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石斛研究进展
2018-01-16杨彦伶刘宗坤陈慧玲
李 琴,杨彦伶,彭 婵,刘宗坤,陈慧玲
(1湖北省名贵花卉苗木发展研究中心,武汉430079;2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武汉430075;3湖北宗坤石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湖北英山438700)
0 引言
石斛(Dendrobiumspp.)是兰科(Orehidaceae)石斛属(Dendrobium)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总称,兼具观赏和药用价值。石斛属植物约1500种,国内有75种2个变种,其中具有药用价值的有50余种。中国对药用石斛的利用,古已有之,最早可追溯到1500年前的《神农本草经》,千年以来石斛与灵芝、人参、冬虫夏草等被列为上品中药。进入经济发展期后,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日益重视,药用石斛在医药保健方面的特殊作用越来越被人们关注和了解,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内研究者对药用石斛进行了较系统研究,在其资源分布、资源调查、引种收集及生物学特性研究、化学组成、药理研究、人工栽培、组织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进入到21世纪,对药用石斛的分子鉴定及遗传多样性的相关研究也逐渐发展起来,为中国药用石斛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由于生境狭窄、繁殖能力低以及过度采掘等原因,国内药用石斛已成为濒临灭绝的物种,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原生资源破坏严重、资源收集保存形势严峻、栽培品质退化、农药残留、种植面积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繁殖与栽培技术未得到很好的推广与应用等问题,了解国内药用石斛目前的研究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对指导药用石斛产业长期、稳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1 资源分布
中国石斛资源曾十分丰富。据《本草纲目》记载:“石斛处处有之,以蜀中者为胜”。石斛属植物分布在中国秦岭—淮河以南诸省,其中云南、广西、贵州、台湾为石斛属植物的分布中心,大多数种类集中在北纬15°30′—25°12′,向北逐渐减少,最北不超过北纬34°24′。从垂直带看,海拔100~3000 m的高度都有分布。但随着森林大量被砍伐,石斛野生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加之传统石斛药用主要靠采收野生资源供药用和出口,致使药用石斛野生资源日渐枯竭,目前已列入濒危植物[1-3]。
2 资源调查及引种收集评价
为发掘性保护现有的药用石斛资源,白音等[4]对国内药用石斛的主产区浙江、云南、贵州、广西、安徽等地的野生和栽培药用石斛种类、规模和蕴藏量进行了调查,实地调查到的野生药用石斛有54种,但原生状态的资源极其稀少,分布面积和蕴藏量无法估测。全国人工栽培的药用石斛有30余种,主要栽培品种有铁皮石斛、金钗石斛、流苏石斛、美花石斛、束花石斛、鼓槌石斛和霍山石斛等7种。宋向文、赵仁发等[5-6]对安徽省以及粤东北地区石斛野生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野生药用石斛有霍山石斛、铁皮石斛、细茎石斛等3种,粤东北地区药用石斛野生资源有铁皮石斛、金钗石斛、重唇石斛等3种。据《湖北植物志》记载,湖北省药用石斛主要有细叶石斛、美花石斛、罗河石斛、细茎石斛、石斛、霍山石斛、广东石斛等7种。萧凤回等[7]对云南省药用石斛的生产现状及种植区域适宜性进行了调查、分析和评价。龚建英等[8-11]对部分石斛属植物的生物学特性、营养器官的解剖组织形态等进行了研究。李俊玲等[12]对濒危石斛兰野生原种进行了引种驯化研究。
3 化学成分
药用石斛化学成分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13]。1932年日本人林木秀干首次从金钗石斛中获得石斛碱,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外学者对多种药材石斛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发现石斛化学组成有生物碱、菲类、联苄类、多糖、香豆素、芴酮类、倍半萜类、甾体及挥发油等,到目前为止,已分离得到约215个化合物及微量元素[14-15]。
4 药理研究
药用石斛的活性成分主要是生物碱、石斛多糖以及水提物,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这些活性成分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降低血糖及抗肿瘤等药理作用[16-21]。这些活性成分还能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治疗白内障,显著提高血中羟脯氨酸(HYP)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降低过氧化脂质(LPO)及单胺氧化酶(MAO),起到抗氰化和抗衰老作用[22]。传统中医学认为石斛具有健胃生津的功效,因此在一些治疗胃虚厌食的中药方剂多配有石斛。现代石斛药理研究表明,不同种类的石斛活性成分不同,对肠胃的作用也不同[23-25]。
5 人工栽培
药用石斛的人工栽培在中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生产技术已经得到突破和发展。石斛的人工栽培有规模化设施栽培和仿野生栽培2种方式,铁皮石斛、金钗石斛等试管苗工厂化生产及设施栽培技术逐渐成熟,目前已在浙江、云南、安徽、贵州、广西等地已形成规模化生产[26-28]。近年来,人们对药用石斛仿野生栽培进行了探讨[29-33],主要采用贴树种植、贴石种植2种方式。研究表明,仿野生栽培法下的石斛植株有着较高的生物碱与多糖含量,具有质量高、生态效益好的优点,这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种植方式[34]。但目前这种生产方式尚处于摸索阶段,还未形成规模生产。从全国药用石斛人工栽培情况看,主要针对保健品市场需求的铁皮石斛和云南的齿瓣石斛发展较快,而主要作为药用的石斛(如金钗石斛、鼓锤石斛、流苏石斛、环草石斛、密花石斛、叠鞘石斛、霍山石斛等)发展相对缓慢。与需求量相比,石斛资源的濒危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国内目前的石斛生产仍然处于起步阶段[35]。
6 组织培养
药用石斛在组织培养研究方面起步比较晚,经过多年的探索,药用石斛组织培养在外植体选用、培养基、激素、光照、温度及pH值等影响无毒植株获得技术的最佳优化组合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36-44],但该阶段性成果仍然处于试管苗阶段,从试管苗到大规模田间栽培依然受到制约,成为石斛产业化发展的瓶颈[45]。
7 产品加工
药用石斛产品目前主要以石斛枫斗,即将茎绕曲成球状的干品销售,这是历史上石斛作为药材的一种形式。但是,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人感到服用不方便。目前石斛生产得到发展,开发的保健品有石斛胶囊、石斛粉和石斛超微粉、石斛冲剂、石斛晶、石斛颗粒、石斛露、石斛茶、石斛酒等,但大多数保健品都没有取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文号,且剂型简单,缺乏技术含量高、针对性强、功效显著、价格适当的名牌产品。
8 分子鉴定
近年来利用分子技术开展的石斛种质研究也日益增多,研究者开始尝试将ISSR技术[46-47]和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分子标记(SCoT)技术[48]运用到石斛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中,为石斛种类及亲缘关系的确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9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对石斛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具观赏性状的石斛属植物的种质保存、组织形态及孢粉学研究上,对利用组培方式繁育及保存有观赏价值的石斛兰种类进行了研究[49-51],对利用石斛属植物的组织显微结构和斛剖形态[52-61]以及孢粉形态[62-63]进行石斛不同种类间的亲缘关系界定进行了研究,而关于石斛有效药用成分及病理的研究[20]也有,但涉及不多。
10 展望
中国的野生药用石斛不仅具有较高药用价值、经济价值,还具有观赏价值,过度采挖导致其生存与繁殖受到严重威胁,药用石斛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关系到石斛产业长期稳定、持续发展[4]。在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对野生药用石斛资源的保护,建立药用石斛种质资源库,迁入在自然生境中生存和繁衍受到严重威胁的濒危药用石斛,保护野生石斛的生物多样性。利用建立起来的种质资源库进行药用石斛生物学特性、系统和进化关系、生长发育等生物学规律等方面的研究,从而为就地保护的管理和监测提供依据,为药用石斛的品种选育奠定基础。
开展药用石斛遗传育种研究,特别是良种选育研究工作,从现有变异类型中,筛选出优质高产品种,并建立优质品种的鉴别和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确保药用石斛优质品种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解决目前国内药用石斛栽培基地存在的品种混乱、品质差异大以及混种、混收等现象。
同时应积极探索并完善人工繁殖栽培技术,特别是仿野生栽培的人工栽培模式研究,在原有群落的生态环境中建立抚育基地或通过重建生态环境,尤其注重与有效成分含量和质量相关的生态因子,采取低成本管理来保证药用石斛的最佳有效成分和药效,加强药用石斛的道地性研究,形成地方性优势品种。
此外,还应根据不同种类药用石斛的药用价值和保健效果,研究开发出科技含量高、服用方便、效果明显、单味或复方、有较强针对性、价格适中的保健品或功能性食品,并创立知名品牌,是今后在产品加工和市场开发的基础和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