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藏品资源,做故宫文化的传承者
2018-01-15宛若虹
宛若虹
故宫出版有着悠久的出版传统,远在清初时,紫禁城武英殿就是皇家刊印图书的地方,其版本被称为“殿本”,以刻印精良、纸墨莹洁、校勘严谨著称。民国时期,故宫大量刊印所藏文物研究资料,影响了一代国民。故宫出版社(原紫禁城出版社)是全国唯一的博物馆主办的出版社。
记者:故宫出版社依托故宫博物院资源,致力于推动出版事业发展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请您给读者介绍一下故宫出版社,谈谈贵社在出版界的特色与优势?
刘辉:故宫出版社坐落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内,前身是紫禁城出版社,成立于1983年,2010年完成转企改制,2011年9月更名为“故宫出版社”。主要承担着故宫博物院院内的各种出版项目。
从2006年起,开始逐步确立了整个故宫出版社编辑室的总体规划和方案。这个规划大部分都是对照故宫博物院的各个业务部门而量身打造的:故宫博物院有研究、保管书画的书画部,出版社就有书画编辑室;故宫博物院有器物部,出版社就有器物编辑室;故宫博物院有研究宫廷文物的宫廷部,出版社就有宫廷历史编辑室;故宫博物院还有图书馆和开放部,出版社就有针对古籍和文化旅游产品的文化旅游编辑室。后来社里又成立了两个编辑室,一个是考古编辑室,因为故宫博物院有考古所,有很多考古类的出版项目,还有一个是空间与陈设编辑室。显而易见,出版社业务部门的组成都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故宫博物院拥有大量的书画及文物资源,总计有180多万件/套的藏品。我国的藏品是按等级划分的,其中一、二、三级为珍贵文物。故宫出版博物院三级及以上的珍贵文物就占到了90%以上,占全国博物馆藏珍贵文物总數的42.78%,几乎相当于全国博物馆藏品的半壁江山,这就自然肩负起了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使命。
从出版角度来讲,故宫出版社的最大优势和特色就是与故宫博物院紧密联系在一起,依托故宫博物院丰富的藏品资源出版图书,兼及故宫文化产品大开发,致力于推动文博事业发展,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记者:本着“个性化出版、品牌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原则,贵社在故宫博物院大型展览期间,文化出版与文化创意产品是如何相互融合发展的?
刘辉:近年来,故宫博物院推出多个重量级大型书画展览,在展览的同时,故宫出版社同时推出相应的展览图录或全集,作为立体式展览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全集类图书既全景式记录了展览的藏品,同时也是展览的一种延续。
我们下属的全资子公司北京故宫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专门做文创产品,是故宫文化创意产业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因为故宫是大家的故宫,人们对它的要求是各式各样的,这个公司就主要做偏博物馆风格的创意产品和比较典雅的礼品,并形成自己独特的品牌,很受大众欢迎。
出版社还有两本刊物,一本是《故宫博物院院刊》,是国家核心期刊;一本是《紫禁城》,以故宫的资源为核心,内容更通俗好读一点。我们还有故宫培训学校,负责传统文化教育培训工作。
目前故宫博物院里的综合布局要求每个展览都有一个相对应的立体呈现,就是说当规划一个展览的时候,必须配套相关的出版物、学术研讨会、文创产品,还有宣传的视频、APP等都要跟进。实际上故宫出版社远不止是出书,也有别于一般出版社,我们的出版、文创以及宣传实际上都是配合展览这样的大事件,并与其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来做的。
像“千里江山展”在故宫曾经举办过多次,并没有引起多大反响,但是2017年的展览却引起了一股热潮,这与院里“立体展览”的规划密不可分。我们出版了《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画册,设计制作了“千里江山系列”文创,满足了人们将展品“带回家”的愿望,能随时披卷欣赏,一睹中国古代绘画、书法艺术之精妙,让文化宝库的魅力融人民间,与人们的生活、审美、需求对接,相互融合发展。
记者:故宫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在国内图书市场有重要的影响力,为我们奉献了很多非常精美的图书。与普通书相比这些书“特”在哪里?又“优”在何处?
刘辉:故宫出版社所出版的图书内容品质很高,在装帧、设计、印刷、包装方面也非常考究。
我们出版大全集类图书最大优势就是见过原作,知道原作是什么样的。如果没看过原作,印刷出来的图书整个色调偏差会非常大。
在出版过程中还会邀请做过书画、器物,包括高仿真的专家来研讨,制版时还会请专家精准校色,尽量让图片忠实于原作,再从这个基础上做一定的美化处理,这是其他的出版社很难做到的:第一,专业指导下的专业校色;第二,用高清的图片表达细节;第三,全国博物馆的最全资料。这些对于读者来说都非常重要,我们面对的基本都是专业读者,如果是收藏家,他们对色彩、细节等要求更高,甚至连印章都是有研究的,所以只有做精、做细、做到极致才能给读者提供样本,进而验证实物的真假。
其实做博物馆藏品图书的难度非常大,其他博物馆不会将图书出版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作内容,也几乎没有精力和时间去做。我们能做大全集类图书,是因为故宫博物院和其他博物馆都有非常好的合作关系,博物馆之间互相借展,相互合作才能把这些精美的图书呈现到读者面前。
如2017年底出版的《赵孟頫书画全集》,汇集了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天津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等12家国内博物馆,以及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弗利尔美术馆、大英博物馆、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东京国立博物馆、大阪市立美术馆等11家海外博物馆和私人收藏的赵孟頫传世书画作品,精彩展现出赵孟頫书画艺术的全貌,可谓是目前收录赵孟頫传世书画作品最全、体量最大、学术定位最高的一套图册。
还有《故宫藏四僧书画全集》是首次将故宫藏“四僧”书画集结出版,辑录文物数量达175件,在规模、数量、内容、信息量等各个方面都堪称精品荟萃。
这也说明,首先我们自身要有足够的资源,然后再去组稿、去搜罗其他博物馆的藏品,这是非常有独特性的,不在这个行业里很难做出这样的图书。以这样的方式对传世书画、文物作品的整合、归类、鉴别等最大限度的挖掘,对于研究文献、著录、书画艺术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故宫出版的图书还有很大的升值空间,像《故宫古琴》《石渠宝笈》等图书因为印量较少,品质优良,其自身也变为了一种收藏品。
记者:近年来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故宫出版社面对新业态、新挑战是怎样应对和调整的?未來在新媒体方面,故宫出版社都有什么样的规划和布局?
刘辉:故宫出版社每年能出200种左右的图书,其中有一部分重印书,大套书类的印刷数量一般在每种1500套左右,每种书投资都在百万以上,再加上前期的各种费用,投入很大,之前走传统书店渠道销售非常困难,回款慢,也找不到读者,现在慢慢找到了一个方向。
在互联网背景下,出版社目前更多走的是直销的路子:故宫天猫旗舰店已经上线;跟各大艺术院校、美术家协会、艺术研究院以及画院等机构建立了联系;跟各大拍卖行客户的良好合作。
还有现场观展销售的配合,2017年我们做的三个非常重要的展览,一个是“四僧书画展”,一个是“赵孟烦书画特展”,还有一个就是“千里江山展”。这三个展览都配套出版了大型的画册和图布,在营销上一起造势,探索出一条跟着展览来卖书的路子,在展览期间就销售了很大一部分书,极大的提高了销售效率。
各种微信公众号的崛起对我们的帮助也不容小觑,因为这些公众号是把散落在全国各地,甚至是世界各地的专业客户集结在一起,比如《故宫藏四僧书画全集》的销售,我们和专业做书画类的微信公众号大V“民国画事”合作,他们懂书画,也积攒了很多“粉丝”, 《故宫藏四僧书画全集》的全套定价为9800元,在两天之内就销售了近80套。
目前故宫出版的图书越来越多的依赖于各种新媒体、新渠道来销售。通过新媒体、新渠道,这些随着展览做的图书基本上在半年之内就可以完成销售,解决了以前大图集类图书很容易造成库存积压的问题。
故宫出版的图书主要面对的客户群还是以收藏家、艺术品爱好者、艺术家为主,如果一个收藏家花很多资金来购买一件藏品,他往往是不吝于花几万元买一套书来学习的。所以只要是群众基础不是特别广泛的专业书,一定要找到专业的渠道并与之合作。我们的图书很有特色,相对比较高端、有收藏和保存价值,所以现在以及未来要做的主要工作就是精准定位找到我们的客户。
如今传统书店渠道销售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少,只有像《宫女谈往录》《故宫日历》《紫禁城100》等这些大众类图书,通过传统渠道销售的还不错。
记者:201 8年贵社有什么重磅图书要推出?对整个出版业的未来走势,您有何判断?
刘辉:2018年,故宫博物院有几个重磅大展, “故宫博物院藏四王大展”以及“吴昌硕大展”等,故宫出版社就要推出相应的《故宫博物院藏四王全集》《吴昌硕全集》等大全集类图书,会继续走“立体展览”和“新媒体营销”的路子。
从整个出版行业来讲,未来传统出版走势会逐渐萎缩,取而代之的肯定是新媒体,但是专业出版会被取代的慢一些,有些很难被取代,只是大众的信息传播途径一定是向新媒体转变。如故宫博物院的微博“粉丝”大概有好几百万,传播一件事情,很多人就知道了,但出版一套书销售一万册就很了不起了,这个影响力是没有办法比较的。
因为故宫博物院本身的影响力,故宫出版从来都是院里整体的一部分。这种专业特性造就了故宫出版社的发展,它的兴衰与收藏界和艺术界的关系要比出版界的关系更密切一些。我们也会积极探寻更多新的发展途径和模式,力争每次出版都是在挖掘和利用故宫文化资源基础上,经过创新加工,提高读者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让故宫文化更贴近读者的生活,并将之传承、发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