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告史悠久着呢

2018-01-15豆梦之

特别文摘 2018年11期
关键词:酒旗行商杂剧

豆梦之

广告这东西,历史悠久着呢!在先秦及其之前,有两种不同的广告方式:“行商”和“坐贾”。

行商,说的就是会动的广告。叫卖广告、响器广告、表演及展示广告都可归为此类。坐贾,是广告中的死肥宅。门下有招牌广告、幌子广告等。

你以为请当红炸子鸡拍广告是如今的品牌发明的吗?不不不。以前有个卖马的,特机灵。马卖不出去,他就去找马界“炸子鸡”——伯乐先生,让伯乐给他推广推广。被伯乐认证的马,价格“嗖”的一下就翻了十倍。这就是早期的经典“名人效应”广告。

在秦汉时期,最主要的广告形式是口头叫卖广告、音响广告和悬帜招幌广告。

到了唐朝,出现了新的广告形式——灯笼广告。王建在《夜看扬州市》里写道:“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由此可见,唐朝人民的夜生活,那是相当丰富啊。灯笼广告上,是有字号的。而且,灯笼的个数和颜色也有特定的含义,它是唐朝酒店和餐饮业的重要广告形式。灯笼广告自唐代产生后一直长盛不衰,到宋代发展到极盛。

唐朝的酒旗广告也很有特点。酒旗广告是悬帜广告的一种,呈现于汉代,在唐代发展到最兴旺的阶段。酒旗也称酒帘、酒旌、青帜、青帘、酒家望子等。唐朝盛产酒鬼,所以卖酒的多,酒旗也就多了。

我国古代广告事业的鼎盛时期,在宋代。在《清明上河图》中,仅汴梁东门外附近十字街口,就有各家商店设置的招牌、横匾、竖标、广告牌等30余块。宋代广告业之昌盛,可见一斑。宋代是中国印刷术的黄金时代,印刷業就跟现在的互联网行业似的,那可是势头大好的高新技术产业。印刷广告,也就应运而生。

到了元代,广告套路越来越多了。元代杂剧盛极一时。咱们吃完饭去看个小电影,元代人民群众看杂剧。电影不都有海报么,元代的杂剧也有海报,叫“招子”,也有叫“花招儿”“纸榜”的。杂剧演出前,“瓦子”(游艺场)里的“勾栏”(戏场)都要事先挂海报。这些海报是彩色的,写着戏名、演出者,和现在的电影海报差不多。

明代中后期以后,文人儒士逐步冲破传统的轻商观念,用他们的文字特长进入广告领域。也就是说,“大V们”开始接“推广”了,对联广告出现了。

清代以后,对联广告更加流行,各个行业都有自己的专用对联。

九江浔阳楼的对联广告:“世间无此酒,天下有名楼。”理发店的对联广告:“相逢尽是弹冠客,此去应无搔首人。”比较皮的理发店的对联广告:“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摘自“博物馆丨看展览”微信公众号 图/傅树清)

猜你喜欢

酒旗行商杂剧
在日升月落时
酒旗高悬迎客来
“唯以杂剧为正色”年代考
风中的酒旗
十三行行商与清代戏曲关系考
闲话“酒旗”
“行商”
宋官本杂剧段数本事新考
国家图书馆藏吴奕杂剧二种略考
新见晚清民国传奇杂剧七种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