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学校开展感恩教育的策略
2018-01-15赵凤鸣
赵凤鸣
摘要:当今学生感恩意识的缺乏,近年来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感恩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学生的感恩教育刻不容缓.感恩教育的开展有益于德育在学校生活寻找对接点,有益于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恩品质一直是教育的重要话题。我从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中得到启发,进行感恩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学校; 感恩教育; 德育; 生活化
曾经看过一篇报道《他们为何忘掉恩人》,讲的是沈阳沈河区84岁的老人王儒臣捐资助学,遭到所助学子冷落的事情。13年来,老人先后资助了40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其中有10名是大学生。如今他双目失明,卧病在床,却从未收到受其恩惠而完成学业的大学毕业生的来信,更别说来人探望了……
一、学校开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英国哲学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中说:“我们敢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之八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这话肯定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因此,我认为可以通过教育,使人拥有感恩这种美德。学生与同龄段的青年一样有着很强独立意识,他们的精神世界不是靠外部力量塑造而成的,而是学生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自主、能动的生成、建构的。我认为,以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感恩教育为载体,寻求德育生活化是一个可行的途径。
二、当前教学中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
今天的学生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表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不懂得感激和珍惜,不能以善意的眼光看待周围的环境,不愿用自己的付出回馈他人和社会,这就是“感恩”意识的缺失。
1.感恩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
家庭教育成了溺爱和望子成龙的工具。父母不仅为孩子创造了养尊处优的生活条件,更为他们提供了众星捧月的生活氛围。只要儿女过得好,父母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根本不求什么回报,使本来应为双向互动的父母与儿女之间的情感,成为仅是父母对儿女无私奉爱的“单边行动”。
2.学校教育沦为升学和就业的工具
多年来,我们的教育更多地是在关注升学率和就业率,教学成绩成了学校的惟一追求,甚至主宰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在这一价值取向的影响下,育人变得更加微不足道,感恩教育很难实质性地进入中学教育教学范围。学生在考入大学后,又将重心放在专业技能的掌握上,关心最多的是就業问题,而忽略了教育的育人功能。
3.感恩应从“言谢”做起
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专职人员——教师,有责任、更有义务教育自己的学生从年少时就应该对自己的老师感恩,对父母感恩,对曾帮助过你的一切人感恩。对问题学生也要动动脑筋,采取更好的办法。看过一位学生写的作文,题为《道一声“谢谢”为什么那么难》其中写了她心中的许多困惑:为什么读英语课文,凡是生活对话,开口一个“Thank you”,闭口一个“Thank you”,而读语文课文,凡是到了要感谢的时候,要么就是 “还来不及说一声‘谢谢,他就走远了;要么就是千言万语也说不尽心里的感激之情。”难道真的是连说一句“谢谢”也来不及吗?
三、学校开展感恩教育的具体策略
开展感恩教育从内容上看应包括学会识恩、知恩、感恩、报恩、施恩等几个方面。从对象上看,我们要感恩的是自己生活周围的人,那些帮助过我们、关心过我们、鼓励过我们的人,这里包含我们对父母对家庭的感恩,对其他亲人的感恩,对同学老师和朋友的感恩,对国家与社会的感恩,对大自然的感恩等。具体分析实施途径:
1.改善教育环境,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爱心的世界
长期以来在德育过程中存在着一个致命的盲点,即缺少对教育对象起码的理解和基于理解、平等、宽容之上的对话。在许多学校里,师生关系是不平等的,那是一种“管理与服从”“主宰与追随”“权威与听从”的关系,是“以上对下”“以强对弱”的关系,这种关系常常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训示”“告诫”甚至是“塑造”。处在这样的人际关系之中,学生的心灵是封闭的、压抑的,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阻隔的,其知恩、感恩、报恩、施恩之心当然难以养成。所以,只有在学校生活中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关系,使精神相遇的对话关系成为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一种积极的生存方式和生存形态,才能让学生在一种自由、变化、动态的对话关系中潜移默化受到教育,感恩教育的开展也才有教育环境基础。
2.让学生有“知恩”的道德共识
一位哲人曾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每个人只有懂得感恩,才能懂得尊重他人,发现自我价值。感恩是人性善的反映,是文明社会最基本的道德准则。要使学生有感恩的意识,首先,要引导他们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扮演及将扮演的(主要指将从事的职业)角色的认识及对其重要性有明确的认识;其次,通过课堂上对自身角色定位及成长历程的探讨,让学生认识到别人为他们所付出的一切不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让他们知道,无论是父母给予他们生命,还是朋友给予友情或者教师教他们智慧,这一切都是恩情。更生活化的还可以班级组织各种形式的感恩活动。
中国有句俗话:“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感恩是人的美德,懂得感恩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品质。作为教师,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一定要多给学生灌输“感恩”的思想,让他们都成为有责任心的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