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与德治结合—推进社会发展
2018-01-15毕力
毕力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思想道德体系,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这是法制的发展,也是时代的呼唤。法治和德治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我们在加强法治建设的同时要坚持不懈地加强德治,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的过程中的必然要求。
现代性社会的两大规范体系——法律和道德在不时的冲突和亲合,这种矛盾的社会现象所产生的巨大后果,进一步加深了人们的迷惑以至于无法消除迷惑,而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思想道德体系,则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了起来。这是法制的发展,也是时代的呼唤。我们在加强法治建设的同时,要坚持不懈地加强德治,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的过程中的必然要求。但在进行法治教育和德治教育时,客观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矛盾的地方,而两者发生矛盾时,又以哪一个为准,对此,鄙人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为此,本文拟对法治与德治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实现二者的调和略谈一些自己的粗浅的看法。
一、法治治外、德治治内二者具有互补性
法律与道德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服务的。由于两者之间各有独特的地位和功能,它们之间有着很强的互补性。依法治国是外在的,从外面的力量、从强制的角度来规范人的行为的话,以德治国就是从内心、从人的素质上要求来自觉地遵循这些规范,如果这两个相辅相成精神文明建设会搞得更好。法律的实施依然需要道德的土壤,当整个社会迷信市场作用的时候,互助精神在法院的司法判决中无法体现。处于弱者的消费者面对一个又一个貌似公正却完全不同的判决无所适从。我们不缺少市场的理念也不缺乏对法律的关照我们缺少道德的支撑。 按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法律是统治阶级用以统治的一种工具它必须同经济政治道德等诸因素紧密联系相互适应。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現代化建设实践的基础上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性再认识。我国市场经济下的法律和道德在实质上是一致的有着共同的经济、政治和思想基础,法律的基本原则和内容体现了不同层次的道德要求,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都是对人们行为的约束力量和鼓励力量,并且通过对人们行为的约束和鼓励而具有指引人们应该怎样行为的功能实现它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和一定的阶级利益服务对社会的发展起推动作用。遵纪守法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道德要求法律具有崇高的道德价值。法治和德治是人类管理社会和阶级社会实现阶级统治的两种重要手段是两种性质不同而又关系密切的社会现象。其中法治是对道德中重要问题的调整是对道德力量的强化道德法律化把人类的理念铸化为法律德治既是对法治内化把法律内化为人们的品质同时也是对法治的重要补充把法律之外的社会关系纳入自己的管辖范围。法律道德化和道德法律化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是一个交互演进的过程。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法律肩负着维护社会共同道德的任务。法律的最终目标是使人们在道德上善良。为了求得众人所能达到的最大的善良,世俗法律使自己适应各种道德信条所认可的各种生活方式,但它应该抗拒那些由于道德观念的真正松弛和堕落的风尚而为人们所要求的变更。它应该始终保持走向有道德生活的总方向,并使共同的行为在第一个标准上面倾向于道德法则的充分实现。
二、德治应与法治的协调
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浪潮和西方文化的冲击,以儒家伦理文化为主导的“自然道德”传统已经崩溃,计划经济时代的道德体系也因为不能适应市场经济运行要求而失去其社会约束力和整合力。儒家的以人性论为基础的“德教为先”思想涵盖从政治到日常生活的基本道德秩序的内容,是与儒家的“德治”思想及治国方略紧密相联的,儒家的思想道德对中国历史上的法律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是“德主刑辅”、“明刑弼教”和“出礼入刑”的思想。其优点在于强调人是可以教化而且必须教化的,这种教化,包括家庭道德和社会公德,其缺点在于它的立足点在治民,即教化老百姓对封建统治者安分守己,顺从封建专制和等级剥削制度。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的道德同传统社会是完全不同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德治”的根本目的不在于治民,而在于服务,在于通过道德和法律两种手段调节社会利益关系,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从而实现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道德教育不是奴化和愚民的教育,而是“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所有的人在不损害他人的条件下有权利追求自己生活的满足;道德规范在权利义务平等的基础上规定个人应尽的义务;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能够生活在一种实用化和功利化的道德环境和法治环境中。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在健全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同时形成社会主义市场道德。市场经济和依法治国的内容要求我们要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构造具有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和框架,把当前我们已经提倡的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建设抓好。我们应使传统美德和新型规范相互渗透,法制和德治相辅相成,把依法治国不断完善,使以德治国深入人心。为改革发展营造一个人心思进的良好社会环境。
道德是法律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补充,二者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道德和法律是不可分的没有道德的支持法律就不成其为社会组成部门而仅仅是写在官方文件上的词句只显得空洞且与社会无关。”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呼应互相配合实现对社会关系的调整。但是法律本身属于政治上层建筑范畴是以国家意志和全民必须遵守的姿态出现的它直接干预人们的行为它只要求对人们的行为是否违法、是否构成犯罪以及违法或犯罪的程度作出相应的评判道德属于思想范畴而思想问题是不能靠国家权力的强制来解决的它通过干预人们的思想和精神来实现干预人们的行为道德规范的评判要求比法律要广泛得多和高得多。这告诉我们在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道德建设,把法治和德治紧密结合起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法律的充分实现必然会提高一般公民和国家工作人员的道德水平反过来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又必然会促进法律的制定和实现。我们在创建社会主义文明法治环境中必须把握法治与德治的互补性、兼容性和一致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