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鑫裂变:朱共山和他的第三次转身

2018-01-16

中国中小企业 2018年1期
关键词:新能源

2017年11月14日,朱共山现身北京,与滴滴出行的创始人兼CEO程维坐到了一起,谋划了一项关于新能源汽车共享出行的战略性合作。

2017年8月12日,朱共山还曾出现在上海,与这里的一家汽车设计公司——上海同捷宣布共同建立新能源车整车基地,总投资超过150亿元。

在此之前,协鑫已经和苏州、无锡、南昌等地政府和所在地企业签订了合作框架,频频启动新能源电动车项目,未来所产车型则涉及乘用车、商用车以及物流用车。协鑫成为继格力、乐视之后,又一家跨界造新能源汽车的中国500强企业。

朱共山是谁?熟悉能源领域的人知道,他是光伏行业不折不扣的“大佬”。27年前,从电力设备生产起家的朱共山,历经两次业务转身,最终成为中国新能源领域的标志性人物,与同时期的李河君等人一样,自身也积累了数以百亿级的财富。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光伏产业在全球的迅速崛起,朱共山正是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人物之一。

2016年,朱共山领导的协鑫集团,多晶硅和硅片的产能分别占据全球市场的25%和30%,牢牢锁定世界第一的位置,发电能力则位居中国民企第一。

多年来,朱共山的投资风格有一点没有变:正如2009年他以263亿港元收购江苏中能一样,只要认准了,他从来不惧大手笔。但,光伏大佬要造车?资本市场近年来太多的失败案例,已经让“跨界”二字在眼下多少带有一点微妙的涵义。

朱共山并不忙于解释。过去的发展过程中,他带领的这家光伏巨头,就是在没有过多解释的情况下,用不到十年的时间缔造了新能源行业的传奇。

只是,如今坐拥一家A股、两家港股、两家新三板上市公司的协鑫集团,已经伴随其在资本市场的所向披靡,走到了聚光灯下,朱共山的一言一行也开始受到更多层面的关注。

朱共山开始变得比从前更加地忙碌。

2017年11月20日下午4点,朱共山在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总部办公室临时接待了一个重要的来访,对他的专访不得不因之顺延。

这样的临时性安排,协鑫从上到下的人已经习以为常。“一天当中,大概有100个人需要以及想要见朱总。”协鑫的接待人员这样告诉我们。

在此之前的两个休息日,协鑫的高管层没有休息,随同朱共山开了两天的会议。开会的内容,则无不与公司的第三次转型相关。第一次和第二次,发生在21年前和11年前。分别进军发电和光伏领域。与这样的转型息息相关的是朱共山近年来在主业之外的大动作不断,进军新能源汽车就是其中之一例。昔日“发迹于热电,闻达于光伏”的朱共山,似乎开始要给这个外界的总结再添上一句。

在自己的办公室,朱共山自述,协鑫像是一个不断充盈的机体,但远远没有走到可以自我运转的那一天。在这样一天到来之前,掌舵者朱共山要极尽所能,为这家公司不断赋能。

所幸,外面的世界给了他充分的机会。他不愿意、也不能够错失。

跨界者

就在全球光伏老大乍现新能源汽车这片崭新的战场并且四处布局的时候,外界对这家企业究竟要干什么却还一头雾水,协鑫背后的掌舵者朱共山再一次引起能源圈以外的注意。

在光伏发电行业,朱共山始终是一个传奇的名字。1990年,时年32岁的苏北青年朱共山毅然辞去盐城轻工局的自动化成套设备厂厂长职务,在上海创立上海协成电器成套厂——这是协鑫的前身。此后,在27年的发展历史中,协鑫经历了两次重要的转身,其间朱共山做过的那些重大决策,事后无不被证明是无比英明。

朱共山的确拥有这样一种令人服膺的本领:独自做出大胆、甚至有时略显独断的决策——即便一片反对之声,也要力排众议,然后以惊人的执行力将决策变为现实,并很快带来效果。

对于这样一种令人折服的判断能力,朱共山自述:“很简单,我是从大学毕业以后进工厂,一路干上来的。这些年经历了各种风雨,增加了阅历,增长了见识,也增强了防范风险的能力。”

新能源是一个不缺少财富故事的地方,“一门三首富”的传奇就曾诞生于崛起时间很短的光伏产业,即便围绕着这些曾经的“首富”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2016年胡润百富榜朱共山的最新身价是260亿元,位列财富榜第66位。虽然自始至终没有像李河君、施正荣那样登顶过,但朱共山一路走来,看似风险迭起,又始终稳扎稳打。

王继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研究员,从事企业人力资源政策研究及企业管理咨询工作。参与了多家大型企业管理咨询工作,如中国国际经济咨询公司(C I E C)、中国船级社、河南移动、中海石油、北京机床厂、南方电网等多家大型企业的管理咨询工作。兼任两家软件企业管理顾问,并为电信、金融、机床、水泥、软件企业等做过多场人力资源管理培训。具有巨龙、联想等大型企业人力资源部管理实践经验,被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职场》栏目聘为长期特约嘉宾。

著有:《人事测评技术》(2001年);《绩效考核操作实务》(2003年);《谁能胜任:胜任模型及使用》(2004年);《基石-企业如何建立一支高绩效员工队伍》(2004年);《转型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报告)》(2004年)。

朱共山自认是一个居安思危的人,也练就了一身对于风险的控制能力。对自己做过的重大决策,朱共山努力保持清醒的认知,他甚至会时常跳出自我,来审视他所做的一切。在“2016中国能源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朱共山在台上表达了自己对创业成败的看法,他提醒在座的人铭记这样三句话:“我是谁,我在做什么,我能做成什么。”

2005年11月18日,在徐州经济开发区三孔桥2000亩的土地上,朱共山决定开始第二次战略方向调整:从传统热电进入光伏的上游——多晶硅产业。从2006年破土动工到2007年多晶硅出炉,协鑫仅用了发达市场同行三分之一的时间,就完成了项目报批、建设、试生产和成功投运的整个过程。

彼时,光伏产业链的下游电池片和组件领域的竞争已十分激烈。此前一年,江西人彭小峰在新余开始构筑赛维LDK的光伏帝国,同为苏商出身的施正荣则已经带领无锡尚德登录美国纳斯达克,风头一时无两。

涉足多晶硅,当年协鑫内部曾经有过强烈反对的声音,但朱共山决定快速上马项目。新能源行业的人评价说,当朱共山闯进任何一个新领域,都会让对手胆寒,因为事实一再证明他一定很快会吃下它。而在进入这些领域之后,朱共山会不惜以铁血手腕进行资源的整合,从而迅速建立协鑫的强大竞争力。

与央企保利集团的合作至今为人称道。在苏州的总部办公室,坐在对面的朱共山直言:“我喜欢和强者共舞。”第二年,朱共山便将主营多晶硅材料的保利协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带上了香港联交所的主板。

两年之后,也就是保利协鑫上市一年半之际,协鑫又以263亿港元成功收购江苏中能。该交易成为当年全球光伏业最大并购案、中国最大并购项目,也成为了境外红筹上市的经典案例。

而造车计划,很可能会像他当年骤然闯入多晶硅市场一样,出手迅速,却也是有备而来。

对于跨界者协鑫的质疑,朱共山诚恳却又极度自信地回应:“我们肯定不能自己做汽车,因为我们不懂,我们是跨界。但是你要相信一条:协鑫会和世界上最优秀的技术公司,会和中国、世界上最强的汽车制造公司去整合。”

这样的技术公司来自于哪里?朱共山透露来自于国外,只是更加具体的信息还不能披露,唯一能够说的是:“现在已经有了。”

转身的逻辑

2014年以来,全球光伏市场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市场重心从欧洲向亚太地区转移,并向东南亚、非洲、南美洲延伸。协鑫在国内资本市场,接连实现了资本平台的几个创举:2014年5月,成功并购森泰,更名为协鑫新能源并登陆港股,入选MSCZ指数,12月又重组超日太阳能,定位于综合能源一站式服务的制造协鑫集成科技诞生。

朱共山的铁腕之力不仅体现在资源整合上,在光伏领域,更为人熟知的是朱共山带领之下的成本管控能力。

2000年,全中国的多晶硅产量只有200吨,且整体技术远远落后于国外。Hemlock、Wacker等七巨头的太阳能极多晶硅产量占据了全球的95%以上,居绝对统治的地位。但今天,这样的局面已经完全被推翻。以协鑫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对于这样的转化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用成本迅速占领市场,同时带来了规模的优势。中国光伏企业在全球的占有率不断扩大。2016年,协鑫多晶硅和硅片的年产能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25%和30%,均列全球第一;光伏电站装机容量超过5GW,位居全球第二,也是中国最大的非公有制光伏发电企业。

如同朱共山所言,光伏产业远远没有碰到自己的天花板。朱共山预计,未来几年这个产业会有裂变的过程。中国光伏走过了从无到有的阶段,在占领了全球的市场、价格、技术、以及品牌高点之后,开始从“有”向“强”转变。

但这不能免除后顾之忧。在这个过程中,协鑫自身也承受了压力,国内光伏市场俨然已是火光一片的红海,国际市场则在最近数年内面临层出不穷的关税壁垒。在这样的状况之下,朱共山一方面要固守光伏这个堡垒,另一方面还要以此为原点开疆拓土,以求进一步打牢基业。

像所有当代成功的中国企业家一样,朱共山身上先天有着对于所谓“趋势”的高度敏感。这种趋势,既包含了政策的层面,也来自技术的层面。

朱共山自始至终看好清洁能源。事实上,当年从设备生产商到转入天然气发电,再到进入光伏行业,朱共山的两次转身都源自这样的初衷。

朱共山认为,今日政策层面对于绿色发展方式的倡导和推动,这一点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体现地再明显不过。不仅生产,出行乃至生活的方方面在未来都会进一步“绿化”,这是新能源真正迎来机会的时候。

传统能源的式微具有不可抗力。朱共山坦言:“在这样的时候,转也得转,不转也得转。转得快的活下来,转的慢的活不下来。跑得快的人,肯定会关注国家建设、国家转型。”

怎么转?朱共山回答:靠科技。未来的能源,核心就是科技,而不是石油、煤炭。技术的趋势和政策的趋势,在他看来,两者又是不可分割的交融在一起。“10年后,甚至是5年后,我相信你们不会再去买汽油车和柴油车。”对于汽车发展“大势”的把握,朱共山同样十分笃定,在他的判断里,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国际化,这就是未来全球汽车产业的“大势”,更是中国汽车的“大势”。

但更让朱共山笃定的,是协鑫的基因与新能源汽车有着先天的“血缘”。“和那些强行切入的跨界者不一样,在‘新能源汽车’这五个字中,前面三个字是我们的。从发电、电网、售电、充电桩、到电池,到汽车,再到储能、金融,一个链条串起来,协鑫除了没有汽车的外壳,其他的都有了。”朱共山反问:“为什么不能把汽车作为我们未来能源战略的‘载体’呢?说实话,我做汽车最终还是为了带动我的发电市场。”

朱共山给我们做了这样一个对照:在传统的能源结构里,国内的三大石油公司,贯穿了从原油、炼油到加油站的链条,最后再从成品油到汽车,但未来这个链条应当会被另一个图景颠覆:从发电,电池到充电站,再到汽车。“当你们的汽车跑到40万公里,把车里的电池拿回来,回收进入我的电网做储能,再采用租赁的方式换一块新的电池给你。”朱共山笑言,“协鑫可以用金融的手段做到车和电池的分离,买车其实就是买个壳,我的电池租给你,坏了可以打电话找老朱。”

朱共山的头脑里有一盘棋。在他的这盘棋当中,他所落下的每一颗棋子,每一步向新业务的转型,从新能源汽车,到半导体,再到智慧小镇,甚至是金融租赁,都不是孤注一掷、率性而为,而是指向一个共同的目标:综合能源服务商。

他苦心孤诣意欲打造的协鑫,是要将新能源的触角伸向每一个方向,但它们彼此又互相嵌合,最终形成一道密不透风的墙,足以在任何环境下抵御外来的入侵者,与此同时,保证现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无论是新能源汽车,亦或是半导体,都是万亿级的市场,而目前,赛道才刚刚铺开。

3.怀孕母猪后期,特别是妊娠的最后一个月,这个阶段胎儿生长发育迅速(体重的60%),所需要的饲料营养和数量最多,维生素、蛋白质和矿物质的需要量也和前阶段不一样,必须饲喂质量较高的全价料,千万不能饲喂发霉变质、有毒的饲料,否则引起流产或死胎。只有加强饲养管理,才能获得初生重大、数量多、体质健壮的仔猪,使仔猪的成活率提高。

朱共山介绍说,位于江苏徐州的基地,2017年5000吨电子级硅材料项目已经投产。协鑫的晶体已经完全达到世界半导体界的标准。这是中国几代人梦想的事情,在今天协鑫实现了。“我们本身就是世界最大的硅材料公司,对我而言,做半导体只要进行升级就行了,所幸现在协鑫已经具备了这样的技术能力。”朱共山说。

2017年,中国的手机芯片依然完全依赖进口,但朱共山说:“协鑫会在两到三年后改变这样的现状。眼下我们的材料已经送到半导体的应用企业,现在正在验证过程中,初步反馈的效果不错。”

技术派

对于协鑫的第三次转型,朱共山给出的另一个版本的定义是:协鑫要从过去的能源企业转身为未来的科技能源企业。

事实上,在新能源这个盘子里打转的朱共山没有一天忘记过自己的主业——光伏。在资本市场所向披靡的朱共山,其实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技术派。

一个最为显著的体现是,多年来一个盘旋在朱共山心头的执念挥之不去:实现光伏发电的平价上网。

朱共山办公室旁边有一座“未来能源馆”,馆内一处电子显示屏清楚地描绘了一幅光伏发电成本的远景图。这幅图显示,2017年光伏发电的加权度电成本在0.462元/度,到2019年上半年,这一成本将首次降至0.4元/度以下,也就是说届时可实现光伏发电的平价上网,光伏将不再依赖政府的补贴。

目标在一点点接近:在距离集团办公园区几十公里之外一处保利协鑫的硅片工厂,多晶硅片的成本降至了4块多钱一片,而十年前,一片硅片的价格是上百元。现在,通过协鑫自主研发的自动化生产技术的替代,这一成本还在不断地下降。

尽管因为产品价格一再降低,已经引来若干同行的不满,但朱共山认为,依然还在依赖补贴的光伏产业,现在最需要做的就是跨过这道补贴的门槛,光伏行业才能冲破藩篱,迎来真正的明天。

朱共山笑言,四年内光伏行业一定会迎来一个所有人期待的拐点:发电成本实现与火电同价。这样的信心不是来自推测,而是铁板钉钉的事情。“协鑫有技术在手里。我们的技术已经具备了这样的条件,没有放出来而已。”

2016年8月26日,保利协鑫以总代价约1.5亿美元收购美国爱迪生和其附属企业的太阳能材料业务,包括相关平台、人员、知识产权程序及先进生产技术。通过这一收购,保利协鑫将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硅烷流化床技术多晶硅生产商,多晶硅及单晶硅片的生产成本也将大大降低。

这一次收购亦是朱共山亲力亲为。朱共山透露,协鑫现在还在就美国好几家公司的收购进行谈判,而收入的这些目标公司无不和技术相关。“我们只收购技术公司,我只要技术公司,只要科技人才。”朱共山这样总结说。

包括公司自主研发上,朱共山也会亲自过问,因为在集团董事长之外,他还身兼协鑫集团的中央研究院院长一职。

对技术的执着,根据朱共山自己的解释,还是源自对于行业“趋势”的判断:从根本上讲,新能源产业是技术驱动的产业,技术是这个产业的灵魂。

接近朱共山的人评价,其性格中兼具了温和和强势的两面:平时对待下属温和,但在工作中该批评就批评,毫不含糊,在关注战略和大势的同时,很多时候他不会放过一个小小的细节。

朱共山自述:“我要去国内、国际调研,要到企业去调研,要研究科技的前沿,还要跟股民沟通。”但朱共山的这份自知而始终为之,或许是因为他比谁更明白,强硬手腕、强力决策、亲力亲为,正是依靠这些,协鑫才能够在过去数年的时间里摧枯拉朽,占领光伏产业的龙头地位。

2017年,协鑫集团的全球员工突破3万。从27年前的4、5人到今日麾下3万人,协鑫集团现在像是一支声势浩大的军队,在朱共山的麾下向新能源的那座山头不断进发。“现在,在埃塞俄比亚的油气田有3000人在施工,明年,将会有3万人在那里施工。”朱共山在说出这番数字的时候,脸上浮现的是欣慰的微笑。他口中的油气田(天然气为主),则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大项目,在2013年由协鑫和埃塞政府签订。

对于协鑫眼下的成长速度,朱共山感到满意,尽管现在的协鑫还没有达到他头脑中构画出来的样子。“十年之后的协鑫,要成为新能源领域的华为;流水线上生产硅片的会是机器人,机器人能够生产出最好的品质,带来更低的成本;我也希望协鑫人更加年轻化,到时候我就真的可以退休了。”朱共山说,这才是他头脑中想象中的协鑫。

眼下,畅想做成另一家华为的朱共山正在领导一场从上到下的改革:上面混改,下面股改。

还像当初进发光伏的那个朱共山一样,现在的他依然愿意敞开胸怀欢迎与央企的合作。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喜欢“与强者共舞”。“央企可以和我们混改,我们也可以和央企混改。通过股权结构更加多元化,使我们的董事会决策更加科学、管理更加透明,抗风险能力也更强。”朱共山说:“下面则全部把经理人变成合伙人,那时候我给他们讲讲方向就行了。我是搞科技的,我是研究院的院长。”

猜你喜欢

新能源
新能源大数据分析平台的实践
63%新能源二手车开不满5万公里就被卖掉
山脊新能源
新能源汽车成为主流还需要多久?
新能源汽车的“相对论”
新能源车产销量暴增
新能源车免征车船税
当网红配上新能源 广汽传祺GS4 PHEV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绿色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