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业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

2018-01-15朱晓松

科学与财富 2018年36期
关键词: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林业

朱晓松

摘要:经济进程脚步的加快,也让自然环境发展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当前林业发展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将从现代化林业建设概况出发,分析品种选择、苗木培育、土壤处理、水肥施用等栽培技术,并结合目前病虫害情况提出物理隔离、天敌防治、化学控制等策略,为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作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林业;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引言:

现代化林业工程的建设不仅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经济链,同时还能够优化国家自然生态环境以及资源储备量。当前林区苗木成活率以及病虫危害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原因,所以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林区实现动态化管理,提高树木生产量,将病虫害问题由事后处理转变为事前控制。

一、现代化林业发展概述

人类社会发展速度加快,市场经济环境结构也在完善,建筑、化工、资源开发等行业的进步也衍生出了一系列自然生态问题。当前滥砍滥伐、工业排放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问题,自然灾害频频发生,人们生产生活时的生命安全受到巨大威胁。为了减少灾害风险,我国党中央国务院在十九大会议上提出“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因此林业工程建设也成为新时期发展的重要任务。林区是自然生态的一部分,其能够起到丰富资源、改善环境、抗自然灾害入侵、优化相关产业链等重要作用,对于我国社会发展稳定性十分关键。目前,受到技术人员综合素质水平、科学技术研发进度、林区工程管理手段等多方面的制约,相关行业发展进度较为缓慢,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背景下要求。为满足我国经济利益与社会效应,就需要加大科学力度投入,实现现代化的栽培与管理,对于病虫害要进行针对性方式,将数字化、信息化、产业化等管理模式融入在林区建设过程当中[1]。

二、现代化林业栽培技术

(一)现代化育苗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育苗方式也被研究出来,实际应用时可发现,其技术种类的选择与林业建设效果有直接关系,当前常见林业育苗管理技术可分为以下几种:

1.无纺布育苗

容器育苗在我国林业栽培进程发展时间较长,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当前无纺布育苗因为成本投入较低、操作简单等优势被业内所青睐,在实际操作时,仅需要无纺布或材质近似的布料、焊接机器、自动化容器等设施。首先将树苗苗種放置在布料当中做密封处理,然后将布包放到自动化容器中进行填充、焊接,最后把填充完成的带土球树苗移栽处理即可,该技术可适用于多种环境,在大多数林业栽培地区、山区、寒冷地区都能取得较好效果,且经过无纺布培育后的树苗根系健壮,可为后续种植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插条育苗

插条育苗技术通常适宜在3-6月或7-9月,3-6月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仍比较湿润,空气含水量较好,树苗在这段时间栽培的发芽率较高,土壤内部微生物活动也比较频繁,所以树苗成活率更有保障。技术人员在进行插条育苗时需要事前测试好土壤含水量,如果土壤解冻进度缓慢,内部过于干枯则可以适当延后播种,避免发生因为水分摄取不足而发生的枯黄、死亡等现象。例如:某地区技术人员测得土壤不够湿润,为保证建设进度良好,采用了垄作的方法提高湿润度。另外,林业建设队伍还需要定期根据树苗生长情况做剪枝处理,以保证养分集中。

3.苗木拆分

苗木拆分也可以称为分植技术,技术人员根据生长规律对苗木进行分部位的查拆分,并将每一个拆分的部分都作为单独树苗进行种植,该技术操作方便,成活率比较良好。同时树苗阶段生长效率较高,所以对于提高林区建设速度也可起到帮助。当前苗木拆分技术被多应用在资源匮乏的林业项目地区,需要注意的是苗木拆分后不能立刻栽培,为保证适应效果,需要种植土壤湿润度进行调整从而提高其成活率[2]。

4.苗种栽培

苗种栽培在操作过程中需要选用根系健壮的苗种,该技术对于使用环境没有过多要求,在自然条件恶劣、土壤贫瘠的地区也能起到不错的存活效果。一般应用这项技术都是为了进一步减少林业工程建设的资本投入,栽培人员可以将这项工作中节省出的资源、资金应用在育苗研究中,从整体上提高林业工程建设速度。另外,种子催芽也是育苗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科学的催芽能够保证树木栽培后抵御病虫害能力较好,温水与热水都能实现水浸法催芽,例如:温水催芽时要保证温度达到45-55℃,时间为45min-1h,环境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将浸泡的苗种放在阳光下,维持温度一周后即可发芽。药物催芽也是当前较为常见的一种栽培技术,取树苗种子放在容器当中,施加微量元素溶液,3-4天即可发芽,但该方式需要技术人员精准掌握药物配比,以免发生烧芽现象,物理催芽也比较常见,其相对于药物方式更加温和。

(二)林区树苗选择

科学的树苗选择工作能够直接决定最终林区的成活率,当前很多地区树苗死亡率过高都和品种选择不当有很大关系。采购人员在进行品种挑选之前,需要充分做好地区范围内土场环境调查工作。例如:某地区种植土壤肥力不足以支撑树苗存活,种植人员就要提前做好土壤翻耕,人为的加大肥力含量。另外树苗种类选择与环境、气候、温度也有着直接关系,因此前期要整体做好流程规划,对地形地势,存水情况都要进行科学化的处理与分配,林区树木栽培与农业种植不同,需要保证树木能够遵循自身习性生长,不同品种都有着差异化的生长习惯,因此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模式进行播种,单一化栽培不仅不利于自身成长,同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也比较差。与此同时,树穴的挖掘也要采取规范化的操作,土壤对于植物成长至关重要,无论是内部存水量、酸碱度、微生物还是矿物质都会影响着树木的生长,因此树木品种的栽培规划一定要结合适应的土壤环境,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自身成活率的提高,利用交互性生长规律提高抵御外界因素影响的能力。在树苗的选择过程中需要按照品种根球挖掘适宜的树穴大小,如果洞口尺寸过大则会造成树木的歪斜,如果尺寸太小则扎根不利于生长。需要注意的是,每种树木原本的自然生长条件及环境都各有不同,因此其对于土壤松弛度以及水分含量要求也要做好区分[3]。

(三)土壤环境处理

林区建设环境能够决定着树苗移植后的成活率、抗病力、生长速度等多个方面。种植人员在处理自然土壤环境时可以与地区相关实验室达成合作关系,抽样送检,分析其中的养分含量比例,如果某项元素不达标准再制定后续处理方案。该方式需要较大的人力、资金成本的投入,所以政府部门要积极发挥出自身职能,加大帮扶力度。

(四)水肥定期施加

水肥是植物健康生长的根本保证,因此种植人员要提高对相关工作的重视,从土壤含水量出发,合理控制浇水频率,对植物根部土壤做好压实处理。从自然发展情况来看,林区工程栽培时间多为春季与初夏。该季节环境湿度良好、气候温暖,树木移植栽培后成活率更有保证。但同时经过冬天寒冷气候,部分地区土壤仍处于较为干燥的状态,所以如果直接进行移植,则很容易因为水分不足而发生腐烂现象。为保证移植后的树木能够与周边土壤实现契合,就需要事前做好对土壤的浇灌处理,确保根部水分丰富,树木扎根效果良好,存活率提升。水分的浇灌要与树木习性配合,如果浇水太多也比较容易发生烂根问题,为了减少植株歪斜问题,浇水一定要在压实处理以后进行,这样根部与土壤才会联系更加紧密。

土壤环境需要养分肥力来提供支持,树木生长状态与土壤环境之间存在必然联系,因此为了加强林业建设效果,树木生长结构良好,就要提高土壤内的养分含量。首先可以定期对范围土壤进行施肥,给植物生长提供必要的养分,为落实绿色环境保护的社会主义发展理念,在肥料选择上要坚持“无公害”原则,施肥时间频率按照3-4个月一次进行,肥力养分充足后,树木生长过程中对于病虫害抵抗能力也会顺应提高。

(五)混种树林建立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林业工程为了提高树木产量、扩大林区面积,通常会采取大批量、统一化、规模化的方式对树木进行栽培、例如:江苏、广东、福建等地的林业工程均采用的是自动化机械作业。该方法相比较于传统手工栽培进度加快、效率较大,在减少人力资源投入的同时还能够提高林区经济效益,但是机械化栽培的成活率相较于人力栽培更低,且无法根据土壤情况、自然环境判断树苗根部种植深度,强硬栽培还很容易造成根系受损。采用机械种植的单一种类树林抗虫害、疾病能力较差,一旦发生病虫害入侵则很容易造成大面积传染,蔓延传播速度较快,最终发生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在林业栽培时要采用混交树林模式,保证生物多样化,利用自然的生态环境位置林区生长稳定。例如:混种树林中的枯枝落叶能够进行自然分解,建立病虫天敌的生长空间,提高自体健康循环能力。另外混种树林还可以实现对不同物种的交互作用,多种有机物也会因此大量繁衍,给树木生長提供必需的养分。种植人员在进行相关作业时可以提高对耐阴植物的重视,确保林区多元化植物都能实现自然生长,提高对外界环境的抵御能力,实现生态保护的同时增加经济效益。另外相关政府部门也需要充分发挥出自身职能,加大对林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力度,使其自身能够建立起完整的栽培知识体系,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因地制宜”理念,结合实际自然情况制定出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种植方式,积极研发出科学技术,打破传统林业模式制约,优化林区结构组成,例如;无土栽培技术的研发等等[4]。

三、林业病虫害防治措施

(一)物理隔离

病虫害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影响我国林业建设进度的“元凶”,例如:我国南方地区气候较为湿热,虽然空气含水情况较好,树木水分吸收有充分保证,但也比较容易滋生出病虫。且目前化学防治弊端较多,从实践情况上来看,长期使用农药不仅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同时虫害也会因此提高对药液的免疫效果。种植人员可以积极采取物理隔离手段对病虫问题进行预防。对于已经发生虫害的树木要及时采取隔离,避免其成片蔓延、扩大,对林区造成严重侵蚀破坏。另外可以通过自然生态多样化的结构实现对病虫害的预防,将抵抗能力较好、受外界影响程度较小的树木种植在外侧,最大程度上削弱灾害入侵的风险。

(二)天敌防治

天敌防治也可以被称之为“生物预防”,众所众知林区作为生态系统,必然会存在多种生物,因此可以充分利用起物种之间的牵制效果。技术人员选取病虫样本,研究其物种天敌,在林区范围内进行物种投放,不仅能够加大内部生态多样性同时还能够利用“生物链”关系制约病虫影响范围扩大。

(三)化学控制

化学控制是目前所有病虫害预防、治理措施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种植人员通过对已经感染或未感染的树木喷施药物来消灭预防病虫。这种方式应用效果比较直接、高效,且操作简单,能够在短期起到可观成效,但是并不适合长期应用。因为化学药物喷施后必然会残留在土壤当中,破坏微生物生长环境,树木生长效果也会因此受到影响,树干表面涂抹式农药虽然能够减少药物残留,但是人力资源成本投入较大,仅适用于小范围使用,因此化学控制手段仅推荐在大数量、大范围且形式较为严重的灾害情况时使用。

(四)建立预警

目前我国信息化技术已经开发的较为成熟,在社会各行各业的生产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传统林业管理时,工作人员要不断对林区情况进行查看,以保证生长状态良好,及时监测到病虫害出现迹象,但是林区工程覆盖范围较广,所以人力巡视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漏洞,造成经济利益受损。因此相关行业人员可以将数字化技术应用在其中,例如:GIS技术的生成建立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所以其具有高效率、高精准度等优势,相关设备可动态巡视林区状况,并生成三维效果图,提供精准定位,林区中的植物生长状态、土壤养分情况都可以充分表现出来,技术人员可以此数据为基础开展工作。同时,建立林区预警系统还包括对自然天气情况的预防,林区可以和当其气象探测部门达成合作关系,第一时间获取气象情况,有针对性的做出病虫害预防,提高建设效果[5]。

结论:

综上所述,林业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容分割的一部分,目前植树造林工作正在全国上下不断扩大范围,为保证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方式技术应用顺利,政府部分也需要积极发挥自身作用,加大对相关资金投入、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培养综合型人才,为我国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房钢.刍议现代林业育苗栽培管理技术[J].种子科技,2018,36(11):59+62.

[2]田静,张生,高鹏.基于生态模式的林业栽培管理技术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02):217+219.

[3]黄涛.林业栽培种植技术及应用实践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7(09):261.

[4]李雪晶.现代林业育苗栽培管理技术的探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1):274.

[5]黄彩霞,庞雪娜,孔维芝.浅谈林业绿化树移植栽培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7,37(06):204.

猜你喜欢

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林业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land produces
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对策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
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