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魔芋标准化栽培技术

2018-01-16赵祥稳潘开华

蔬菜 2018年1期
关键词:种芋软腐病魔芋

袁 莉,赵祥稳,董 坤,潘开华

(1.富源县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云南 富源 655500;2.富源县种子管理站,云南 富源 655500;3.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富源魔芋研究所,云南 富源 655500)

魔芋是天南星科(Araceae)魔芋属(Amorphophallus Blume)植物的总称,古代叫磨芋或蒟蒻,英文名Elephant foot yam或Elephant foot taro,现在一般用种植最广泛的花魔芋(Konjac)表示魔芋。魔芋属共有163种,中国有21种,其分布地区广阔,各地有其地方名称,对于栽培广泛而重要的花魔芋则有以下名称:灰菜(四川)、花梗莲(江西新建)、虎掌(江西万年)、花伞把(江西定南)、花秆莲(陕西)、南星(广西河池)、花麻蛇(云南思茅)等。据中国魔芋协会统计,2016年中国种植魔芋超过13.4万hm2,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湖北、陕西等省,栽培的品种主要是花魔芋,云南种植有少量白魔芋和黄魔芋。由于各地的气候环境条件千差万别和栽培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导致魔芋种植业发展缓慢,急需一套科学的栽培技术指导魔芋生产。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最佳社会效益为基本目的,现行生产技术水平无法满足高水平产品的要求时,唯一的出路就是科技创新;因此,标准化是推动技术进步的杠杆,是产品不被淘汰的保证。依据多年的生产实践,富源县探索出1套花魔芋的标准化栽培技术,可供各地提高魔芋产量、品质及种植水平所借鉴。

1 栽培技术

1.1 选地

1.1.1 地理环境

花魔芋种植应选择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生长期降水量在500~700 mm,日照时数为520~580 h,年均温度14~20 ℃,有效积温在1 050~1 300 ℃;要求海拔相对较高(云贵高原一般在1 600~2 300 m、其他地区一般要求在800~1 200 m)、风力较小的山区或丘陵地带,同时排灌要方便;生产区域内及其上风向、灌溉水源上游没有对产地环境构成威胁的污染源,包括工业“三废”、农业污染、城市垃圾和生活污水等污染源,种植地块还必须避开公路主干线。

1.1.2 土壤肥力

应选择地势稍微倾斜或坡度小于25°的坡地;地块潮湿但不积水,排灌方便,早晚背阴,避风,土层厚度在25 cm以上,土质疏松、肥沃的沙土或壤土为好。土壤重金属背景值高的地区,与土壤、水源有关的地方病高发区不能作为花魔芋的生产地。

1.2 整地

将选好的土地深耕30~40 cm,耙细,按1.0~1.5 m宽起垄做畦。

1.3 选种

种芋应选球茎充分成熟,有沉重感,表皮有光泽,圆形或长圆形,芽窝小、口平,顶芽健壮、表面光滑,无疤、无伤、无病的花魔芋。

1.4 适时种植

魔芋种植的最适时间是地面温度稳定在10 ℃以上,即清明、谷雨节令的晴朗天气,同时要求天干、地干、种干。

1.5 种植模式

采用1.0~1.5 m宽畦小墒种植,单作或与玉米间作,与玉米间作时在畦中间种1行玉米,玉米株距40~50 cm。1.5 m畦面种植4行魔芋,商品芋和种芋的种植规格用株行距来调节,商品芋株行距25 cm×30 cm,种芋株行距15 cm×20 cm。

1.6 重施底肥

施肥原则是重施有机肥,少量配施氮磷钾复合肥。底肥以有机肥为主,每667 m2用量1 000~2 000 kg。

1.7 播种方法

魔芋是浅根系作物,要求深犁浅种,播种深度应不超过15 cm,实行肥、种分离。开好种植沟,先施入腐熟农家肥、复合肥或魔芋专用肥,在其上再覆1层薄土,把魔芋种球于平面倾斜摆好,再盖土。

1.8 田间管理

1.8.1 及时除草

杂草与魔芋争夺温、光、水、肥和空间,并滋生和传播病虫,降低魔芋产量与品质。当杂草长出3~5 cm时中耕除草最为适宜,如果中耕太早,有一部分杂草的种子还没有萌发,铲除后,这些种子又会在较短时间内萌发出来;如果中耕太晚,杂草的群体、密度都较大,生物量也较大,中耕铲锄起来费工、费力,用工多,成本也会增加,且对魔芋损伤严重。

1.8.2 追肥

魔芋出苗后每667 m2施尿素15~20 kg、钾肥5~10 kg、复合肥20~30 kg;换头完成进入种球膨大期后,喷施叶面肥3~4次。

1.8.3 覆盖

覆盖物可选择稻草、菜子、小麦、苕子等。若采用秸秆或干草覆盖,应铡碎,在魔芋出苗后、散叶前施用,覆盖厚度在8~10 cm,以阳光不能照射到土壤为宜。

1.9 生产记录

对魔芋的种植日期、天气状况,使用农药和肥料的名称、来源、用法、用量及施用时间,魔芋病虫草害的发生和防治情况,收获日期等情况进行记录。

2 主要病虫害防治

2.1 主要病害防治

2.1.1 软腐病

魔芋软腐病主要由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引起,大多是复合侵染,软腐病是一种系统性病害,难以防治。魔芋生产中软腐病的主要侵染来源是种芋带菌或土壤带菌,软腐病一般在种芋贮藏期,运输途中,生长时的换头期、膨大期最容易感染。生产中主要从控制病源及侵入途径入手进行防治,逐步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使其不利于病害发生;同时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株抗性,综合施策来减轻病害。具体措施:播前种芋一定要用药剂消毒,杜绝带病种芋下地,阻断初侵染源;实行与高秆作物间作;高畦栽培,开沟排水,避免田间积水;发现病株用生石灰撒在周围,消毒灭菌,防止传染其他健康植株。发病初期用敌克松、代森铵、农用链霉素、甲基托布津、波尔多液等农药喷雾,根据病情,间隔7~10 d喷施1次,连续防治3~5次,交替轮换用药。

2.1.2 白绢病

白绢病,又称菌核病或茎腐病,属于真菌性病害,病菌在土壤中近距离传播,靠雨水或菌丝蔓延传染给新的寄主;远距离传播则靠球茎携带。因白绢病适于高温、高湿条件下滋生,故7—8月份是发病高峰。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代森铵、粉锈灵、利克菌药液喷施,每隔7~10 d喷1次,交替用药,或用五氯硝基苯与生石灰以1︰50质量比配制药土,每病株穴施100 g。

2.1.3 叶枯病

病原菌为细菌Pseudomonas pseudoalcaligenessubsp.konjac,迄今尚未发现该病菌感染除魔芋以外的其他寄主。土壤肥力差的地块容易发病,从植株展叶的7月初到10月份均有发生,叶枯病只侵染植株小叶而不感染叶柄或球茎。在高温干燥气候条件下,病斑蔓延至小叶全身,叶片似烧伤状,小叶黄化、脱落,但叶柄和小叶中肋部分残存,直至植株枯死倒伏。叶枯病初期与软腐病近似,但软腐病的病斑是越过叶脉、中肋蔓延,且小叶、叶柄全部黄化至植株倒伏,同时伴有腐臭味;叶枯病只导致小叶枯死,球茎膨大受抑制,没有腐臭味。防治方法:种前精选完好无损、芽眼饱满、球形圆正的球茎作种,播种时以优质农家肥为主,重施底肥,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用量,使魔芋稳健生长,增强抗病力。发病时可用代森铵或叶枯宁药液轮换喷施2~3次。

2.1.4 根腐病

根腐病主要危害魔芋地下块茎和根系。发病部位初期为褐色水浸状病斑,随后根系和部分块茎腐烂变黑,地上部分叶片发黄,植株生长矮小。天气潮湿时,病部以上又长出新的不定根。挖收时可见地下块茎大部分腐烂,剩余未腐烂部分为凹凸不规则残体。防治方法:深翻土地,用高畦或深沟排水,防止根系浸泡在水中;发病初期,用敌克松或百菌清液灌根,结合喷雾,每7~10 d施药1次,共用药2~3次。

2.1.5 疫病

疫病刚发生时,在叶片上首先出现水渍状的黑褐色病斑,随后病斑沿茎秆向下扩展,引起植株叶片枯萎,严重时整个植株枯萎死亡。魔芋球茎感病后,生长中后期整个植株褪绿变黄直至枯萎死亡,严重影响魔芋的产量和品质。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氟吡菌胺或百菌清液喷施,每7~10 d喷1次,连续用药2~3次。

2.1.6 病毒病

病毒病由芋花叶病毒(DMV)、番茄斑萎病毒(TSWV)、黄瓜花叶病毒(CMV)单独或复合侵染引起。全株发病,病株叶片表现出典型花叶或叶片缩小、扭曲、畸形,有的病株叶脉附近出现退绿环斑或条斑,出现羽毛状花纹或扭曲,有的病株叶柄变短,叶表凹凸不平,叶面积缩小。防治方法:选用无病毒的种芋播种,发病初期用病毒A、植病灵等药物防治。

2.2 主要虫害防治

魔芋的虫害主要有地上害虫金龟子、蚜虫、豆天蛾和地下害虫小地老虎、蛴螬、根蛆、根结线虫等,地上害虫的防治可喷施辛硫磷、阿维菌素、苦参碱等,地下害虫的防治可在播种时用吡虫啉均匀撒施于播种沟内或者播种穴内,魔芋出苗后喷施敌百虫、辛硫磷,或用辛硫磷拌细土顺垄撒施于魔芋根系附近。

3 采收

11月上旬,魔芋地上部分开始自然倒苗,待倒苗90%以上即可收获。采收选择晴朗天气进行,采收时应认真仔细,逐行逐畦开挖,也可用机器采收,尽量减少破损。

猜你喜欢

种芋软腐病魔芋
岚皋县魔芋种芋管理要点
揭开魔芋的健康秘密
魔芋种芋越冬管理技术
魔芋种芋越冬管理技术
魔芋产业化,打开致富新大门
魔芋优质高产栽培管理技术研究
魔芋防病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红薯黑斑病、软腐病的防治
三个萝卜主产区软腐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魔芋种芋的越冬贮藏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