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移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的思考

2018-01-15王钊灏陈文丽洪微谢房业

价值工程 2018年1期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大学生

王钊灏+陈文丽+洪微+谢房业

摘要: 移动互联网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带来了新视角、新空间。高校推动移动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通过创业带动就业,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有助于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改革,向社会输送创业型高素质人才;有助于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帮助其实现人生价值。高校应充分研究分析移动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成果,打造“专业+实践”师资团队,加强信息化创新创业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服务APP,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Abstract: Mobile Internet brings new perspective and new space to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promote mobile Interne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s helpful to promote employment through entrepreneurship, and ease the employment pressure of college students; helpful to promot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model reform, to transfer high-quality entrepreneurial talent to the society; helpful to promote the growth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help them realizing the value of lif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fully study and analyze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mobile Interne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make full use of the new achievements of the mobile Internet era, build the "professional + practice" teachers team, strengthen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inform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ourses, develop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ervices APP, to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關键词: 移动互联网;高校创业教育;大学生

Key words: mobile Internet;colleg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college students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01-0189-03

0 引言

移动互联网是移动与互联网高度融合的产物,作为技术革命的重要成果,其潜在的巨大市场空间正逐渐被开发,成为我国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时下最热门的资本市场投资项目之一。移动互联网在继承传统互联网优势的基础上,凭借其灵活性、便捷性、智能化等特点,拥有数十亿用户群体,大学生群体是其中最不可或缺的用户群体。以移动互联网为突破口,高校开展“移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定能够提升大学生创业视野,催生新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模式,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1 高校开展“移动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1.1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向社会输送创业型高素质人才

目前,高校中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开设相关课程,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创业能力,组织大学生系统地学习创办企业、管理企业的相关理论知识,培养他们的冒险精神、初创能力、管理技能等;另一方面,组织大学生深入相关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实习,邀请创业者进行经验分享等,让他们通过接触创业者、企业家,了解真实创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知识,为大学生毕业后创业打下夯实的基础。随着创业环境的改变,当下这种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创新创业的需求,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改革,将“移动互联网+”融入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当中,革新培训内容,才能够满足学生及社会的需求,激发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培养他们创业能力,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输送急需的创新创业人才。

1.2 推进创业带动就业,以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2015年高校毕业生达749万,2016年达765万,2017年预计795万,不断攀新高的大学生毕业人数,再加上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也随之增大。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众创业”浪潮迅速席卷全国,教育部、各地政府也顺势出台了多项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政策。高校对在校大学生开展移动互联网创业教育,既可以增进大学生对于移动互联网的认识,传授他们创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激发他们的创业潜能和热情,开阔他们的创业视野,提高他们的自主创业能力;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创业门槛低、技术要求低、风险低,在接受了相关的教育后,大学生们定能以更自信的姿态,投入到移动互联网创业浪潮当中,实现从就业岗位的需求者转变为就业岗位的创造者,从而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endprint

1.3 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帮助其实现人生价值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4G用户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移动互联网不断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的今天,社会对创业者提出了新的要求,熟练掌握各类“移动互联网+”应用成为基本的能力要求。而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通过接触移动互联网,对创新创业也有了新的认识,意识到在“大众创业”如百花齐放的时代“大学生当老板”不再是奢侈的梦想。因此,高校推出适应社会需求的移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必备的创业教育,为他们分析自身在创业当中的优势和劣势,阐述移动互联网时代创业的机遇与挑战,传授他们建立微小企业、拓展业务、业务销售、新媒体营销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激发他们为梦想奋斗的热情,帮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成长成才,从而实现人生价值。

2 高校“移动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1 高校“移动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机遇

2.1.1 移动互联网蓬勃兴起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指出,2016年,我国移动互联网的用户规模连续3年保持11%左右的增长率,2016年我国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市场总收入达到13786亿元,同比增长12%,对GDP增长的贡献约为1.52%。[1]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不断涌现,移动金融、移动政务、移动家庭智能化、移动社交等高度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这也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为“移动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带来了契机。移动互联网为用户提供了各种丰富多彩、方便快捷的移动应用,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地收集、整理、传输各类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数据,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团队可以利用此特点,便捷地获取各类教学所需的案例,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更新,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补充,对最新的教学素材进行科学地分析和讲解,从而为学生提供具有时效性、针对性的课堂知识,以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

2.1.2 有助于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陆续出台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全国各地政府也针对本地区实际情况推出了有助于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以广东东莞为例,2015年-2016年,出台了《东莞市小额创业贷款实施方案》、《东莞市人力资源局一次性创业资助办法》、《东莞市人力资源局创业场地租金补贴办法》、《东莞市人力资源局普通高等学校及职业院校在校生自主参训补贴办法》等,为在校大学生及大学毕业生提供贷款、资金资助、租金补助、培训补贴等,以政策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帮助大学生成功创业。

2.1.3 大学生群体是移动互联网最活跃的用户群体

移动互联网时代,年轻人群体是移动互联网最活跃的用户群体,也是各类移动互联网新兴产品的主打对象。大学生群体熟练地掌握各类移动互联网产品的应用,掌握移动互联网的搜索技术,也是移动社交最主要的使用者,能够迅速地通过移动互联网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进行自我展示,将优质资源效益最大化,这为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了前提条件,为高校建立“移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创造了可能性,为学生进行移动互联网创业奠定了基础。

2.2 高校“移动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挑战

2.2.1 传统创新创业课程难以满足大学生的需求

當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已形成了几种经典模式,包括:人大的创业教育模式、北航的创业教育+创业资金模式、上海交大的创业教育+创业基金+创新基地模式。[2]这三大经典模式也被国内各大高校所引进并加以改造,但是国内整个创业教育仍停留在不断摸索的状态,未形成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和课程体系,存在课程及教材开发滞后、师资力量较为匮乏、创业实践投入不足、学生对创业教育认识不足等问题,而且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移动网络普遍应用的今天,大部分的创业教育体系和课程体系并未将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内容、移动互联网的相关知识纳入,也并未深入地探讨移动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的可行性及学生进行移动互联网创业的可行性,从而使得现今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与现实脱节,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2.2.2 移动互联网冲击着传统课堂教学

根据对东莞地区高校大学生使用移动互联网情况的调查,有86%的学生每天有6个小时以上在移动互联网社交APP上。移动互联网的便捷性、互通性、时效性等特点,使得部分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常常上课期间玩手机,上社交APP、玩游戏、看视频、浏览网站等,从而影响了听课,对学习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其次,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布置的作业,大学生利用移动互联网就能轻易获得答案,这会导致大学生形成不思考、不分析、不动脑的坏习惯,教学质量因此而大打折扣。再次,许多高校虽设有创新创业课程,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但是学生通过手机使用移动互联网便能以低成本或零成本获得创业知识,这容易造成学生过于依赖于网络获取知识,不重视学校教学资源,从而影响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2.2.3 大学生对于创业风险认识不足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大批的网络媒体、自媒体、直播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深受年轻人们的喜爱。在全民创业的大背景下,媒体们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往往会夸大成功的年轻创业者的成就、财富、个人能力、克服困难的精神等,而对于创业者背后的支持力量等却轻描淡写或只字不提,并常以“13岁经商20岁坐拥8家公司”“16岁辍学创业,18岁身价过亿”“25岁我赚了3个亿”等之类文字作为标题以夺人眼球,对于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容易会被这类信息所误导,无法理性地分析判断创业的成本、风险、机会等,在未做好充分准备与规划前提下,就仓促地进行移动互联网+创业,如微商、代购、校园代理、开网店等,使得创业无法实现预期盈利的结果,落到创业步步维艰的境地。endprint

3 基于“移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

3.1 打造“专业+实践”师资团队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任何专业的学生只要有创业意愿及一定的创业准备,就可以以移动互联网为切入口进行创业。鉴于此,高校首先要打造一支懂创业的专业教师队伍,要鼓励和安排专业教师参与创业类、移动互联网类课程的学习,让教师基本掌握创业的相关知识、使用移动互联网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让教师在日常专业授课中能将创业与专业相关的知识点讲清、讲透、讲深,启发大学生进行与专业相关的创业,增强他们创业的自信心和专业技能。其次,要打造一支实践类的师资队伍,鼓励专业教师到互联网企业、风投企业、校友创业企业等进行挂职学习,了解这些企业的运作模式,将实际案例融入到教学当中,提升学生对于创业的认识。另外,组建“校外师资库”,邀请企业家、创业者、校友创业者等担任客座讲师,定期到校内担任讲座讲师或创业课程授课教师等,让学生通过近距离接触创业家,加深对于创业的认识,获得创业的灵感或机会。

3.2 加强信息化创新创业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2016年被称为“移动直播元年”,中国的网络直播用户已经超过3亿,许多年轻的大学生都是网络直播的用户。各高校可以改变传统课堂模式,将课堂搬到网络直播上,邀请创业导师通过网络直播进行授课,学生通过观看直播学习创业,通过发弹幕即时与教师进行沟通、互动,教师及时回应学生提出问题,从而扩大创业课程的受众面,提高课堂质量。其次,借助慕课(MOOC)、网络公开课等在线课程网站推出一批有价值的创业教育课程,在课程视频中穿插课程习题、作业等,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视频听课,网上做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再者,建立在线课程学习学分认证制度,针对学生在慕课、网络公开课的学习情况,掌握创业知识的情况,在线下以考试、写课程论文、撰写创业计划书、创建模拟企业等形式检验学习成果,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促进更多的学生主动学习创业知识,了解移动互联网知识及技能,提高学生创业质量。

3.3 开发大学生创业教育服务APP

高校间可以联合设计开发专门应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服务的APP,APP集創业视频学习、网络直播、创业资源共享、创业互动论坛、创业项目展示、项目投资、创业项目孵化于一体。学生、教师、投资人以实名身份注册登录,大学生可以通过APP的“创业教育视频”及“网络直播”版块学习创业理论知识,通过“创业资源共享”版块寻找自己需要的资源,通过“创业互动论坛”版块提出疑问及回答别人的问题,通过“创业项目展示”版块分享自己创业项目、创业计划书、创业想法,吸引风投,通过“项目孵化”版块分享自己创业项目的孵化进展等。在线下,实现与线上对接,通过创业学院/创业服务中心/创业社团等开展创业讲座、创业计划书活动、创业梦想秀等活动,让学生得以更全面的展示自我创业的想法;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实践基地,让大学生们高质量、有创意的项目得以落地孵化,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EB/OL]. http://www.chinaxwcb.com/2017-07/25/content_358642.htm, 2017-07-25.

[2]郑晓毅.高等学校移动互联网创业教育的思考.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15(4):449-451.

[3]张小刚,赵洁.从高校创业教育到创业实践的探析——以斯坦福大学创业教育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endprint

猜你喜欢

移动互联网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微美学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