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秋需防血压升高

2018-01-15蔡承穆吴伯宽李之楷张燕利

新天地 2018年11期
关键词:心脑血管脑梗塞波动

蔡承穆 吴伯宽 李之楷 张燕利

入秋以来,在急诊和神经内科门诊,每天因头晕、肢体瘫痪、言语不清、身体麻木等就诊的脑血管病人急剧增加。

这是因为进入深秋以来,昼夜温差增大,温度的变化,使外周血管收缩,极易导致血管痉挛、血压波动,导致脑血管疾病高发。有研究表明,老年人高血压的季节性变化较大,冬季明显高于夏季,因此,特别有必要关注血压的季节性变化,及时调整用药。

对于那些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及年老体弱的老年人,进入秋季要及时测量血压,在医生指导下及时调整用药,将血压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防止血压波动过大导致脑梗塞、脑出血的发生。

这个时期,最好每天早晨和晚上测量2次血压,每次测2~3遍,取其平均值,如血压波动大,可增加测量次数,但情绪焦虑的患者,最好到附近医院检查,根据血压的情况及时调整用药。

那么,血压控制到多少为宜呢?

1.一般高血压没有严重合并症的患者,可将血压降至正常范围,即140/90毫米汞柱;70岁以上老人,高压可以适当扩展至150毫米汞柱。

2.若病程较长,合并有冠心病的患者,低压不宜过低,不要降至85毫米汞柱以下,造成低灌注状态,诱发急性心梗,或脑梗塞。

3.对于需要立即降压处理的高血压急症患者,应在短期内给予降压,但一定要去医院,请大夫给予用药意见。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秋季首先要注意气候变化,及时收听气象预报,以便随时增减衣服。总之,如果把秋天的“保护工作”做好了,就会为冬季的全面预防打下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外出晨练是老年人的良好生活习惯,但此时外出锻炼的时间最好往后推迟,待太阳升起来以后,再出门比较适合。中医说“寒主收引”。这是因为寒冷导致血管急剧收缩,易发生脑血管供血不足、脑梗塞等。因此高血压患者不要让自己受到“冷刺激”,因此保温保暖非常重要。

对于那些尚未供暖的地区,如果感觉冷飕飕的,一定要打开取暖器,让家里的温度温暖起来。中医认为“寒者热之”,既然心脑血管疾病对寒冷刺激敏感,我们就不要在意电费了。

深秋季节也是各种呼吸道疾病的多发季节。一些呼吸系統的感染和过敏性疾病,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诱因,如病毒性心肌炎常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肺原性心脏病更是由长期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慢性气管炎、过敏性哮喘、肺气肿等)导致。因此,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对心脑血管病患者而言是相当重要的。

另外,要保持情绪稳定,外界的不良刺激,长时间的精神紧张、焦虑和烦躁等情绪波动,都可导致和加重高血压病的症状。对这种因紧张焦虑导致的高血压,药物治疗往往不能令人满意。因此,在情志方面,应减轻和消除异常情志反应,移情易性,保持心情舒畅。

(责编:辛娅)

猜你喜欢

心脑血管脑梗塞波动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羊肉价回稳 后期不会大幅波动
微风里优美地波动
2019年国内外油价或将波动加剧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注意五大误区
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与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
干湿法SO2排放波动对比及分析
2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护理体会
舒适护理在脑梗塞患者并发症防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