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病虫全程绿色防控技术应用与推广
2018-01-16江海澜乔金玲邓小霞刘江涛覃琴
江海澜,乔金玲,邓小霞,刘江涛,覃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新疆库尔勒841000)
棉花是新疆库尔勒市主要农作物,近年种植规模均在6.67×104hm2以上,占库尔勒市农作物耕种面积的65%以上。库尔勒市地处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可利用水资源少。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属典型的荒漠绿洲、灌溉农业,棉花病虫害发生危害等问题相当突出,对农业生态建设和棉花产业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1]。库尔勒市棉花虫害重于病害,害虫以棉蚜、棉叶螨为主[2-4],病害主要有苗期病害、枯萎病、黄萎病等,且棉花病虫害发生面积呈逐年上升趋势。
绿色防控技术的实施是推进 “到2020年实现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的重要抓手[5],是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病虫害可持续治理技术体系的重要手段[6-7]。2014―2017年库尔勒市按照“安全、经济、高效、增产”的原则,协调应用绿色防控技术措施,以棉田生态系统为中心,以主要病虫为主攻对象,抓住重点区域和关键时期,注重合理用药,推进统防统治,集成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将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同时加大对农业技术人员、棉花种植户的培训力度,加快棉花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普及进程,辐射带动周边地区,提高库尔勒市棉田病虫害防控整体水平,为棉花产业向高产、优质、生态、安全方向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1 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措施
1.1 农业防治
1.1.1选用良种。选用经审定抗(耐)病虫良种,如新陆中27号、新陆中66号。
1.1.2消减害虫基数。秋翻冬灌,开春后及时清除棉田内和田埂、路边杂草,有效压低棉叶螨、地老虎、棉蓟马等害虫越冬基数。对棉田周围杂草上的棉蓟马、棉叶螨进行封锁防治,防止害虫侵入棉田。
1.1.3栽培管理。调节播期,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及时中耕提温除湿,促进棉苗早发,培育壮苗,优化群体结构,增强抗逆性。
1.1.4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实施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水肥一体化,提高水肥利用率。
1.1.5玉米诱虫。利用棉铃虫成虫常在玉米喇叭口隐藏并在玉米上产卵的习性,在棉田周边种植玉米诱集带以利于集中消灭,减少棉田棉铃虫落卵量。4月下旬至5月上旬在田埂、地头以及棉田(每间隔10~12 m种植1行玉米)种植玉米诱集1代棉铃虫;在7月上旬再次种植复播玉米诱集2代、3代棉铃虫,减轻棉铃虫的危害,同时有利于保护天敌,为其提供增殖场所。
1.2 物理防治
1.2.1色板诱虫技术。利用棉蓟马等害虫对蓝色的趋性,自棉花出苗便在棉田周边悬挂蓝板诱虫,平均每 666.7 m2(666.7 m2≈1 亩)放置 15~25 片;利用蚜虫、棉蓟马等害虫对黄色的趋性,在5月初棉蚜开始迁往棉田时悬挂黄板诱虫,平均每666.7 m2放置30~40片。一般黄板、蓝板每月更换1次(如遇沙尘天气或诱虫较多等原因影响诱杀效果,则应及早更换)。
1.2.2灯光诱杀控害技术。每2.67~3.33 hm2(40~50亩)安装1盏佳多牌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在5月上旬至9月下旬每天晚上开灯,诱杀棉铃虫、地老虎和棉盲蝽等多种棉花害虫。
1.2.3糖醋液诱杀地老虎成虫技术。库尔勒市地老虎1代幼虫在5月上旬咬食棉苗,种类主要为警纹地老虎、八字地老虎以及黄地老虎。在自动虫情测报灯诱集到地老虎成虫后,及时在棉田周边挂放糖醋液诱捕器诱杀地老虎成虫,减少田间落卵量。糖醋液配方:酒、水、糖、醋按1∶2∶3∶4混合,加入少量敌百虫。
1.2.4人工捉幼虫。发现被地老虎幼虫咬食的棉花茎叶后,结合间苗、定苗,挖开受害棉苗周围的土,灭杀大龄幼虫。
1.3 生物防治
1.3.1保护利用天敌。在棉田防护林带下种植苜蓿等作物为棉田天敌提供繁殖场所。
1.3.2选用生物制剂。如用苏云金杆菌制剂(Bt乳剂),防治棉田地老虎等低龄幼虫。
1.4 化学防治
1.4.1拌种。杀菌剂拌种:可用95%(质量分数,下同)敌克松可湿性粉剂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g拌棉籽100 kg;杀虫剂拌种:可用70%吡虫啉500 g拌棉籽100 kg。
1.4.2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及生物农药。根据棉花不同生育时期不同病虫害,正确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对路化学农药品种,在害虫低龄幼虫期和病害初发期施药,在药液中加增效剂,增强农药粘着、扩散和渗透性能提高药效,减少农药用量。推荐药剂:棉蚜用苦参碱、吡虫啉、啶虫脒等;棉叶螨用阿维菌素、哒螨灵、炔螨特、尼索朗等;棉盲蝽用氟啶虫胺腈、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等;棉蓟马用啶虫脒、吡虫啉、阿维菌素等;苗病、枯萎病、黄萎病用枯草芽孢杆菌、乙蒜素等。
2 示范成果及经济社会效益
近几年在库尔勒市共实施棉花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约633 hm2,示范带动周边1.0×104hm2棉田应用绿色防控技术防控棉花病虫害,及时有效且经济安全地控制了棉田病虫害,显著减少了化学农药使用量,保障了棉花产量和质量安全,保护了农田生态环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1 经济效益
开展棉花病虫害绿色防控,明显降低了化学农药使用次数、防治成本和病虫危害损失,提高了棉花产量。调查结果表明:绿色防控示范区棉花生育期平均开展病虫防治5.2次,非示范区平均开展病虫防治7.7次,化学防治次数减少2.5次,示范区农药和人工投入比非示范区每666.7 m2减少75元;据测产,绿色防控区平均666.7 m2籽棉产量354.2 kg,比非示范区 (327.8 kg)每666.7 m2增产26.4 kg。按籽棉价格6.9元·kg-1计算,绿色防控示范区每666.7 m2产值2 443.98元,比非示范区产值(2 261.82元)高182.16元。合计每666.7 m2新增效益257.16元。
2.2 社会效益
一是提高了农民的绿色防控意识水平。通过技术培训、田间指导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绿色防控技术运用水平,许多农户也认识到保护天敌比经常施药更重要,实行达标防治,克服了防治用药上的盲目性、随意性,逐步掌握防治适期,改进了用药方法,通过合理运用各种有效措施,科学防治病虫害,达到提高防效,确保安全,减少农药使用量的目的。二是转变了农民选用农药思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及生物农药得到推广应用。农民过去在农药选择上追求快速、广谱、便宜,通过宣传培训与指导,逐步转为追求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对口农药,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目标。
2.3 环境效益
通过采取有效的绿色防控技术和保护措施,减少了施药次数,其中绿色防控示范区化学农药使用减少30%以上,辐射带动区减少20%以上,从而减少了农药对土壤及自然环境的污染;促进了生态的平衡,棉田有益生物种群数量增加,草蛉、瓢虫等天敌数量明显增多,生态效益显著。
3 示范工作措施
3.1 做好病虫害监测预警,做到适时施药
为切实做好示范工作,库尔勒市选配精干植保技术力量蹲点开展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指导农户落实绿色防控技术措施。每周开展2~3次系统病虫调查,对病虫害的发生趋势和发生程度进行综合分析,制定出棉花病虫防治方案,利用网络、微信平台、短信、电视等平台向种植户发布病虫信息。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发布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控信息,做到病虫预报及时、准确,病虫防控适时、科学。
3.2 组织统防统治,提高农药利用水平
一是严格按照虫情测报结果,组织农户统一开展病虫防控,确保科学合理使用农药。二是更新施药技术,提高农药利用率。大力推广和普及科学的施药技术,全面提高农药利用率,在提高防效的同时减轻对环境的污染。三是积极推广大型植保药械,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和防治效果,有效遏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3.3 广泛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农民防治水平
3.3.1利用多种形式分层次进行培训。在冬休季节邀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州棉花病虫专家为农技人员、种棉大户和科技示范户培训讲授棉花病虫防控技术知识,培训内容包括棉花害虫识别、正确施药方法、棉花病虫绿色防控技术和安全用药技术等,随后组织经过培训的技术人员前往植棉乡镇及村,利用科技之冬以及农牧民夜校给广大棉农讲课培训。
3.3.2举办病虫田间课堂。在病虫发生防治关键时期,组织农技人员、种棉大户和科技示范户前往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观摩培训学习。在培训后,把病虫防治课堂搬到库尔勒市各植棉乡镇(场)棉田中,经过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在田间现场开课,现场讲授病虫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技术,提高绿色防控知识知晓率,实现病虫防控技术培训由 “灌输式”向“重实训、重参与”的转变,进一步提高了本市棉花病虫害防控整体水平,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重大病虫危害奠定坚实基础。
[1] 江海澜,邓小霞,阿瓦古丽·托合提,等.新疆库尔勒2014―2016年棉花主要害虫发生概况及原因分析[J].中国棉花,2017,44(9):40,45.
[2] 邓小霞,江海澜,刘江涛,等.影响库尔勒市棉花生产稳定发展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棉花,2017,44(9):43-45.
[3] 郭俊杰,杨寒丽,马诗科.2010-2015年新疆库尔勒市棉田主要害虫的种群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棉花,2016,43(7):26-27.
[4] 郭俊杰,杨寒丽,马诗科.新疆库尔勒市棉田三种地老虎成虫种群动态调查[J].中国棉花,2016,43(6):31-33.
[5] 王建强,王强,赵中华.加快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的对策建议[J].中国植保导刊,2015,35(8):70-74.
[6] 赵中华,尹哲,杨普云.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概况[J].植物保护,2011,37(3):29-32.
[7] 欧高财,郑和斌,任凡,等.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发展制约因素及解决对策[J].中国植保导刊,2012,32(8):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