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济南大辛庄商代甲骨文发现纪实

2018-01-16房道国

大众考古 2017年9期
关键词:卜辞殷墟甲骨

文 图/房道国

2003年发掘现场

为庆祝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由山东省文物局、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山东各地市文物局联合举办的“山东省全国十大重大考古新发现成果图片展”于2017年6月10日在山东省博物馆隆重开幕。精品荟萃,绚丽多姿,使观众们目不暇接。尤其是当欣赏大辛庄遗址出土的甲骨文时,参观者更是赞不绝口,流连忘返。大辛庄甲骨文是如何发现的,其与殷墟甲骨文是何关系,它的内涵和意义又是如何?这些均是广大观众普遍关注的问题。我作为有幸参与主持此次发掘的考古工作者,不揣浅陋,仅就回忆所及,略记于此,以飨关心文物事业的朋友们。

遗址概况

大辛庄遗址位于济南历城区王舍人镇大辛庄东南,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发现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是一处以商文化为主的遗址。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山东省、市文物部门和山东大学考古系等先后数次对该遗址做过调查、勘探和试掘。该遗址南北约500米,东西约600米,面积约30万平方米,是迄今为止山东省内发现的商代遗址中规模最大的一处。

1984年秋,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师生、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济南市博物馆曾联手对该遗址进行发掘。发掘面积880平方米,共发现墓葬42座、水井8眼、房址12座,取得一批丰富的资料,对该遗址的文化内涵和年代有了初步了解。为进一步了解大辛庄遗址的文化内涵和性质,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山东大学考古系、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合作,于2003年3~6月,对该遗址再次进行考古发掘。

房址

清理甲骨

甲骨出土现场

发现甲骨文

2003年3月17日,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开始,发掘地点位于遗址的东南部。仅在首日的发掘中就发现了几片卜甲,这真是一种莫大的鼓舞,也兆示着一个好的开端。

19日,天气晴。张巧燕同学负责T2401,她做得非常仔细、认真。忽然,土层下露出一个甲片,颜色与土层近似,有些发灰。她小心翼翼地擦去泥土,甲片上赫然有被利器雕刻过的印痕,好像是文字。张巧燕把甲骨片交给了领队方辉教授,方教授经过认真端详、考证,初步判断:它可能是一片甲骨文!这一发现,令全体考古队员兴奋不已、欢呼雀跃。为此事,方教授召集大家开了一个简短但十分重要的现场会,嘱咐同学们要提高认识,更加一丝不苟地进行工作。接下来,郎剑峰同学主持的T2302也发现了一片甲骨文。其后,在这两个探方中又出土了大小不同并刻有文字的卜甲。

3月25日是令人难忘的一天,夜间,考古队员们对出土的8片有字卜甲进行细致的缀合工作,深夜终于拼对出一个较为完整的龟腹甲。其中的4片,可以组合成30余字的卜辞。

商代甲骨集中出自T2302、T2402第2层及其所属的扰坑内。在这些卜甲中,有一版带刻辞的龟腹甲,尤为重要。该卜甲由4块甲片缀合而成,保存了右甲桥、前右甲、后右甲、尾右甲和尾左甲以及前左甲、后左甲的大部分。龟甲在使用前经过精细的处理,刮削痕迹明显,厚薄均匀,正反两面均较光滑。右甲桥中部偏下有一小穿孔,尾左甲近边缘处有一半圆形穿孔。钻、凿、灼具备,钻、凿排列规整。卜甲残长18厘米,残宽10.7厘米。刻辞内容为卜辞,分布于前左、右甲和后左、右甲。其中后左、右甲局部漫漶不清。可识别的刻辞共34字。分区隶定如下:

后左甲:[不徙]?允[徙]?四。御母彘豕豕豕。母一。

对上述甲骨文的刻辞内容,试作以下释读:

徙,见于殷墟卜辞,意为迁徙、移动,但也有作祭名的。大辛庄卜辞中的徙,用法应与前者相同。

前左甲“温”前一字为“酋”,应为前辞,惜首字残缺。

御,祭名,殷墟卜辞常见。可见卜辞御祭对象是母,“母”后四字或为人名,也可能是御祭所用牺牲,分别是猎获的野猪、阉猪和家猪。

后左甲的“四”字刻于“御”字右上部,笔道较浅,可能为兆序,但也不排除与其下“母”字连续的可能。

从出土位置看,这件卜辞年代约为殷墟二期,最晚不晚于殷墟三期早段。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方辉教授等对这些甲骨文刻辞进行了释读,并初步得出结论:这是一片完整的商代甲骨文。

带刻辞的龟腹甲

专家云集

在得到大辛庄商代遗址发现甲骨文的消息后,国内著名的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们兴奋不已,对此十分关注,并专程赶到济南参加甲骨文专家论证会。

4月7日,在山东大学举行了大辛庄遗址发现甲骨文专家论证会,与会的专家学者有清华大学李学勤教授、北京大学李伯谦教授、吉林大学林沄教授、国家文物局宋新潮先生,以及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学海、山东大学教授于海广、栾丰实等。经李学勤先生等讨论、鉴定,认为这是一片完整的商代卜辞,它们形式上由兆辞、兆数和前辞组成,内容是对一位都邑重要人物祭祀占卜的记录,无论是甲骨修正、钻凿形态,还是字形、文法,都与安阳殷墟卜辞属于同一系统,距今已有3200年的历史。大辛庄出土的甲骨文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

山东大学大辛庄遗址重要考古发现学术座谈会

考古专家现场参观指导

意义深远

在商代,由于生产力比较低下,从商王到平民的一切活动,都普遍比较迷信依靠上苍的意志来行事。在商王宫廷里有一位地位极高的占卜官,他平时准备好一些乌龟的腹甲和牛、羊、猪的肩胛骨。每当商王要决定一项活动,或询问一件事情,他即拿出一片龟甲或兽骨,在其背面挖上槽或凿上几个洞,然后用燃烧的木枝去炙,烧到一定温度,龟甲或兽骨即爆开一些裂缝。占卜官就根据这些缝的深浅或走向来判断上苍的意志,并向君王报告。君王据此来决定一切重大活动。事后,占卜官还要把该项事情的结果刻在这片甲骨上,这便是甲骨文,又称甲骨卜辞。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文献记录,内容非常广泛,明确记载了商王室的活动和当时的经济、社会、生活等情况。如祭祀、年成、战争、猎游、王事以及年月、风雨、阴晴、疾病、王室生育等。

那么,甲骨文是何年何月又是何人发现的呢?对于这一问题,向来众说纷纭,流传比较广的说法是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在北京任国子监祭酒的金石学家王懿荣先生,首先发现了甲骨文,并购藏。此后十年间先后搜购甲骨的有王襄、刘锷、罗振玉及美国人方法敛,英国人库寿龄、金璋,日本人林泰脯,加拿大人明义士等,共得甲骨数万片。

自19世纪末,在安阳殷墟发现有文字之甲骨,已经有100余年,据不完全统计,甲骨文字发现迄今,海内外所藏已逾15万片之多,大多为盘庚迁殷之纣王王室遗物;单字约有4500个,已识2000余字,公认千余字。甲骨文的发现是我国学术史上的一件大事,与流沙坠简、敦煌文书和内阁大库档案一起被誉为“20世纪中国学术和文化史上四大发现”。

大辛庄甲骨文是石破天惊的重要考古发现,它是继殷墟甲骨文发现百余年后第一次在殷墟外发现甲骨文,被评为“2003年全国六项考古新发现”和“201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经过学者们的深入研究,认为大辛庄甲骨文为商代卜辞,不论是甲骨修整、钻凿形态,还是字形、文法,大辛庄卜辞都与殷墟卜辞属于同一系统,只是在行款和个别字的写法上存在着自身特点,根据文字和文法特点,大辛庄甲骨文的年代应介于殷墟二、三期之间。此结论与我们根据地层关系和器物特征所推定的年代相吻合。商代甲骨文过去只出土于安阳殷墟和郑州商城遗址,其中后一地出土者属于习刻。因此,大辛庄甲骨文是殷墟以外首次发现的商代卜辞,它或许可以说明大辛庄遗址可能是商代东方的一处中心性聚落,并可能是一处重要的方国或都邑。

2003年发掘人员合影

殷墟甲骨窖穴

猜你喜欢

卜辞殷墟甲骨
午组卜辞的分类与断代新探
基于造字机理的甲骨字生成技术研究
21世纪以来的甲骨缀合
论与所贞卜辞内容的异同
小屯南地甲骨大版之卜辞关系对比研究
字溯甲骨∙文承龙韵
殷墟非王卜辞的再整理与研究
殷商故都 甲骨之城
殷墟
安阳洹北商城考古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