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私语
2018-01-15杨笑颜
杨笑颜
秋天总是来得踌躇不决,徘徊不定在炎热与寒风交织的违和感中。然而它到底还是来了,只是开场白多年不变——
一样的字斟句酌,一样的犹豫不决,最后突然生硬地闯进这个世界,让人诧异极了。
这时候的天,总是悠远得像一曲长调;清风也不像夏日时那样吝啬,它从半开的窗户中钻进来,带来秋水漫涨的清凉;街道铺上了厚厚的一层落叶,人走在上面仿佛金色的潮水涌上脚踝。乡下,一定有打麦场飞溅的阳光和触手可及的累累硕果,只可惜身在城市的我,看不到这样的景象。1
秋日午后的阳光里充溢着时光。时间在这个时候放慢了无数倍,然而它不会停下,只是把那种渺茫的轮廓加深加重,有形状、有重量地从脚边环过去,绕出去。人在这样的环境里,会感到一种莫名的可笑的悲凉。
五年前的我,喜欢站在湖边抬头看着那一大片独属于秋天的晶莹。我记得,那时的天空蓝得如同一张薄薄的水膜,渺远如梦境,脆弱易碎,一如当时孩子天真的笑容。我还记得,湖的对面有一座依山而建的白房子,常有飞鸟掠过房顶,急速远去。
这个场景曾经多次在我的回忆中出现。巨大的沉默的碧空像一片被水漂过的玻璃纸,将我层层包裹。凌空而起的鸟群一次次从我眼前飞过,像极了拉长的光线。
然而白房子消失了,连同它身后被伐倒的树木。飞回来的鸟,也早已不是同一批。2
秋天很容易让人想起肃杀、离别、荒芜与死亡。当秋天的雨密密集集地下起来时,人会感到一种彻骨的悲凉。人生中的寒冷大抵就是从这里开始的,许多人在凄冷的秋雨里死去。但说来也奇怪,在其他季节死去是彻底的大悲大痛,在秋天死去卻多了一份释然,也许万物的死亡包裹住了它,使人们觉得这是一种注定,于是便不足为奇。
秋天的确可以是很美的,但可惜由于死亡,人们对它的印象大多是萧瑟——或许是因为它,才有万物之死。而这死又不像冬天那样决绝凛冽,正如坟墓难以让你感受到垂死之人的挣扎与绝望。
从古至今,赞秋、颂秋之人有三类:一是喜秋景绚烂多姿,二是悟通死灭,三是于落叶残败之中见来年春景。四季更替,各有美丽,于是无论古今,秋景确也为人所爱;了悟生死,不念过往,反要欢喜死灭,赞美废墟,这称得上是对生命的赠赐;至于来年春景,不正是建立在去年秋日的萧条毁灭之上的吗?
这一切,五年前的我当然不会知道。在孩子眼中,只有与她同等脆弱的天空、白房子与飞鸟。可她知道秋天过后,将会是什么。
会是黑暗,会是寒冷;会是光亮,会是春天。3
(指导老师:朱艳飞)
1 写秋天的文章很多,要想写出新意并不容易,但本文的开篇却十分惊艳,寥寥数言,几句概括,便将秋天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彰显了作者不俗的文字功底。
2 这一部分前面的描写用语灵动,充满梦幻气息,让读者对作者笔下的秋天充满向往。而最后一句的一个“然而”,又将读者拉回现实,为作者在后文生发议论做好了铺垫。
3 “自古逢秋多寂寥”,然而面对秋天荒凉、肃杀的景象,作者却拥有一份释然、一份恬淡,有此心境,自然可以感悟悲秋之美,生发颂秋之情。清雅俊逸的文字下,是对时间与生命灵动、独到的思考,这对于一名高中生而言,可谓十分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