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入群如泡澡

2018-01-15李大伟

特别文摘 2018年11期
关键词:善人修枝群里

群,是澡堂,你在群里,好比泡澡,汤有多浑,你就有多脏。

我人生的第一个群,线下的:大学宿舍群居,八人一室,学期结束,只剩下一把牙刷,一人得肝炎,全室多感染。什么叫江湖兄弟?兩肋插刀,哪怕两败俱伤;“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什么叫袍泽兄弟?同患一个病——甲肝;同唱一首歌——《朋友》;连绰号都是连号的——大王、二王(沪语:伲王)、三王、四毛。

群,是大染缸,缺点互相传染,而且免费,凸显互联网的经济特征:分享。

互联网时代,你可以没有一个家,但不能没有一个群。现在见面,不管熟悉与否,投缘与否,先是加个微信,然后拉你入群,像旧时代拉壮丁。一个名字同属于无数个群,相当于吃空饷,如死鱼虫沉淀,永不泛滥;一个个死粉,永不冒泡,比潜艇还要沉默。

古人云:“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现代人:“不知其人,观其群、察其文。”

看人的品位,看群;看群的品位,看转发。在群里可以折射出你的品位、趣味、价值观。

每天早晨发“早安”的,好比“今天天气哈哈哈”,无话找话,居然还有呼应的,可以判断基本面:群主热情过头、群众闲得发狂。你若在这个群厮混,就知道你的百无聊赖。

如果转发的文章,标题总是耸人听闻,那么十之八九反常识,看多了,你也歪忒了。待得时间长了,越来越像刺猬,好抬杠。

如果转发的文章里,语句常常斩钉截铁,那么往往大言欺人,只讲理论,不讲论据;如果常常放些狠话,它与前者是孪生兄弟,一个硬币的两个面,那个群就是愤青们的吐槽池,就是痰盂罐。这样的群待久了,会固执:社会是黑的,天空是灰的,久而久之,沾染仇恨,学会抱怨,满怀悲观,提前“男更”。

如果转发的文章,多排比句,十之八九是心灵鸡汤,这个群,非励志不阅读,往往是一群“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敏于言而慎于行”。这样的群待久了,会缺乏行动力。

如果多养生,而且多偏方,这样的群待久了,会消极、会疑神疑鬼,一张体检报告里一个小零件自然老化,从此杯弓蛇影,惶惶不可终日,整天攥着榔头找钉子,提着斧头找柴劈,要事体!这样的群待久了,你的情绪就成了风前残烛,弱不禁风。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群,是一口大染缸,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身处其中,久而久之,不是见贤思齐,就是同流合污。

晚上,我有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删群。这就好比花匠修枝,好比健康人千方百计要远离病原体。

(摘自“李大伟随笔”微信公众号 图/子依)

猜你喜欢

善人修枝群里
修枝对连香树林分生长的影响
《论语》“善人”解释的“德位之争”
盆景树
老善人
杨树修枝技术研究进展
一滴水
不同强度修枝对湿地松中龄林干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