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倒春寒冻害发生特点及预防措施
2018-01-16李奎亮
孙 方,李奎亮,杨 平
(1.太康县农牧局,河南 泰康 461413;2.沈丘县农科所;3.项城市农牧局土肥站)
太康县是农业种植大县,在地理位置上处于秦岭淮河一线北侧,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适宜多种作物生长,是麦稻生产过渡地带,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小麦在生产过程中要遭遇多种异常天气的影响,给小麦生产安全带来隐患,其中倒春寒是当地小麦生产中的一大自然灾害,了解并能及时预防倒春寒,消除或降低倒春寒给小麦带来的危害既是农技人员的职能所在,也是广大基层农业气象工作者服务农业的根本要求。
为此,农业气象工作者与农业技术人员结合工作实践,进行详细探讨沟通,对小麦倒春寒的发生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根据分析结果结合长期天气预报及时发布天气动态,以期为有效预防倒春寒冻害起到作用。
1 倒春寒冻害发生时间及危害症状
倒春寒冻害是指在3-4月出现的春霜冻害,重点是在当地4月上旬出现的低温冻害。此期正处于小麦拔节孕穗期,对低温比较敏感,如果遇到5℃以下的低温很容易对小麦造成危害。轻者小麦雌雄穗退化,齐穗后逆光看,田间小麦颖壳透亮;重者会造成穗部小穗败育,只剩穗轴或有小穗但不能结实,田间出现白穗,冻害发生在穗中下部时,穗轴裸露,麦穗倒向一侧,对产量影响严重。再严重者则造成小麦植株叶片和茎秆枯死。
近年来,小麦倒春寒冻害频频发生,年际间危害程度不一样。倒春寒危害程度关键看倒春寒发生时间与小麦孕穗期是否吻合。调查发现,在小麦拔节初期(三月中旬前后)如遇0℃左右的低温(天气预报0℃,实际温度要低于0℃),小麦主茎分蘖就能冻死。在小麦孕穗期(小麦旗叶露出叶鞘展开至小麦抽穗前这一段时间大约在4月上旬至中旬)如遇低于5℃的低温,小麦就会出现严重倒春寒危害。如果在这段时间内虽然气温没有低于5℃,但是如果遇到持续的低温寡照天气,小麦也会出现轻度倒春寒危害。
如在2016-2017年度小麦生产中,在2017年4月上旬出现6~9℃的低温及持续几天的阴云天气,小麦抽穗扬花期出现花药败育,颖壳张开,小麦结实缺位现象。进入2000年以来,倒春寒危害最严重的年份是2015年,在2015年4月12-13日当地出现低于℃的低温天气,造成小麦大面积出现倒春寒冻害,其中以弱春性品种偃展4110、周麦17、濮麦9号冻害最重。
进入2010年以来,2011年、2013年、2015年、2016年、2017年当地小麦均出现过倒春寒危害,其中以2015年和2016年倒春寒危害较重。气象资料显示,在发生冻害的年份4月上旬均出现低于5℃的低温,2011年4月3日,最低气温4℃;2013年4月9日最低气温4℃;2015年4月7日最低气温2℃;2016年4月3日最低气温6℃也出现倒春寒冻害,其中当地主推品种周麦27、豫麦158倒春寒冻害较重。
倒春寒冻害除与天气降温和低温持续时间的长短有关外,与降温前是否有降水、播种早晚、田间管理等方面也有很大关系。生产实践表明,土壤肥力不足,整地质量差、土壤虚而不实地块倒春寒发生危害重。降温前有降水,倒春寒危害轻或不会造成危害。另外,小麦品种间抗性也有一定差异,没有绝对抗倒春寒的品种。
2 倒春寒冻害原因分析
2.1 整地质量差
整地方式以旋代耕。旋耕整地的优点是整地快,因省力、省工而得到迅速推广。方便快捷的旋耕在农村迅速普及的同时,其缺点在小麦生产中表现的越发明显。耕层浅,不利于根系下扎吸收深层养分;土壤疏松,散墒快,不利于出苗和培育壮苗;机械播种时易造成播深不一致,出苗不整齐,植株长势不一致。倒春寒发生时,首先是土壤疏松地方冻害重,沿车辙的田块小麦冻害轻或没有冻害。
2.2 春季干旱
春季持续的干旱天气使小麦植株生长势降低,干物质积累少,抗寒性降低,春季一旦出现低于5℃的低温天气,极易发生倒春寒危害。
2.3 土壤肥力不足
小麦孕穗期对水肥较为敏感,如果在小麦孕穗期土壤肥力不足,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及养分转化,干物质积累少,抗寒性降低。生产实践表明,缺肥地块植株生长势弱,群体少,叶色浅,冻害重。
2.4 极端天气频繁发生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温室效应的增加,极端天气的出现频率增多,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2015-2016年小麦生产中,苗期出现急剧降温及低温天气,黄淮冬麦区出现大范围的冻害。中后期持续的阴雨天气导致小麦赤霉病大范围发生,造成严重危害。在小麦拔节孕穗期的3月底至4月上旬,在豫东南经常出现5℃以下的低温天气,正好与大部分品种的孕穗期相吻合,造成倒春寒危害。
2.5 管理措施不到位
主要表现在:春季没有抓住有利时间进行追肥浇水,促进植株稳健生长。
倒春寒冻害的程度与冻害发生时间关系密切,发生越晚,危害越重,发生时间与小麦孕穗期吻合度越高,危害越重。这也与小麦对低温的敏感程度有关。
3 气象预报存在的问题
3.1 预报准确度不高
农业气象预报的准确度不高,基层气象人员需要强练内功,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
3.2 服务方式落后
气象信息服务手段单一,服务水平滞后,还没有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及时发布降温信息及预防措施。
3.3 相关部门缺乏沟通
农业气象部门和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缺少必要的沟通机制,各行其事,最新的气象信息和技术措施不能有效传达到种植户。
3.4 气象知识普及率低
农业气象知识普及率低,种植户还不能有效认识农业气象在农业生产中的“时效性”产生的效果。
4 倒春寒冻害预防措施
4.1 增施有机肥,配施微肥,择期追肥
整地前施优质有机肥7 500 kg/hm2,三元复合肥600 kg/hm2做底肥,在小麦返青至拔节期,根据苗青追施尿素187.5~225 kg/hm2。
4.2 精耕细作,打好播种基础
整地时,先犁耕,再旋耕,然后进行耙地,达到土壤上虚下实,土表平整,底墒好。
4.3 精选种子、适期晚播
冬性品种于10月15-20日播种,播种量187.5~225 kg/hm2,基本苗270万~300万/hm2;播种深度3~4 cm。播种量视整地质量、土壤墒情、播种早晚、种子千粒重及发芽率而定,不能一概而论。
4.4 浇好拔节孕穗水
在3月中下旬墒情不好时进行浇水,结合浇水追施尿素150~187.5 kg/hm2,促进穗分化,争取成大穗。经验证明,此期进行浇水对预防倒春寒冻害效果显著。
4.5 喷施激素类叶面肥
在小麦拔节后,旗叶没抽出前,结合田间施药防病治虫,喷施芸苔素内脂450 mL/hm2,预防倒春寒具有明显效果。本区域站在2015-2016年小麦超高产栽培中,于3月中旬喷施一次芸苔素内脂,后期倒春寒发生时,喷施过地块倒春寒发生明显较轻。
4.6 及时发布相关信息
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及中长期天气预报,及时通过微信、短信等网络技术手段,发布倒春寒预告信息和预防技术措施,降低倒春寒危害。
4.7 及时进行灌水
根据长期天气预报,低温来临前有条件的地块及时进行灌水可有效预防倒春寒危害。
总之,要保证小麦的高产,基层农业气象部门要积极与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合作,及时进行沟通,交流信息,加大农业技术和农业气象知识的宣传力度,减少气象因素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使小麦生产趋利避害,达到高产稳产。
参考文献:
[1] 赵虹,王西成,胡卫国,等.2017-2018年度河南省小麦品种布局和利用建议[J].种业导刊,2017(9):5-14.
[2] 河南省种子管理站.河南省2017-2018年度小麦品种布局利用意见[J].种业导刊,2017(10):9-11.
[3] 宋九林.小麦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种业导刊,2017(6):25-26.
[4] 隋珍珍,张春辉.2017年睢县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要点[J].种业导刊,2017(3):22-23.
[5] 李茂松,王道龙,张强,等.2004-2005年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冻害成因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05,14(4):51-55.
[6] 代立芹,李春强,姚树然,等.气候变暖背景下河北省冬小麦冻害变化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10,31(3):467-471.
[7] 魏凤珍,李金才,王永华,等.小麦抗寒性的影响因素及小麦冻害的防御与补救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0):2078-2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