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技术技能资源集聚中心建设研究
2018-01-15姬瑞海
姬瑞海
摘 要:以高职院校为主体,以地方政府为依托,政、校、行、企多元协同构建区域技术技能资源集聚中心,是强化技术技能积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四维度构建政策保障机制、组织机制、评价与反馈机制和激励机制是实施技术技能积累的根本保障。本文紧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借鉴发达国家技术技能积累模式,提出“政校行企”多元协同技术技能积累模式,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 技术技能资源 集聚中心 建设
课 题:本文系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高职院校区域技术技能资源集聚中心建设研究”(项目批准号:16YJA880013)的研究成果。
2014年5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首次提出要强化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积累作用。此后,教育部单独或联合其他部委又相继出台了《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这一系列文件不仅明确了职业教育在技术技能积累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而且提出要推动政府、学校、行业、企业联动,促进技术技能的积累与创新,将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成为区域技术技能积累重要资源集聚地的目标要求。
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不仅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功能,还是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的重要载体。当前,校企合作已经从模式构建阶段进入了纵深融合阶段,技术技能积累是实现共赢的杠杆。因此,如何强化政、校、行、企多元协同,构建区域技术技能资源集聚中心,是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技术技能积累的内涵
1.技术技能积累
技术技能积累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依托一定的平台,建立有效的机制和载体,将人才、知识、工具、技能和工匠精神等要素构建成一个有机的系统,通过循环往复的集聚→学习→完善→创新,从而实现各要素的持续递进、积淀和传承,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创造出更多的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材料,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技术技能积累具有累积性、渐进性、层次性和目的性等特征,是技术创新从量变到质变的必然过程。
2.区域技术技能资源集聚中心
区域技术技能资源集聚中心就是某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起主要和引领作用的先进技术和精湛技能的集聚地,包括技术技能型人才集聚、先进设备集聚、应用技术研发集聚、技术技能推广集聚、工匠文化集聚和功能。其中技术技能传承、研究、创新和人才培养是其基本功能,具有区域性、先进性、公共性、公益性和示范性等特征。
二、区域技术技能积累模式
1.国外技术技能积累模式与现状
西方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依赖于先进的职业教育和与之相适应的技术技能积累模式。不同的国家,其技术技能积累模式也各不相同,其中,以日本“以企业为基础”、美国“以学校为基础”、德国“双元制”的技术技能积累模式为典型代表。日本依赖注入式和内生式途径进行技术技能积累,受教育者主要通过企业获得技术技能。美国注重实用的高等教育,学生通过学校获得技术技能。德国实施“双元制”的职业教育,通过共生式途径进行技术技能积累,受教育者充分利用职业院校和企业的优势资源学习技术技能。德国“双元制”技术技能积累模式,成就了德国制造的全球声誉,吸引了世界众多国家对德国制造业发展的强烈关注。
2.国内技术技能积累模式与现状
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处于工業现代化进程阶段,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深度不够,产业国际化程度不高。技术技能积累意识淡薄,以个人层次和自主式技术技能积累为主,社会层次的技术技能积累刚刚起步,不平衡现象严重。技术技能积累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缺乏良好的技术技能积累环境,在顶层设计方面,政策保障缺失,技术技能积累处于无计划、低层次状态;在技术环境方面,重引进、轻消化吸收,重应用、轻融合创新;在体制环境方面,重经济效益、轻品牌建设;在组织环境方面,组织结构不合理、决策时效慢、效率低。二是校企合作缺乏平台和有效机制,技术技能积累要素短缺,参与程度不够,参与动力不足,合作的层次低、范围窄、效益差。
3.“政校行企”多元协同技术技能积累模式
随着社会分工的愈加细化,共生式、社会层次的技术技能积累是主要的发展趋势。一方面,企业需要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以促进转型升级、加快产品迭代更新;另一方面,高职院校需要技术技能资源,以培养社会需求的高匹配度技术技能型人才,并促进自身实现内涵式发展。政、校、行、企协同联动的结果必定是“正和博弈”,多元协同是增加整体利益的前提,是实现整体利益“帕累托改进”的基本策略,也是实现整体利益“帕累托最优”的充要条件。国家相关文件的发布,进一步夯实了“单方需求”转变为“互补共赢”的前提基础。
紧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并借鉴发达国家技术技能积累模式,提出“政校行企”多元协同技术技能积累模式,即以高职院校为主体,以区域政府为依托,以建成运作的公共实训基地、工业设计基地、知识产权中心等为平台,以产品与工艺开发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等为载体,以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开发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主要形式,以技术、技能的挖掘、收集、整理、创新、推广等为途径,创新政、校、行、企协同机制,构建区域技术技能资源集聚中心。由此,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强化高职院校在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方面的重要作用,大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助推“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实施。
三、区域技术技能资源集聚中心建设机制
政府、高职院校、行业协会、企业的战略目标是一致的,但各自的功能和追求的利益既有重叠,又有差别。在政府主导和行业协会的指导下,企业和高职院校既是技术技能积累的主体,也是最大的获益方。为建好区域技术技能资源集聚中心,促进职业教育的供给侧改革,变“市场导向”为主动地“引领市场”,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合理进行顶层设计,创新构建政、校、行、企多元协同的技术技能积累机制势在必行。
1.顶层设计,建立组织机制
专门的组织机构是推进工作有效实施的可靠保证。结合当前国情,区域技术技能资源集聚中心实行委员会领导和监督下的校长负责制。委员会由相关政府部门、高职院校、行业协会、企业等单位领导、专家组成,在区域政府主导下,负责计划、协调、组织和督导。院校负责人向上对政府和委员会负责,向下则通过集聚中心各组成单位和高职院校已有的组织机构实施教育教学、科研开发、技能培训、技能竞赛、社会服务等技术技能积累活动。
2.科学规划,构建政策保障机制
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实际和高职院校软硬件条件,科学制定《政校行企技术技能积累合作办法》《区域技术技能积累发展规划》和相关支持政策。明确政府、高职院校、行业协会、企业的职责、权利、义务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政校行企技术技能积累合作办法》《区域技术技能积累发展规划》均是动态性的,随着社会发展需求随时做出相应的调整。
3.监督控制,建立健全评价与反馈机制
实施效益评价与反馈既是监督控制机制,也是激励机制,是技术技能积累系统实现闭环控制不可或缺的。以年度目标和工作计划为依据,科学制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由专家定期对技术技能积累的效益进行综合性评价和定量打分,并适时反馈。系统各组成单位再据此制定措施、发扬优势、克服不足,最终实现技术技能积累的效益最大化。公平公正是坚持评价工作的基本原则。
4.内外结合,建立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在技术技能积累的组织系统中,由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组成的激励主体系统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结构、方式、关系及演变规律的总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不仅能充分激发系统各主体的积极性,而且还能使系统始终处于良性的运行状态。
激励机制应着重从政策激励、内部激励和平台激励三个方面进行构建。政策激励包括财税激励机制、产权激励机制和市场激励机制;内部激励是基于高职院校和企業内部的激励机制,包括绩效分配机制、职称职务晋升机制和荣誉嘉奖机制;平台激励是基于技术技能资源集聚中心平台之上的激励机制,既面向系统组成单位,又面向个人。真正将技术技能积累的经济效益与参与部门和个人的利益挂钩,充分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
四、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以高职院校为主体,以地方政府为依托,以特色产业和优势专业为基础,整合现有资源,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多元协同构建区域技术技能资源集聚中心,是校企合作广度上的再拓展;多维度构建政、校、行、企联动机制、动力机制、激励机制、评价机制和反馈机制,确保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重要资源集聚地建设得以实现,是校企合作深度上的再深入;以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技术技能开发和资源库建设为主要内容的资源集聚中心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理论的再丰富;区域技术技能资源集聚中心建设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探索。
参考文献:
[1]施培公.我国企业技术积累若干问题探讨[J].科研管理,1995(6).
[2]王秦,李慧凤,赵玮.校企协同的技术技能积累机制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5(31).
[3]王秦,李慧凤,嗷静海.基于校企协同的技术技能积累机制实现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5(33).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