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2018-01-15王秀云
王秀云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该教学环节能够对小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同时,小学生通过阅读教学,能够为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的塑造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使其意志力以及道德品格得到有效提升。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核心教学理念是将小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并对其主体能动性进行充分发挥,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兴趣;阅读方式;自主探究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小学生个性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学校致力于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其学习的主体能动性得到合理激发,继而帮助其增强自我进取精神与开拓创新能力。为此,本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进行深入的分析,希望能对促进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一、在小學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的主要意义
新课改对学生的阅读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其主体是学生,学生只有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才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而彰显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的作用。既用自主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也顺应了新课改的要求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的策略
1.营造良好的阅读教学情境,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推动小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主要动力源泉,也是小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为了提高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鼓励小学生进行积极的学习探索,需要任课教师营造一个和谐的阅读教学情境,并进行积极的引导,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激情,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从内心真正喜欢上阅读,养成“肯阅读”“爱阅读”的良好习惯,从而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并实现有效开发学生思维的阅读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可以以课文为教学素材,让学生真正参与到阅读中,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培养自身的阅读兴趣。例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阅读兴趣的培养。以课文《狼和小羊》为例,在课堂阅读中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狼、小羊、旁白等角色,并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阅读,使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此外,任课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将课文生动、活灵活现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对课堂和阅读的兴趣大大增加,以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通过诸如此类的阅读教学方式,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的、生动的课堂,使小学生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从而不断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
2.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应用正确的阅读方式
在当今社会的信息时代背景下,学习能力越来越受到社会大众的重视,教学的重点也逐渐从以学习成绩为主向以学习能力为主过渡。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尤为重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任课教师应传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式,例如让学生自由阅读,这样可以发挥学生的阅读自主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以课文《一株紫丁香》为例,在课程正式开始前,老师可以将课文中的“株”字等8个生字、易错字交代清楚,告知学生课文阅读时的要领和要求,并给学生布置课文的相关问题,例如:“我们”为什么要在老师窗前栽一株紫丁香?通过这样的问题(难易程度可以是由浅入深的),使学生边阅读边思考。在这种自主式的阅读训练过程中,能够逐渐培养小学生独立自主的阅读能力,继而提高小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能力,同时,也使其学习阅读的积极性得到显著提升。
3.教师要适当设置悬念,启发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较强的年龄阶段,而好奇心正是其学习兴趣得以有效激发的基石。因此,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任课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这一优势,在教学中适当地设置悬念,并鼓励小学生进行阅读质疑。例如,以《孙中山破陋习》阅读教学为例,任课教师可以提出“孙中山是谁?”“孙中山先生为什么要破除陋习呢?”通过这种设置悬念的阅读教学方式,在阅读中学生的疑问将一一解开,这就使学生对课文的印象更为深刻,并直接对小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进行提升,从而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综上所述,当前的教育正处于新课标改革的大背景之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应该转变思想,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主观能动性,给予学生更多、更广阔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因此,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任课教师要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探索出更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以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整体水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