多余部分。皮内缝合时应注意:(1)以合适的针距交替间断缝合。(2)两线于中央会聚时,需从组织深部穿出,以免线结外漏。屈膝位打结,以免术后活动时缝线紧张、崩裂。(3)对于组织张力较大者,采用医用透气敷贴,粘合于与切缘垂直的皮肤,以防术后切口裂开。(4)缝合过程中严禁针持夹线、针穿线,以免造成可吸收线断裂。

术后予以止疼、消肿、抗生素及抗凝,采用冰敷、抬高患肢,在医师指导下功能锻炼及早期活动。

2.讨论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不断增多,膝骨性关节炎作为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的疾病,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不断提高,给公共医疗机构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4]。全膝关节置换术作为终极治疗方案,用于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疾病并取得良好的长期疗效。随着接受手术的患者逐渐增多,对术者改进手术技术及术后快速康复等方面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患者满意度与切口外观、愈合情况、疼痛程度及功能恢复等方面相关。而切口关闭方式与患者功能的恢复及切口愈合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改进缝合方式是全膝关节置换术多层次闭合中的重要因素[5]。目前,国内外对于全膝关节置换术皮肤缝合的研究多集中于材料的选择方面,尚无对可吸收缝线行皮内缝合的研究。

皮内缝合技术最常用于整形美容外科,其采用可吸收线,大大降低缝线反应,防止肉芽组织的过度增生,且皮肤原位对齐,术后皮肤张力适中,不会产生明显的瘢痕。本研究采用改良真皮内缝合技术,并将线结埋在在真皮下组织较深处,最大可能降低线结反应的发生,防止瘢痕的形成[6]。当膝关节屈伸运动时组织张力会增加[7],因此,最后打结需在屈膝90°~110°进行,以降低组织张力。所有患者术中均使用止血带止血,并在术毕绷带加压包扎后松止血带。皮内缝合在关闭切口之前必须确切止血、防止活动性出血的发生,以免出现血肿及感染等情况。因此,保持术野整洁、干净,充分止血是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行皮内缝合的必备条件。

综上所述,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取改良皮内缝合法具有切口美观,愈合良好,极大提高患者满意度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屈膝一针缝线
爱眼有道系列之四十 一针奇效,治疗儿童早期麦粒肿
What can you do?
剖腹产横切口两种缝线缝合的对比探讨
吴一针
Hard Work Is just a Tool.But Where Do You actually Want to Go
医心
缝线抗议
捆扎钢丝结合缝线引导指屈肌腱断端回缩的临床应用
仰卧屈膝牵抖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2例临床观察
锯齿状缝线皮下埋置面部提升术临床应用(附1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