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诚、正、中之关系

2018-01-15

中国慈善家 2018年10期
关键词:陋巷伊尹条理

陈绍诚,祖父为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外祖父为国学大师林尹。现为台湾“财团法人 立夫医药研究文教基金会”董事兼副执行长,曾就读于美国普度大学工业工程系,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硕士,于2015年受邀于隶属台湾“教育部”之“国立教育广播电台”主持儒学相关广播单元“谈笑自儒”,将儒学以深入浅出且生活化的方式解释给听众。

上一篇讲到正心,我们从格物理解求得知识的方法,有了正确的方法以至达到知的境界,进而增加各知识的深度广度。在求学问知识时面对自我毋自欺并以诚意作为动力,将取得知识做到最好,而知识越多,越能运用知识者,能力越大,此时正心极为重要。但要如何才能正心?其心要正,必须先把握“中”,要把握“中”,则先需要诚其意。

诚意为毋自欺,面对任何事物都对自己诚实才能做到最好,因此“诚”实为一种动力。有了“诚”这一动力才能自力调整心之动向,也因为诚实面对自我,没有情绪好恶之心,客观对待任何人事物,如此使之处乎中,发于正,无论一己之行为,或外来之事物,皆可得到最佳之处理,以达到修身之目的,故曰“意诚而后心正”“诚者不勉而中”。

“中”一字所含之意义在吾国哲学思想中极为重要。尧授天下于舜,告舜:“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自舜后由各圣相传,皆以时中为训,直至孔子集大成加一“庸”字,发挥出我国最伟大的哲学思想。中可作为名词、动词、形容词,作为名词时,其义为中心点;作为动词时,其义为射中;作为形容词时,其义为恰到好处。三个词性虽不同,但三义一贯。

朱子谓“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即恰到好處之义,正是三词之义总结。二程也对中有解释,明道先生程颢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又曰:“中者,天下之大本。天地之间,亭亭当当,直上直下之正理,出则不是,唯敬而无失最尽。”伊川先生程颐曰:“中字最难识,须是默识心通。且试言:一厅则中央为中;一家则厅非中,而堂为中;言一国则堂非中,而国之中为中,推此类可见矣。如三过其门不入,在禹稷之世为中,若居陋巷,则非中也。居陋巷,在颜子之时为中,若三过其门不入,则非中也。”

中在为人处事上则除了恰到好处外,还要注意不断调整,时时刻刻的“时中”。孟子曾评伯夷、伊尹、柳下惠、孔子四圣,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智,譬则巧也;圣,譬则力也。由射于百步之外也;其至,尔力也;其中,非尔力也。”所以我们能见,四圣之立身之道,各有不同之态度与原则,唯伯夷、伊尹、柳下惠皆不免有所偏执,而孔子则能因时、因事、因地而制宜,随时处中,恰到好处,故能越群圣而为至圣。

人为感情之动物,不可能完全无喜怒哀乐,当这些情感未萌发时,无偏无倚,是谓之中;心在动时,情发而恰到好处,其结果使人与人之间和谐公平,是谓和。人与人之间相处之道,基于中,礼之本为中,礼之用为和。人与人相处之道,双方满意,事乃克通,方为正道。因此中庸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与正之关系相辅相成,发自于诚。

猜你喜欢

陋巷伊尹条理
一个厨子灭了一个王朝
伊尹摄政
等你回来的我
如果历史是一群喵
一个厨子灭了一个王朝
按顺序写话条理清
樱花雨
清晰的条理来自于分类
收藏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