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通过高中教学加强生命教育,强化生命意识

2018-01-15王晓芳

神州·下旬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学史责任感挫折

王晓芳

从事高中历史教育,已近20年。自上班第一天始,我追求的就是如何让学生对历史学科感兴趣,如何帮助他们记住知识点,应对各类考试。可是自我当班主任带了几届学生后,我渐渐的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我的责任不仅是教学,更重要的是教育。

就在我任教的不远处,听说今年6月一名考生因没有考好,扬言要跳河,其父尾随他到了河边,没有拦住,他跳河身亡。其实,这类悲剧每年都有,如众所周知的马加爵杀同学,药家鑫刺母等等。有一份从2004年开始启动的对北京、上海、广东等全国13个城市的统计,中学生每5个中就有一个曾经考虑过自杀,这说明当代的孩子普遍缺乏生命意识和责任意识。究其原因?独生子女,众星捧月,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格,自尊心过分强大,外在表现“气性大”,遇到挫折极易走极端。这些悲剧之所以发生?除了家庭的溺爱和自杀者心理方面的原因外,还与生命教育的缺失有很大关系。我国传统教育,存在教学与生活的分离,偏重学生认知,轻视学生情感,使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树人”的初衷和本质。

“教育的本质是生命。在起点上,直面人的生命,在过程中,通过人的生命,遵循生命的本性;在结果上,润泽灵魂,追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提高生命质量,促进生命的成长。教育只有三者达到协调一致,才能实现其生命的本质。”(冯建军《生命与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169页)。

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我有责任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引导他们尊重生命,敬畏死亡,建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如何通过历史课堂帮助学生认识生命超越生命中的困难,提高生存能力,激发潜能,实现生命的价值。以下是我的一些具体想法。

一、树立责任感,学会感恩

责任感是生命教育的首要内容,一个人只有对生命拥有真正的认识和领悟后,才能对自己,对他人和对社会产生责任感,这份责任感,让我们更清楚生命的价值,更懂得珍惜生命,为了维护自己对生命的信念而义无反顾。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帮助学生自觉树立责任感?历史教学,要尽可能贴近生活,贴近现实,不要过于“伟大”。如讲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引到树立民族责任意识,学生听了不会有任何感触,但如果讲经济全球化,学生马上能例举身边许多例子,如肯德基,西门子公司等;再如讲到经济全球化过程对中国是双刃剑,学生也会积极思考,中国应该怎样去应对这样的国际形势。他们很自然的,就扮演了国家主人的角色,这时教师可以从旁点拨,引导他们总结,如何去做对中国最有利?这比单纯的“好好学习”“振兴中华”这类口号更能激起学生的责任感。

一个有责任感的人,首先要学会感恩。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国传统伦理观念中,特别注重知恩图报,“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孔子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在儒家孝道文化中,珍惜生命,保护身体,也是孝顺的表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感恩是一种品德,一种生活态度,一种责任,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孩子只有学会感恩,才会多些宽厚、友善、快乐;少些抱怨、仇恨和对抗。才会对生活寄予希望,对别人施以爱心,对工作抱以敬意,对社会予以回报,才能在学习和社会中与人和谐相处。

二、在挫折教育中,强化生命的韧性

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的目的。

在历史教科书中遭遇的挫折,而不断奋起的例子比比皆是。如西汉司马迁因为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而获罪,处以腐刑,他承受了比死更难受的奇耻大辱,但他没有就此消沉,写出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再如李时珍为完成《本草纲目》,亲身尝试各种草药,有一次尝试曼陀罗以致中毒,但醒来后他仍然坚持亲身实践,最终完成了这部东方药学巨典。

新时期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就是要帮助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的能力。”(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挫折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生之路挫折无法绕行,它本来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既然挫折在所难免,关键在于正确面对,即将面对失败的不屈性,面对厄运的公益性和面对困难的勇敢性,在挫折中强化生命的韧性。

三、自觉运用辩证思维,学会自省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会经常教育孩子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特别奖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我们通常会说从积极和消极的方面来考虑,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来考虑,这就是历史辩证思维。

在历史课堂中,辩证思维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教材中有大量的事例。如古代秦始皇修长城,从军事角度保卫了国家边防,防止少数民族入侵;但另一方面奴役了广大劳动人民,造成了许多家庭妻离子散;近代从新航路开辟开始,资本主义国家掠夺和奴役了亚非拉广大地区和人民,给他们带来了深重的災难。中国是受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但另一方面,他们也带来了先进的科技和生产方式,也激起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奋起。

每一件事都有两面性,这两面没有绝对界限,经常可以相互转化。正如老子所说,“祸兮福之所待,福兮祸之所伏”。学生通过历史课堂学会辩证思考问题,在遇到挫折时,就不会一味抱怨,悲叹命运不济,而会积极主动地思考失败的原因,对不足加以改正,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鲁迅曾说,“多有不自满的人的种族,永远前进,永远有希望。多有只知责人而不知反省的人的种族。祸哉祸哉!

我们的学生通过学习,辩证思考,反省自己的失误,不但会珍爱生命,还能开阔视野,进一步提高他们从不同视角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科学的历史观和世界观,自觉关注国家发展命运,担负起振兴民族的历史使命。

高中学生思维逐渐趋向理性和成熟,通过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希望能帮助他们“学史以明志,学史以自信,学史以自励,学史以自强!”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史责任感挫折
学史力行的“三力”与“三行”
跟着习近平学党史
Holism in Education
百年大党再出发
知史力行,打开人大履职新局面
初中生责任感发展的差异性调查
浅析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挫折
责任感等2则
终身不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